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层叠而入,2022.5-2022.7.11,110cmX300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
十年前,我在望京的元美术馆办我的第二次个展,策展人是马可鲁。开幕时,他和我说,他后悔给我策展,因为我们俩的英文名字中间只差一个音。
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从此,对于我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看到了新的视野。
我1978年在美院油画系学习,那时的主流绘画是具象的、再现的、歌颂的,因此,注重观察;1982年赴德国汉堡学习,那里时兴的绘画是新表现主义,因此,注重内心体会和社会批判;1984年,我回国,除了整理过往,补充学识的不足,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于是自已的绘画变得荒诞。
后来我才发现:不是现实变得荒诞了,而是自己荒诞了。或者说以为荒诞的其实正常,以为正常其实荒诞。于是,想去那边。2012年在上海M艺术空间,做第三个个展,叫“那边的马路”。从“那边”开始,是想离开“这边”。那边是远观,是心之向往。因为是“那边”,所以画面日趋抽象,有人把我归为抽象,我表示反对。2014年又在上海M艺术空间做个展,叫“无心抽象”。
内心要听,还要听众生,听万物。听、看、触、嗅等,各有所长,都是人本该有的能力,想听,就能听到。听(聽)是耳德,重要性不下于看。这些感知能力,既是向内又是向外,不只是自己,只是自己在万物中,所以庞然、廖阔,丰富而多样。
如果聚集在一起,只好重叠起来,貌似抽象,实则融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更大时空中,个体的形象都很相近,收敛了彼此的特点,矛盾的地方也显得统一和必然。时空也都是可重叠和相互交换的,十年也只是一瞬间。
一个那世界,一个听世界,汇成一个重叠世界,实在不能用具象和抽象来表示。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红梅问我,既不是具象又不是抽象,难道是“无象”?我说,“无”字下面加四个点,“炁象”。繁体字是“火舞”,简化字是“火无",读“气”音,意:能量,动感的,无形的,变成可视的象,均合乎意思。这是简而名之,就像给孩子起名字。要不然怎么称呼它?
感谢书法和篆刻给我启发,用瞬间的状态容纳历史和当下,其深入和细致是极其自然又不同凡响的。炁象是总体,但不是结局,炁是没有结局的,总在动变、转化和容纳之中。容纳,也自有加减,却始终守衡。如果不守衡,是有些因素没发现,发现的过程即欣赏的过程。
于是,“炁象”不以人为象,却因其成象而作用于人。它调动人并训练人的感知能力,让人不仅是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个通过观看的心灵创造者。“炁象”的作品只是个契机,所以,它要求它的观众,通过观看去发现画面,发现关系和细节,进而发现自己。
“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从传统中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经历打开一个新天地,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在艺术领域。
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告诉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不知道,还有太多的事情应该做,更有太多的事情不应该做。改变自己,顺应自然,而不是顺应他人,才能真正成为大写的“人”。
马路2020.08.09
虹的永约,2022.5-2022.7,140cmX338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
虹的永约,2022.5-2022.7,140cmX338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背面:题记、签名、作品信息)
《虹的永约》背后题记
光是神奇的,
抓不住,却能量四射。
光是不可缺,是人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光是炁象之一种,
塑造了许多事物,遮蔽了许多事物。
光的选择,造成了人的选择。
光的灿烂,使人灿烂。
光,分解为虹,
分门别类,各自显示,
又不分彼此。
虹,立下永约,
是瞬间的给予,却是恒定的存在,
是清彻的结果,是透明的坚守。
壬寅六月十三
二O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马路
真世界,2021.10-2021.11.6,100cmX130cm,方向可变,亚麻布,丙烯,综合技法
真世界,2021.10-2021.11.6,100cmX130cm,方向可变,亚麻布,丙烯,综合技法(背面:题记、签字、作品信息)
感觉无所不在,2022.5-2022.7,170cmX169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
感觉无所不在,2022.5-2022.7,170cmX169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背面:题记、签名、作品信息)
《感觉无所不在》背后题记
感觉一但开启,
就会于过去看不到的地方看见。
感觉一麻木,人之将死。
儿童好奇,一切都感觉新鲜,
好问:这是什么呀?
有识别欲。
(说:)我想去这里!
(是)有经历欲。
欲求,首先是感觉的。
有感觉则活,反之,则死,
起码是心死。
人,生而无意义,生而有感觉。
感觉,被赋予了意义。
壬寅六月十三
二O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马路
栖身于此,2022、5-2022、6、10,120cmX80cm,方向可变,丙烯、综合技法
栖身于此,2022、5-2022、6、10,120cmX80cm,方向可变,丙烯、综合技法(背面:题记、签字、作品信息)
《栖身于此》背后题记:
有光、有水、有万物、有生命、有活物。
于喧闹处安静,
悄悄长肉,
让末梢的血液回流,
循环个彻底,
不留死角,
再生能力才能展现,
让一切鼓涨起来。
壬寅五月十六
二O二二年六月十四
马路
层叠而入,2022.5-2022.7.11,110cmX300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
层叠而入,2022.5-2022.7.11,110cmX300cm,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丙烯,综合技法,亚麻布刷底料(背面:题记、签名、作品信息)
《层叠而入》背后题记
蓝色的颜料有许多种,
而且越来越多,远比平常人的概念中多。
但在画中,极(难)以分辨,
再加以相互的渗透,重量不同的沉积,
形成了复杂的结果。
蓝色幽远,却不是无内容,
时而近在眼前,直逼感觉。
自从创造出蓝色(颜料)以后,
其意味不再简单,层层叠叠地引人进入其中,
体会其内。
其内博然广大,是另一个世界,
精彩更甚,
许多地不可言语。
壬寅六月十三
二O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马路
马路,炁象,2011年-2020年,180cmX210cm,丙烯,色粉,综合技法 崔振宽美术馆藏
马路,炁象,2011年-2020年,180cmX210cm,丙烯,色粉,综合技法,背面,有题记 崔振宽美术馆藏
炁象作品背后题记
这是一幅画了十年的作品
今天方能告一段落
因为,人总是在生活中
认识,自在变化中
各种力的作用
使作品也在发展
只是容下的更多
人生无常,正是其诗意之所在
学会欣赏无常,才是正常
所谓审美,自是认识之根本
多方交错,故更名为炁象
放下具象之得失,来到更高处
看宏观、微观于一体
方得自由自在
远离于深入中
静观及细查
放下自己,才活出自我
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马路
马路介绍
马 路
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
油画系主任
研究生院副院长
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院理事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理事
历任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简历:
1958年8月 生于北京。
1978-1982年 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期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第一名,准备赴德留学。
1982-1984年 就读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研究生期间享受德国奖学金待遇。
1984-1994年 结束留学生涯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1995-2004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油画系副系主任。
2005年 辞去任职十年之久的油画系副系主任一职,专心创作。
仍任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2008-2022年 连任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4年11月 当选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兼油画系主任。
2019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奖并举办“炁象·马路—埴象·吕品昌”展。此展后巡展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2020年 自中央美术学院退休,仍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举办“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2021年 当选为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理事。
主要个展:
2021年4月,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红梅 策划)/陕西/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020年11月,“炁象-马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展(红梅 策划)/江西/陶溪川美术馆(双个展之一)
2020年10月,“炁象-马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展(红梅 策划)/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双个展之一)
2015 “无心抽象”/M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2 “那边的马路”2012/M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0 马路2010(马可鲁 策划)/元美术馆/北京/中国2006 马路2006/新北京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出版物:
《炁象.马路艺术2010-2021》2022年 中央美术学院
《炁象.马路艺术》2020年10月 中央美术学院
《无心抽象》2015年上海M艺术空间
《那边的马路》2012年 上海M艺术空间
《马路2010》2010年 北京元典美术馆
《马路2006》2006年 新北京画廊
《创新之路——西方现代绘画》2003年 岭南美术出版社
《当代艺术家素描手册——马路》2000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马路》1996年 广西美术出版社
部分文章:
“绘画是个视觉发现的过程” 《油画艺术》2018年第二期 编辑者:中国油画学会
“说绘画” 《中国美术》2016年第一期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怎么不纠结” 《美术》2014年第十期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没有新潮的新潮美术”《中国美术报》1988年 第二十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
“文化战争中的艺术和大小自我”《美术》1986年第二期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回到绘画的怀抱”《世界美术》1985年第四期 中央美术学院主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