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倒策如流”系列展览第一回:“无名之鸣”群展开幕式现场
“苏州没有独立的美术学院,我们想以‘倒策如流’策展计划,将优秀的艺术家及作品源源不断带入苏州,与本土艺术家产生碰撞交流。以苏州为基点,了解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青年艺术家生态。甚至希望一些青年艺术家们在‘无名’状态下,通过展览中已有一定成就的青年艺术家前辈带领,在未来一鸣惊人。”这是苏州BFM艺术中心创始人杨娅薇(Avy Yang)在展览现场与嘉宾介绍时常提及的话,也是“倒策如流”的初衷。
“无名之鸣”群展现场
7月2日,由宋振熙策展的,“倒策如流”系列展览第一回“无名之鸣”群展在BFM艺术中心正式开启。现场带来了孙尧、石玩玩、张秋实、王海龙、周子正、周雅玲、姜美琪、墨府小组:毛泽皓&武泽旭&董一又、许佳琛、黄靖杰、俞菲尔、许嘉维、蔡蕤羽、姚雨何、张意泊、李欣麟等十余位青年艺术家作品。
“倒策如流”策展计划,是对倒置策展方法的实验。对策展人宋振熙来说,也是他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延续策展的时效性”。
策展人在展览开始仅通过其自身专业素养来选择参与的青年艺术家和其艺术作品,而被选择的艺术家们将根据空间的形貌和展出的客观条件进行重新创作,并被赋予自主决定展示内容的权利。在布展期间,策展人也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艺术家们所需的空间展示条件。展览无主题、无前言,仅有艺术作品的阐释内容。
在展览开幕后的3个月内,宋振熙和艺术家将邀请苏州BFM艺术中心创始人杨娅薇(Avy Yang)女士、当地收藏家和观众代表们等多类群体,开启为期3场的现场讨论会,共同交流艺术创作与展示内容、作品间的碰撞与联系、展陈与空间观感、艺术生态之境遇等问题。
在这些真切有效的思维火花迸溅之后,策展人将会打理“清扫”现场的知识生产碎片精华,将其收集规整并从中归结出主题,而后将本次展览的阐述与讨论内容再次向外公布。
“无名之鸣”群展首场讨论会现场
策展人宋振熙在首场讨论会现场
开幕当天的首场讨论会上,宋振熙向艺术家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群展有意义吗?”,此后直接询问艺术家们“留学回来后创作感受以及地域经验”、以及“艺术家对创作的态度”等实际问题。
参展艺术家作品筹备前期也并没有过多磨合,而是通过讨论将各自的创作经验和核心问题进行粘合,找出他们说的共同点。
石玩玩《暴君》 120*120cm 布面丙烯 2014
例如石玩玩的《图像帝国》,是一组持续了近十年的艺术计划,作品以看似幽默的方式,将电影场景中出现过的绘画复制出来,并再次与这个电影片段并置展出,一方面营造出具有穿透性空间关系,也是对于电影叙事一种抽离,是艺术家在哲学层面对图像时代的做出的智性回应。
张秋实《蹑山》之一
120*150cm 宣纸 植物染色 2020
张秋实的《蹑山》将空间的错叠、物景的掩映转为物质化提炼,将纸材料的物性进行象征性寓意的表现,使材质、媒介成为了传递观念的载体。纸质媒材作为承载着文本符号和形式的“物”,已成为主体和客体的一道中介,传递方式也由信息化向物质化延续着。
王海龙《一吨风景-十二灵兽系列3》
220*110cm 布面油画 2021
王海龙的作品通过单色进行表现,将绘画作为一种媒介,把自己对生态的关注呈现在画作之中,将自然呈现为一个神圣的梦境,将观众带入可知的人类世界与不可测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差异之中,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种种快乐神圣甚至危险。
周子正《规则宇宙》 240*120*4cm 2021
浮法玻璃、玻璃钢、蓝晒、聚酯纤维绑扎带、木板
周子正的《规制宇宙》展开关于度量、园林状态和人文宇宙观的讨论。人为尺度与规制裹挟万物,作品展开于孔洞透叠和镜面流转的园林意向之上,同时穿插着物的自然性与工业性。将常规之物的陌生化处理,是艺术家在工业制造的准则之外所进行的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感性关照,在这之后才有“放置(Stellen)”作为一种动作。
姜美琪 《看》80*190cm、50*230cm左右 2022
弹力布、木板、玻璃亚克力、线、针、糖果等
在当下疫情时代,当眼睛成为人与人沟通的第一工具,观看与被观看就形成了一种视觉的交互,注视成为一种先于语言且未必能用语言完全解释清楚的情绪,也称为一种更直白更原始的语言。姜美琪想通过纤维创作将视线具体化,思考当眼睛充当嘴巴成为一种表达的媒介时,人与人在这样的交流中,是如何感受和解读被观看被注视时的状态的。
墨府小组 - 毛泽皓 &武泽旭 &董一又
墨府小组起源于2019年的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他们的创作方式更倾向于特定空间内的现场创作,根据空间的特点、空间的现有媒介等进行现场创作。在本次二楼展厅,如佛龛般的墙洞中,墨府小组在亚克力材质上绘制了各形态的魔影,让展厅气场瞬间转变为肃穆又轻松的氛围。
黄靖杰 《红黄蓝之红》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7
黄靖杰的绘画一直与纸有关,类似于折纸游戏。他一直都喜欢结构性很强的东西,在绘画中的折叠是种偶发和无目的性的,仅试图令形体和结构变得不可思议。这次展出的“红黄蓝”系列是他对纸的再次思考,也是对主题的一种纵向延续和探索,画面中的折叠、分割、穿插都是平面绘画中的浅浮雕尝试,使画具有物性。
俞菲尔《石1》 20*25cm 布面油画 2022
俞菲尔的创作聚焦于描绘看似无关的意象的重新组合,以营造一种微妙仪式感--像是在画面所串连的线索中,去探寻一个暗藏背后的秘密。 她尝试使用蜂窝板这个在生活中极为普通、常见,但是在绘画领域又很不常用的材料作为创作的画板,使颜料有了一种晕染、渗透的质地和潮湿感。
许嘉维《马蒂尼》75*108cm
纸本水墨、丙烯 2022
许嘉维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世界“剧场”上扮演着各自角色。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永不相扰的时间线里包含了所有可能性,我依据自身对待事物的理解重构画面,并探索如何结合中国水墨的特殊语言和技法还原图像背后的深层意义。
“无名之鸣”也是希望策展的参与者,即便不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或专业的策展人,其参与、表达、分享、提问、批判也能够成为无名者之鸣,让新的策展模式在地且真实地达成实践并发挥其有效性,让当代艺术策展在面临“作者之死”境遇后走向创造力再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