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栏 | 陈履生:库房文物安全的核心是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c29536947938fbbb4020492780cd35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07870d99aa052bf7d2dec59e78be2c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c01e0c5f826d43b731b504d2d312a9c.jpg

博物馆中的文物安全是重中之重,这是基本的共识。尽管如此,文物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地还是不断发生,而近期台北故宫库房中发生的瓷器损坏事件不仅是令人震惊,其教训也是深刻的。

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各博物馆都有一些特别的措施,如荷兰国家博物馆1934年就为国宝级的藏品伦勃朗的《夜巡》专门安装了带有逃生滑梯的滑板门,以防不测。而今年5月卢浮宫展厅中的《蒙娜丽莎》被抹蛋糕,以及年内发生在博物馆中的“环保组织”对展品的威胁或破坏,都将博物馆的安全问题带到了大众视野。显然,公众比较关注发生在博物馆展厅中的展品安全问题,而人们的目光所及也只是展厅中展出的那些文物或艺术品,而发生在库房中的文物损坏事件,则是知之甚少,如果不是公开曝光,那社会就是全然不知。而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这种家丑也不会外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ac7b5e1a55a361ea779536c1c9f567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f7e8dc7f18fd19ff0c3bc8cafd1cc78.jpg

台北故宫近日被爆出有3件瓷器发生破损,一件是“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一件是“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至于第三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盘”因人为疏失导致破损过程,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说,当时共有2名同事,1人从共装有6件文物的锦盒拿取4件文物出来,并在未告知其他同事盒子内还有其他文物情况下,未将盒盖扣上。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说,另一名同事因此误认为锦盒里的文物已全部拿出,“他看见盒底的布有些脱落,想黏回去,翻过来2个文物就掉出来,1个用身体挡住没掉下去。”另1个掉下去而致毁损的就是“青花花卉盘”。虽然博物馆库房中文物损毁事件时有发生,可是,本次台北故宫文物损毁事件从文物保管的流程来看却是匪夷所思。

博物馆的库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尤其是综合性博物馆的藏品品类众多,自身状况各不相同,又各有其包装、保管等不同的限定。台北故宫藏品中有瓷器、书画、青铜器、玉器等很多门类,它们有着不同的保存环境,通常被安置在不同的库房之中,并有着不同的保存状态。从文物入库开始,除了登录等常规动作之外,首先面对的是如何保证文物的安全。从宏观上看,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是基本,其他各有重点,如书画要防虫蛀等。具体到细节,包装直接关系到安全和持之久远。面对不同的品类,需要有不同的包装。书画的包装与瓷器的包装完全不同,瓷器的包装和青铜器的包装也有所差异;而不同的包装还有不同的摆放问题——不可倒置是必须要遵守的基本。

那么,对于易碎的瓷器来说,大小合适的包装盒或囊匣所具有的防震、防碎的要求则是非常关键。台北故宫的教训在于一个盒子中装了4件瓷器,其中的“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这两件文物在此前已经发现有破损。显然,将正常的和有问题的瓷器放到一个盒子中是不妥的。而一个盒子中装4件瓷器不是不可,如果是相似的器型,比如都是器型不大的盘子或碗,也算正常。博物馆面对这种包装,一般是考虑到文物的关联性,比如是一个墓葬中出土,或是同一位藏家捐赠,需要在同一个盒子中保存以防混同。而对于那些没有关联性的瓷器,或比较大的器型,应该是一个盒子装一件更便于保存、移动或运输,也更安全。显然,一个盒子里面装4件瓷器,它们之间的上下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到文物的安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应该知道这个盒子里装有几件文物,因此,在博物馆库房中建立起一个与包装相关的能够显现出包装内容和状态的标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拿走1件还剩下3件,拿走2件还剩2件,如此这般,工作人员对于已有的这种包装应该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台北故宫事件的核心问题是把这个装有4件瓷器的盒子在倒置的时候没有把扣给扣上。事情原本比较简单,就是修复这个包装盒的底部。在有文物的情况下去裱糊是难以想象的。明明知道里面有瓷器,而且还混有破损的瓷器,为什么还把它翻转过来?裱糊盒子底部本身就对其中的瓷器构成了危险。正确的规范应该是在裱糊的时候把文物取出来,修复完成之后再把文物放入其中,扣上扣子。现在不清楚的是在盒子倒置前为什么盒盖的扣子是打开的?这一切都是和流程有关。不管是如何包装,如何提示等,包括建立相关的流程规章,如果不严格执行规范的话,文物安全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特别是类似于像瓷器、漆器等易碎的文物和艺术品,还有那些出土的已经埋在地下数以千年的文物,其本身就有问题,特定的包装和轻拿轻放则是最重要的,而方法也很重要。

装有4件瓷器的盒子倒置本来就是错,盖子不扣则是错上加错。这是一个执行规章和工作流程的问题。博物馆库房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到关联文物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一失全无。从混装到倒置,从不扣盖到再次转正,围绕着这个本来是保护文物的盒子所发生的事情,一步错而步步错,以致酿成悲剧。在这一个案中,台北故宫库房工作人员对待馆藏文物的这样一种状态,实际上是非常业余的。而业余的做法发生在专业单位,出问题是难以想象的;违反规章和操作流程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在博物馆中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操作流程,从包装到打开的方式,保存文物的环境,以及监控它的保存的状态,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包装盒附带特定的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看来也是需要,尤其是对一个盒子装有多件文物的,更应该有明确的标识,以显现文物的数量、等级、状况等,让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多少等。当然,任何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流程规范,没有对于不同品类的文物所建立起来的不同的流程规范,就很难保证文物的安全。而不能很好的执行则是大问题。

博物馆的文物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话题,世界上每一座博物馆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在一个收藏品类多样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其库房的安全从大到小,实际上有很多的方面,与包装、摆放相关的柜子、架子、盒子、囊匣等,还有包装的纸或布,都关系到文物的安全。关键是,库房工作人员的专业伦理与责任心,必须在静默的库房中小心翼翼的面对万无一失,则是最为重要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abe8fb54f99b681baf219adfd157d7e8.png

作者:陈履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