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赵刚:人生如站台 安全感来自身边物

“站台”赵刚个展

“站台”赵刚个展

8

嘉艺术

已结束 3.0万+

这几年,艺术家赵刚新个展不断,从北京到上海再到重庆。在新展和新作中,他一直在思考和尝试如何让“静物画”这个古老的绘画题材焕发新的魅力。4月25日,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的赵刚个展“站台”在武汉嘉艺术开幕,作为华中首展,展览展出的20余件静物系列均是赵刚2023年的全新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ab88180d8f1866debb75c4ebd404fa1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d4828f4aefc252b6e33ff13af6dfa59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b43fd21f0b70cb92cc2f6a9d509996f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0e20644ef963578a8ece962261da4046.png

站台

本次展览以“站台”为主题,策展人崔灿灿介绍其中代表了三层含义。

首先与展览的发生地有关。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武汉发达的航运与铁路,在百年的变迁中,与上海、重庆一起,造就了近代中国东西方交汇中独特的码头和站台文化。作为历史建筑的武汉嘉艺术,曾是京汉铁路江岸站旧址,月台变成如今的展厅。

第二个含义跟艺术家赵刚的个人历程有关。从70年代末参与星星画会,到80年初辗转荷兰,后去往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2006年后回到中国,赵刚在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下来回奔波,拥有了多种口音,至今仍保持着在欧洲与美国的展览频率,也如同“站台”一般不断转换着身份与现实。

同时,“站台”也指向了赵刚的艺术语言与题材的转化。在赵刚历年的创作中,能看到曾经影响中国艺术的苏联的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美国的观念艺术等等,同时,赵刚在风景、静物、人物,具象与抽象之间反复的穿梭,多种风格的交替性使用,对绘画史的反复评议,存在主义的哲学底色,成为赵刚的显著特征,亦成为中国当代现场中的独特案例。

开幕当天,前来观展的人们走过能清晰看到铁轨元素的工人之路,步入由百年前的7间站房改造而成的展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ae090849c1c18587b40ae0a1b334669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22eb988431dff6444f8eff4ba4c401d5.png

静物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画作内容从夜晚酒后的一瞥到厨房餐桌的一角,都是源自生活的偶然片段;蜡烛、骷髅、瓜果器皿等这些历史静物画中的典故,在赵刚的画笔下,用大尺幅的表现方式焕发出陌生而又全新的状态。

静物画成为赵刚近几年的创作重点。他在开幕式发言中自我剖析,对于静物的关注与他的成长与生活经历有关:“我是老北京旗人,小时候的经历都在搬家,到了美国之后也经常搬家,直到现在仍喜欢买房、装修,然后住一段时间转手,再买房、装修。我是金牛座,有恋物癖,很喜欢自己身边的物件。我最喜欢一边喝着红酒,一边看着它们,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感受心中的情绪,感觉一会儿到了美国,一会儿到了荷兰,一会儿又到了意大利。看着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安全,这是我身边最可靠的东西。”

特别是近几年的疫情,让原本就有些社恐的赵刚有了更多宅在家的理由和时间。在不出门社交的日子,赵刚自己买菜做饭,经常买花回家,然后在心爱的厨房开一瓶红酒,赏花、赏瓶子,然后作画。与画面相比,赵刚更看重情绪的表达,他期待这些情绪能得到观众的共鸣。

“星星画会最年轻的成员”,曾是赵刚艺术之路的高光开始,已经成为他“完全不能打动我”的事情。在东西方文化中穿行多年,赵刚依然为身份认同而焦虑,而且也一直焦虑于如何画得更好。

展览开幕之前,赵刚将整个展览细致地看了好几遍:“我觉得我回去还能画得再好一点,将作品再提炼和提升一下。”此次展览将作为巡展在长沙、成都落地,7月份他的新个展将在慕尼黑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56961f7e44a32934ad0087effb5c8b2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a3365dc41468146a0fed26d42663ca6e.png

对话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展出的静物画是您2023年的全新创作,请您介绍一下。

赵刚:可能跟疫情后遗症有关,我近两年突然变得不愿意出门,变得越来越宅,就愿意待在家里或者画室。每天喝酒,然后观察一下身边的东西。我很喜欢买花,经常会买一些花回来放在家里看着,然后画一画。我觉得画静物对我来讲,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式。看着是画花、画静物,其实描述的是我当时的情绪。其实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很宅的人,喜欢做饭,喜欢买锅碗瓢盆,喜欢家具,也喜欢蜡烛。

雅昌艺术网:您这批作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人名命名的静物画。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赵刚:我从来没有刻意给自己的作品划分系列,那是评论家的工作方式。我只是觉得,我的情绪到了,然后就开始画画,我喜欢画杯子和瓶子,我特别喜欢这种透明的东西。那种光特别吸引人。我就喜欢坐在厨房,一边喝酒,一边观察着身边的杯子、瓶子。这也是我40多年的生活习惯。

这个展览在百年前的站台发生,这里曾经有很多人来过,也留下了很多人的回忆。这些作品就好像曾经被很多人拥有过、却最终遗落在站台的物件。这些人都是虚构的。其实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貌似经历了,其实都是虚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eb51d724b4c9999cde6009321a4d9940.png

里希特已经死了”系列

雅昌艺术网:还有几件作品是以“里希特已经死了”命名。这有何深意?

赵刚:“里希特”其实是一个后现代的调侃。因为里希特被很多中国人喜欢,觉得他的画画技巧很好。因为中国人就很喜欢技巧,我也很喜欢里希特的画,但是技巧其实和艺术是没什么关系的。画得好不代表是好的艺术。

雅昌艺术网:从作品中能看出您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什么样的题材和场景能打动您、成为创作素材?

赵刚:我觉得能打动我的时候,是我看那个东西的时候会想起一段时光,那会儿我正在某个地方做着什么事情,感觉到了就拍一张照片。

雅昌艺术网:这次您这批新作里,蜡烛和骷髅的出现频率很高。

赵刚:中国文化对蜡烛和骷髅感受可能不是特别深。但是我多年在西方接受教育和生活,我对这些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就比较敏感。在我的画面里,蜡烛是一个生命,而骷髅也是一种生命,都是一种对生命的向往。

雅昌艺术网:通过这些新的创作,您对于静物画有了哪些新的感受?

赵刚:我通过静物感受自己的生活,这是我感受自己人生方式的一个方式和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bc2360ed18b2442e96be53c5c51dc094.png

雅昌艺术网:从您的人生经历来讲,您也经历过很多“站台”,特别是国外多年的生活经历。从绘画上来讲,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对您的绘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刚:其实我倒没有深入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问题。我只是考虑到自己的需要。我在生存中是一个实用者,会比较哪一种会更加实用。

雅昌艺术网:环境对您的创作影响大吗?

赵刚:我的情绪是源于环境产生,我会习惯性将我身边的用具和房子变成我熟悉的环境。我很少用碗吃饭,都是用盘子。我的早餐就是自己做的法式吐司,这是我最擅长也是我最喜欢的,然后加上三杯咖啡。特别是,这咖啡必须得有。如果早上没有咖啡,我就特别别扭。人活着是要有仪式感,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当代艺术是观念重要,还是技巧重要?

赵刚:我觉得,谈艺术创作,最不应该谈的是技巧,但是可以谈如何通过手段去达到。艺术的材料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通过摄影,也可以通过行为艺术。观念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画的东西看上去似有似无的,看上去是一个花瓶,是一个水杯,其实是在回答另一个问题,心态在绘画之外。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当代艺术是要引起大众共鸣,还是只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就好?

赵刚:我觉得,艺术家应该担负一种责任,要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要参与进来。那种重复的、只是通过某种技巧而获得生存的都是一种浪费。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喜欢我自己的艺术,也喜欢我的画被别人喜欢。这让我觉得,我在不断地推进自己。我要画的画、我的感觉、我的角度跟别人不一样的,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那么,我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让当代艺术引起大众共鸣也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使命。

雅昌艺术网:您希望,观众通过您的作品引起什么样的共鸣?

赵刚:在我的画面中,一个杯子或者一朵花已经很抽象了,甚至都不具有本来的形状属性。但是,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并不是我画面的好坏,而是我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的一种情绪。观众要捕捉的也就是这种情绪。如果他被这种情绪打动了,那我就成功了。如果这个人没有被打动,那可以去打动其他的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b1fc7970348a163c18d54acc18cd595c.png

雅昌艺术网:您在很多时候都会提到一种焦虑感。现在还会有吗?

赵刚:我挺焦虑的,一直焦虑。如果说一个艺术家完全没有焦虑,那纯属骗人。艺术家有焦虑是正常的,也应该有。我的焦虑在于非常想要画得更好。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在前面提里希特也说到了,画得好不一定是好的艺术。那您觉得,什么样的艺术是好的艺术?

赵刚:对我来讲,只要能看出来的艺术都应该是好的,看不出来的是艺术就不是好的。

雅昌艺术网:听说您尝试过抽象画,现在还有继续尝试吗?

赵刚:我还会继续尝试。我画画并不是要先选一个形式,而是看我当时情绪表达的需要。我经常会同时开始两件作品的创作,具象画满足我的这部分需求,抽象画能满足我的另外一部分。其实画画是一个很简单的事,甚至不用读美院,读一个技校就可以画画。但是有没有思想就很重要,这是比较难达到的。

雅昌艺术网:您对于以后的创作有什么计划吗?

赵刚:我有一个特别大的计划,我想进好的画廊,要进最重要的美术馆。这也是我最大的计划,我每天都在为实现它而努力。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好的画廊和重要的美术馆有哪些标准?

赵刚:最好的美术馆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美术馆。艺术需要经过时间的提炼和挑选,画廊和美术馆也需要。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时间还短,还没有达到那个时间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fa7352a83793479cb801cff728593ee1.png

雅昌艺术网:近三年,您几乎每年都有个展推出,每次展览也基本上以新作为主。这种工作频率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刚:有人说我现在的状态特别好。和龙美术馆在上海和重庆的几次合作,展览做得好,得到了别人的认同,我觉得这种认同感非常重要,这是给艺术家很大的支持。如果艺术家卖不了画,也没有人说好,那就没有再做下去的意义了。艺术家是一个视觉侵占者,占的地盘越大越好。

雅昌艺术网:您对每次展览都会有预期吗?

赵刚:每做一个展览前,我都要想好,这个展览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好。当你有足够自信的时候才能答应做。如果突然给我时间,我就会变得很焦虑。每做完一个展览,我都会休息一下。

雅昌艺术网:休息的时候会干些什么?

赵刚:其实也没别的事情干,可能就还是宅在家里画画。其实我是一个相对孤独的人,孤独的人就最怕寂寞。寂寞的时候我就看看花,画点画。现在我已经不爱看书了,特别是那种思想性的书,我就喜欢看菜谱,对人类学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真正的存在主义就是我这种状态,没有任何真正的固定的想法和主义,什么都没有。

雅昌艺术网:就在您筹备展览的这个时间,国内外关于AI人工智能的新闻和讨论很多。您作为艺术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赵刚:我其实对这些东西没太多关注。我觉得我可能恰好是另一个极端——没有只能的人类。我在家也不怎么看朋友圈。每天早上起来没事就看看新闻,要么是腾讯新闻,要么是美国NBC,两种新闻交换着看,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安排,要是中午想要睡个午觉,睡前也会看一会儿新闻。这些对我的创造来说也没有太大影响,主要就是消磨时间。因为一个孤独的人是最怕寂寞的。

雅昌艺术网:绘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赵刚:绘画对我来讲,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必须要把它做好。如果做不好,人家就不会来花钱买画,我也活不下去。

雅昌艺术网:谢谢!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