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特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展

2e5G19ZTGwdCESGvh9VpdD5Dnw93w1O6hOOWlOev.png

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收藏委员会承办的“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特展”于2021年11月12日在温州博物馆开展。目前,学界针对玉箸篆款宣铜器的研究论著,以及以该类藏品为主题的特展尚属空白,此次特展力图以审慎的态度作出探索,依据其款识风格,结合器型等特征进行多方考量,将这些宣铜器的年代厘定为康、雍、乾三个时期。

本次“特展”宣德炉以玉箸篆款为主线,将涵括多种形制展品罗列对比,藉由本次展览,以供磨砻隽切。“特展”所呈现的32件宣铜器,规格、形制都不尽相同,而款识则同属一类特殊的篆书款。这类篆书款主要有“宣德”两字款、“宣德年”三字款、“宣德年制”四字款(图1),减地阳文,横排样式,字体狭长,多将繁复的笔画简化为横、竖两种线条来表现,转折刚劲。

款字比例夸张,尤以四字款布局紧凑,方寸之内,笔画纵横。这种篆体,与清代帝后玺印专用的“玉箸篆”(亦作“玉筯篆”)体(图2)风格一致,因此,我们将其称作“玉箸篆”款。鉴于这类宣德炉存世量颇为可观,无论从取材亦或工艺角度推测,应属“官作”。


图一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收藏委员会编撰、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专著《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一书同时发行,此书更为详尽地阐述、论证了上述观点。

本次特展由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衍园美术馆协办,同时得到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此次特展活动之一的“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研讨会和有关讲座将择期举行。2019年,“辨物”特展已成功举办过一届,与2019年“辨物:崇祯时期的宣德炉”特展相比,本次展览所陈列的展品器型更为丰富,且时间跨度更为宽泛。

前者以明崇祯时期为背景,而本次的展品时间跨度则占去整个大清王朝将近一半的时间。这也促使本次特展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三十余件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宣铜器,并就其断代进行深入探索,切望对整个明清宣德炉体系的深入研究有所推动,同时能与广大师友及爱好者有所共鸣。今后,“辨物”特展将继续从年代、造型、工艺等方面逐一选取主题,争取每年举办一次,力争将“辨物”特展办成一个集明宣德炉艺术大成的展览,填补明清宣德炉学术研究空缺,展示明清宣德炉艺术魅力,弘扬中华文化。

图二

【部分展品赏析】

“宣德年制”款天鸡耳法盏炉(图3),口沿外侈,器壁自上而下渐收,底部起弧棱一周,三蹄形足饰云头纹,敦重沉稳,视觉上富力量感。器身重量集中于下半部分,自底而上,器壁渐薄,口沿起阶的设计可加固外侈部分,以避免因过薄而易损。

器身饰双天鸡耳,毛发向上卷曲,这与本展收录的一件雍正时期风格的天鸡耳筒式炉类似(图4),此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故宫博物院藏清早期掐丝珐琅花鸟纹双耳方壶(故116830)的耳部(图5)风格即属同例。清中期以后,用以装饰器物耳部的瑞兽毛发样式多为向下卷曲。

炉底中心开方框署“宣德年制”玉箸篆款,錾刻痕迹明显,尚属明末清初时期以修刻为主的工艺风格。相对于清中期以后的同类款识(图6)(按,图6为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钵盂炉底款),该炉底款开框较浅,笔画线条略宽,字表较平,开框内款字的主体部分偏上。综合器型、工艺及款识特征,该炉属康熙时期风格。

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宣德”二字玉箸篆款一般出现于体积较小或足径较小的宣铜器底部。活环耳钵盂炉(图7)口沿隐隐起线,炉内膛有较明显的旋痕,底款开框亦浅,字体线条较宽、平。同时期风格的兽耳衔环钵盂炉(连座)(图8),口沿阳线略宽、厚,内膛表面平整,不见旋痕,底款开框较深,款字结体与前者一致,但字表线条更为纤细,工艺更显纯熟,随束腰铜座,开壸门式窗。

根据宣铜器体系中钵盂炉形制的衍变规律,以及对款识形态的比较、考量,两者同属雍正时期风格,而年代略有早晚之分。活环耳钵盂炉尚具有康熙时期的部分特征,因而年代应稍早。图七

PE4CV8QNSLUPk9oE2lta1gFDCv9KO4uog4UUirSm.jpg

63HNxco8DT2XIfsvwWm2iuUz0g5mhrRpQqRP1xLO.jpg

NVzdjWV3ENSPWCwzwWYtXcyLzjtOs0dbQTLRLO6m.jpg

aCy4hHOxceUAGx00FZAsuqk63ZWW0Vzec9AYnItW.jpg

Y1ngnkq4EIBI7rHMqE5cYiiy75VnN4854unqJFvh.jpg

图8

“宣德年制”款缠枝莲纹象足熏炉(图9),体积颇巨,炉身浑圆,肩部以上下两条弦纹为界,饰浅浮雕缠枝莲纹一周,置两象首为耳,下承三象首为足,盖面镂空饰缠枝莲纹,宝珠形盖钮饰双层如意头。该炉形制并不在常见宣铜器型之列,在其设计、铸造之时应为创新样式,且就存世器物推测,当时也未进行过大量制作。象首纹饰的取材应来源于宫廷驯象(按,清代銮仪卫沿袭明代锦衣卫演象所和驯象所制度,自顺治元年即设置驯象所东、西二司,以驯养皇帝仪仗使用的仪象)(图10)。

馆藏雍正朝的官作器物中也有以象为主题纹饰的宣铜器,如故宫博物院藏“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铜熏炉(图11)(清宫旧藏),雍正帝御用的寿山石宝玺“雍正尊亲之宝”(图12)(故宫博物院藏)印纽也采用了清代宫廷帝后玺印中极为少见的卧象形象。该炉不失康熙时期的孔武之风,然底款字体笔画规整,已具备雍正时期的款识特征。

R2fLgageVSinil436ju4jvXfdYRHaNDm61tGgMZ0.png

Fv7tnKFjNNKD5BUBmfPSqIZSOMEKGY6ibuVJtnqP.jpg

图9

LkdacHiyoZJnzAsDP7p9D3wLyiLTuGNwLc5dnR7S.jpg

IrALHEqcdRe7BS8bnt8k7X1dROeoh1UyCjwjoZkQ.jpg

图10

1WxSamzt3zqyATLw9CcZUc3POnpglBOW6DerBsGi.jpg

laReTCEbJ98BgzBcPbxLFFKC0GjRWIEMMbpdQiSq.jpg

图11

XjFdDrLn3NApoudmnU6ItiDygwneZ4TsUH39crke.jpg

图12

“宣德年”款夔龙耳炉(连座)(图13),器身浑圆,两耳造型源于红山文化玉器中的C形龙(图14),随莲叶式铜座,垂云头足。“宣德年”三字款与较雍正时期风格的同类三字篆款开框比例变窄,款字线条更细,布局更为紧凑,字地平整,不见修刻痕迹,具有乾隆早期的特征。

63TSPVqBSow1oBHaGPidb2rrBy3cIWGYgxWnd6ZA.jpg

ku7F4cwes33KzN5P7nMRcSqokgig6RmUIFmByNJu.JPG

图13                             

CyJs1jXHFOzYD7ItZcJn5ULhexesUIuf0GgiYNQd.jpg

图14

“宣德”款筒式炉(图15),足部及器身比例较明末清初时期的同类器型(图16)变高(按,图16为《辨物:崇祯时期的宣德炉》一书所录明末清初风格的“长住丹丘”款筒式炉),款识规矩、整饬,与上述夔龙耳炉底款相类,属乾隆早期风格。

HMP80CSj84ky0gaG5YH0LQ0jUSMYTjDvR4iUjZQj.jpg

WfNONSw6JVlqyhs8kSn2oPcJnqUozEdLUiv1Drbw.jpg

图15                             

3bxF9QTSxEaaOmgWSUBaUb23gWbBXMwoqKp1QFiI.jpg

图16

“宣德”款狮钮朝冠耳熏炉(连座)(图17),足部设计取法古典家具中的三弯腿造型,以香几之式融入铜炉的设计,狮钮炉盖有四处花瓣形开光,随莲叶式铜座,垂云头足。该炉形制较为少见,应为乾隆时期创新之式,于拟古中融入新意。狮钮造型亦属乾隆时期风格。款识笔画线条较上述戟耳筒式炉底款有所变化,与本展同时期风格的鼎耳蹄足炉款识(图18)、金斑押经炉款识(图19)类似。

jedF2aSbZccak1ZK9SXBG2NbVE34rB90x36SwBUr.jpg

gZFfUozmLmxt1jlDD1eTEv5UT3J9uKTuKFvPxsaa.jpg

图17

QEHS9E4iFB2X97j81vFnW64TZFNP5b1cVheQuVPP.jpg

图18  

gqHpfJnwcEFb48Mua4sSCMitJK7qYG4amqsJVxab.jpg

图19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