渥尔夫利作品
1921年,瑞士籍的精神科医生瓦尔特·莫根塔勒著写的《一个精神病艺术家作品选》(Ein Geisteskranker als Künstler)出版,该书介绍的是一位住在疯人院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发创作的大量图画,也许是出于精神科医生这一职业的敏感,莫根塔勒对这位精神病人的图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位病人就是原生艺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阿道夫·渥尔夫利(Adolf Wölfli),《一个精神病艺术家作品选》现已被世人称作是完整介绍精神病人原生艺术的第一本出版物。
渥尔夫利1864年出生在瑞士伯恩临近的一个小镇,他是家中7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他有个酗酒的父亲,6岁那年,父亲抛弃了家人,母亲在他9岁那年积劳成疾,撒手而去。年幼的渥尔夫利开始为邻居牧羊,接着四处流浪,以在农场劳役为生。1881年17岁的渥夫利爱上了邻居的女孩,也许是因为穷困的处境,使他爱情惨遭到失败,初恋的苦果让他性格变得抑郁和暴躁。几年后因偷窃而被捕,之后开始酗酒,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1888年,渥尔夫利的第二次爱情因为女孩的家人极力反对而再次遭遇惨败。翌年,他结识一个大他21岁的寡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渥尔夫利也无法与这个女人生活在一起。连续几次的情感打击,他绝望了。1890年,渥尔夫利因侵袭2名14岁和7岁的女孩而被捕入狱2年。出狱后,1895年5月,再度侵犯一名3岁半的女童。女童的父亲坚持让他接受精神病的诊断,渥尔夫利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并被关进了伯恩附近的瓦乐道精神病院。
刚进精神病院的他,不能适应医院的生活,精神状态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并且有暴力攻击行为。后来被关进了独立的小房间。渥尔夫利1899年在医院里的小房间开始画了大量的画,同时还谱写歌曲,精神状况也因而变得日趋稳定。几年下来,渥尔夫利的创作量激增。1917年起,渥尔夫利被特别安排在另一栋建筑里安心画画,1921年,院方为了奖励他协助装饰医院的美术馆,还特别批准他到城里游览。莫根塔勒医生的书《一个精神病艺术家》出版后,他自喻为伟大的画家,诗人和作曲家。小有名气之后的他,渐渐有了许多访客和收入。1928年,他得了肠癌。1930年4月接受手术,同年12月去世,享年66岁。三十年的创作,他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包括四十五本笔记,厚达25000页。超过1600张的图画和1500张拼贴,其余是乐谱诗歌和歌词的创作。时隔近一个世纪,当我们重新审视渥尔夫利作品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恐怕仍会感到陌生和费解。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一个从未接受过任何艺术教育的精神病人怎么能画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神秘图像呢,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艺术应该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专业,不接受相应的教育,怎么可能如此随心所欲的画画呢。
“看不懂”是中国公众面对这些陌生作品时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开始,我总是将这种“看不懂”归罪到是中国艺术教育的过于单一。自从我在精神病院里发现许多精神病人他们虽然也不曾接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教育,但他们却常常能对那些公众“看不懂”的作品心领神会时,我开始意识到中国人的“看不懂”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艺术教育,而更应该是我们的社会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存在更多的问题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社会在教育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的过程总是强行剥夺人社会属性之外的属性,如排斥人的“个性”、“天性”和“神秘性”,以及对“理解”、“智力”和“经验”的极度推崇等。正因为长期执行这类社会文化教育,才使我们今天的公众在面对渥尔夫利作品时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实际上,欣赏艺术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艺术专业的问题,但面对眼前如此多的困惑不解,我不得不去回顾自己过去走过的历程,从历史和精神医学的角度带领公众克服欣赏这类艺术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渥尔夫利的个案无疑是最好的。渥尔夫利是一位被医学确诊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介绍他作品的《一个精神病艺术家作品选》的作者又是一位精神科医生,这并非是巧合,而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只有当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位原生艺术家渥尔夫利诞生的丰富文化背景,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了解渥尔夫利在今天复活的意义。
今天,公众在欣赏渥尔夫利这类原生艺术过程中最先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会是“精神病”的问题。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不同,这是一种对人的某种精神表现形态的社会文化价值评判,也可以说是对人的某种精神表现形态的一种否定表达,而做出这种“否定”裁决的正是被现代文明人视为神圣的医学。此时此刻,我们在此向公众推荐一位精神病人自发创作的原生艺术,并视这种精神表现形式为一种值得人尊敬的精神。面对这种前后矛盾的评价,中国公众似乎完全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
渥尔夫利的精神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之为精神分裂症,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呢?不同学派的解释不尽相同,如有生物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的不同解释,另外还有反精神病学派的解释等。不同学派的解释难以统一,有时还是针锋相对,这主要是因为医学界至今也未能找到这种异常精神现象形成的背后病因。但不论是哪种学派,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判断标准,即这种精神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与社会主流文化分裂的现象,有的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意志方面,有的表现为听觉或视觉方面。
从医学角度看,渥尔夫利的确是一位比较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他的情感、思维、行为、意志、听觉、视觉都严重偏离了社会主流文化的规范和标准,这些在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现在我们可以结合渥尔夫利的独特人生经历去解读他的艺术作品。渥尔夫利的艺术创作是从他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小房间内开始的,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小房间应该是他成为一名原生艺术家的一个外在条件,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因为对于一个生命力和情感极为旺盛和丰富的人而言,被长期隔离在一个小房间内是无法忍受的,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他必须寻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但对于他的肉体而言,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已被彻底剥夺,这时,拓展精神发展的空间已是一条唯一的出路,如果找不到这条出路,精神的高度压抑极可能导致他的肉体走向毁灭,这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的身心都可以在高度压抑状态寻找到精神出路的,值得庆幸的是,渥尔夫利找到了属于他的出路,这就是精神分裂帮助他发现了一个无比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然而,仅仅发现这个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参与到建造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他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拯救。但建造自己精神世界是需要一种相应的能力,这就是艺术天赋,正因为他拥有这一艺术天赋,他所在的医院才安排他为“另一栋建筑里安心画画”,正因为他拥有这一艺术天赋,他才能在《一个精神病艺术家》出版后“自喻为伟大的画家,诗人和作曲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他的艺术天赋使他身心得到了拯救。观赏渥尔夫利的大量作品,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渥尔夫利是如何用艺术超越束缚他生存发展的各种障碍,他的这些超越才华不仅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现代人了解自己的潜能做出了贡献。当人的这种潜能一旦被调动起来时,我们便可以像渥尔夫利一样体验到超越时空、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自由。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现代人正在为改变自己的“小房间”做着不懈的努力,结果虽然是拥有了无数的高楼大厦,相反,却倍感孤独、空虚和压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我们希望渥尔夫利的人生和他的作品能够有助于大家寻找到答案。
Art Course Online
那特艺术学院
LOVE ︳ACADEMY ︳RESEARCH ︳THOUGHT
微博:@那特艺术学院
网站:www.lart.org
联系我们(特派员微信号):nate_hz
作者:那特艺术学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