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给你一个土豆,你能想到什么?给你一本书呢?
有位世界级的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把土豆、书籍这种最常见的生活物品跟设计联系了起来。
你在看到他的这些设计之后,就会明白什么是恰如其分的视觉语言,什么是深刻的思想传达。
冈特·兰堡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在美国、欧洲盛行。
这时期的平面作品被要求准确的、形象的、理性地传达出信息,这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
冈特·兰堡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
冈特·兰堡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诗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正是因为这份对生活、对艺术的细致观察,冈特在创作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创意,也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的土豆、书籍系列的作品。
1. 土豆——深度的分离
土豆对于冈特·兰堡来说非常的特殊。出生于1938年的兰堡,童年是在二战中的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
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短短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也救活了兰堡。
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
因此,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
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冈特·兰堡将一个完整的土豆分裂、上色:红的和绿的、蓝的和黄的之间为互补色,相互对立,混合后是黑色。而异质性如此强烈的二者被放在同一个物品中。
这样一个统一的外表形象保卫的事物内,总是充斥着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元素。也是在反映个人、组织或者一个国家内部的多元性。
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冲突的元素斗争中才形成了总体的动态的统一。冈特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
原本仅仅只是一种植物,冈特·兰堡对其进行了深度思考,将原生的所指抽离,纳入了新的思考。
对土豆的深度分离是享受和创造的过程,在“玩”中获得灵感,获得灵感后又不断思考,所以真正吸引我们的不是普通的土豆,而是其中奇特的创意思考和视觉呈现上的魅力。
2. 书籍——试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
冈特对书籍与其他元素间的融合以及思考,给人带来宽阔的想象空间。
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寓意着书中蕴含的知识与希望的光。
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中转向立体,书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书被手握住悬浮在空中象征着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
书上的手握着笔,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自然转化。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也就点名了主旨。
这种视觉的空间的视觉,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宣传的意味油然而生。
文化招贴中两本书交叉,直接、强烈的制造出一种立体空间感,这是一种直白的表现方法。
这几种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向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给了大众以思考和琢磨,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书籍也是人生百态的写照,书籍中的人物是你也是我。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因书籍而改变。
冈特·兰堡就曾经说过,“海报是一个基于“秒”的媒体,当人们注意海报时无需几分钟,而是不到一秒的时间,事实上是1/25秒就应该让该观众看懂作品要传达的内容。”
为了达到这种极度功能性的设计,他的海报作品的主要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都尽可能地被精心简化编排。
仅仅是书籍和土豆远远不能概括冈特·兰堡的设计生涯,但无论是他怎样的海报,让设计说话,将图像用作一种语言是冈特·兰堡永恒的信条。
文 / YiYi
图片来源 / 网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