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11-03 21:29
到艺术管理系工作快五年了,既然在这个系工作,就要承担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任务,我主要上“绘画形式语言”和“画家个案研究”两门课,虽然不是艺术管理专业自身的主体课程,仍然可以作为这门专业的辅助课程。
“绘画形式语言”课解决我们看画时,究竟具体看些什么的问题?围绕刘潇老师提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懂艺术的艺术管理者,这个懂艺术在美术学院,马上涉及“看画时究竟具体看些什么”。另一门课是“画家个案研究”,解决艺术管理工作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艺术家,我们怎么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训练寻找研究对象材料的方法和路径。
《赵之谦交友圈与金石趣味》招贴,分享人:朱涵冰
每门课的课时也就三周,三周不太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教学能够触及问题,并有所思考,就已经不错了,顺带掌握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就是从教师讲课为主体转换为同学们讲课为主,教师是提出问题的人,同学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在落实中又发现问题,教师在期间参与讨论或提出要求。正好2020级这个班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给他们上过“绘画形式语言”课,课程结束后有感于他们的努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个艺术管理外行给艺术管理同学的公开信》,连带这个班同学“绘画形式语言”课的作业,发表“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栏目,带来雅昌艺术网和《美术报》的转发。这种与社会媒体的互动,我是希望我们的同学哪怕一点点的成绩,在专业媒体上出现都会有不同的回应。也借机告诉社会面,对于这门新学科,我们是怎样努力的边探索边前行,摸着石头过河,踏实每一块石头很重要。
“画家个案研究”课程,是刘潇老师结合我的学术兴趣和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需要,替我量身策划的课程。先开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的实践,慢慢开必修课,给我有一个适应和深化的过程。
《浅谈“黄宾虹热”及其成因》招贴,分享人:卢奕杉
在20级艺术管理上“画家个案研究”课,非常好的前提是已经上过前一门课程,对这个班级的同学比较了解,特别是在教学中,老师提出要求,同学的回应能力和落实的能力,我心里有准备。这门课上我要求大家,选择研究对象最好是近现代的画家,从自己的家乡出发,这样方便获取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材料,要是很有名的研究对象,就要有特殊的切入点,其中一位同学郭思彦是合肥人,研究萧龙士作品中齐白石的题跋,来疏证萧龙士与齐白石师生关系中,那些是齐白石的客气,那些有据可查。最好选择不是太有名但又有研究价值的个案,有个来自金华的同学高晓雅,找到张书旂的学生陈松平,课堂只是她研究的开始,后来通过暑假的时间,通过家人的帮助调研了金华市博物馆收藏陈松平作品,在金华做乡邦文化的学者施晨光老师、骆风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万字《陈松平年谱修订》,相信为这位前贤个案研究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来自重庆的江南雨,他以四川书画院前辈画家张采芹先生为研究对象,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名人的研究机构挂牌后,并没有推进研究的工作,通过暑期的努力完成《张采芹年谱》的修订工作,在四川大学的美术史家李明老师的推荐下,被四川大学人文学院主编一年一辑公开出版物《艺术研究通讯》录用,顺带还完成了《“蜀中三张”讹传考》一文,相信一个大二的学生可以取得如此成果,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学术开端啊。他们班还有浙江余姚人黄银燕,选择了活跃在上海滩的余姚人胡也佛为研究对象,完成《逐流的背影——1949年前画家胡也佛经历考析》一文,通过暑假的修改,通过老牌书画刊物《书与画》编辑的审读,通知会刊用。其实,他们班级的作业里还有好几篇,经过修改完善都能达到一般学术刊物的刊登水平,可惜没有利用暑假的时间修改回应。大学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你把学术研究突破完成课堂作业的心理界线,那你已经成功的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你已经是教师的同行,我们在并肩前行。暑假期间,我其实很惦记班级里几篇可以打磨的更好的作业,但暑假不是教学时间,是你们的休息时间,我很担心我们的同学会说,这个老师,暑假还来催作业!让不让我们活了。于是,我只跟一些主动跟我交流的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到现在我还惦记郭思彦同学那篇有关萧龙士与齐白石的文章,已经不是我的教学时间,我不好意思再提要求,但总觉得不再深入下去把它做完善,太可惜了。
《刘海粟与上海美专初创》招贴,分享人:李澄
《梁白波:一个民国女性艺术家》招贴,分享人:黄苏安
这次学校图书馆推出的四场“本科生读书分享沙龙”,也是这堂课程教学成果的深化。学校图书馆郑宏伟老师多次联系我,希望我到学校图书馆做一个面对校园的讲座,我总觉得这么好的平台应该让给同学们更好,但是要上这个平台又必须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让来听讲座线上、线下的朋友不虚此行。我在课堂半小时的作业汇报里选出四位同学,朱涵冰《群鹤漫天—赵之谦的交友圈与金石趣味》、卢奕杉《虚假的繁荣 真实的知识——浅谈“黄宾虹热”及其成因》、李澄《刘海粟与上海美专初创》、黄苏安《沧海遗珠:梁白波求学经历及其绘画作品》构成系列讲座的基本形状,上学期就开始准备,并在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中心的博士后余梦婷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进一步深化,终于在金秋踏上“书香校园\本科生读书分享沙龙”的平台呈现给大家。
我相信这几位刚上大三的同学已经享受到学术研究中辛苦与快乐。
校园里招贴场景
对于我来说,一直以为课堂学习了研究的方法,还需要课外的深入与延续,你要还是像中学生“完成作业交给老师拉倒”的心理,我可不想成为那个暑假还来催作业的老师。
(谢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中心余梦婷、河北师范大学马妮娜、贵州安顺学院黄斌、浙江美术馆杨银俊、我们学校毕业的学姐、小说家祁媛等老师,还有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薛寒冰同学、我们艺术管理20级的江南雨同学作为对话嘉宾的参与!也谢谢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郑宏伟老师的邀请!还有幕后工作团队的准备工作。)
2022年11月1日杭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