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7-17 20:12
2023年7月16日,“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呈现了著名陶艺家朱乐耕的数十件代表性作品,通过沉浸式场景再现和经典原作陈列,让公众真切感受到“在传承中创造”和“在创造中传承”这一主题。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中,文化与政商界人士约五十余位重要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包括国务院原副秘书长舒晓琴,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原文化部副部长、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伟,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莫言,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盛永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王辉、苏丹,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立辰,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以及来自高校、艺术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和泛海集团、恒源祥集团等企业代表。该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几十余家媒体的参与报道。前来现场参观的观众达数百人,人气满满。本次开幕仪式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致辞
首先由周庆富院长致辞,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主要使命担当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其十分重视将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艺术教育相结合,以艺术创作激发艺术理论思考,促进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这次展览正是在这样的指导理念下,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举办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此次展览由朱乐耕和朱乐耕工作室团队领衔、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和相关兄弟院校的共同参与、以艺术场景为概念进行的一些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形式新探索,体现了跨学科和综合性创作研究的特点。展览期间还将邀请相关学术机构及艺术院校的学者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 致辞
而后,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致辞发言,对于朱乐耕的艺术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他提出,朱乐耕是独树一帜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艺家,其作品总是展示出充分的造化之功、意象之奇。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在继承和创新方面的探索,是艺术本体发展的永恒课题,无疑朱乐耕是走了一条独创的、广受认可的艺术之路。同时他出身陶瓷艺术世家,从小学习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后来进入高校学习并得到名师指导,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当代国际的陶艺创作经验,因此他的创造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家要努力把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通过艺术作品呈现给世界,朱乐耕的陶艺作品正是做出了这样的表率,通过世界陶艺平台,充分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世界,值得为之喝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 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致辞表示,朱乐耕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关键词是开拓、融合和创新,他总是尽可能地开阔视野,并且在不断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精神文化泥土中。应当说,传统不仅是旧有样式的重复和沿袭,而是要展现当今陶瓷艺术家思想的创造性作品,由此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从这一标准来说,朱乐耕的作品并非简单的陶瓷装置作品,而是具有社会功能和实用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公共艺术,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思考。希望他的这种创作思考,也能激发更多艺术家不拘于现状,生产出更加了不起的、有创造力的当代艺术。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 致辞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表示,开幕式现场有艺术的创作者、评论者、观赏者和传播者,这就已经构成了一个艺术的场景流,这也说明了这个展览本身的价值。她认为,本次展览展现出明确的当代性,体现了各艺术门类的交互。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居室或是公共空间,一股西化风潮席卷蔓延,那么,当下如何建设一种中国式的生活空间?在朱乐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中国式生活美学、中国式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整个展览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还具有未来性,朱乐耕在空间艺术的探索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式,这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我们引领了一个新的方向。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生活样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 致辞
其后,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生活样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致辞表示,希望能够让艺术走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朱乐耕老师领衔,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得以创立。这个专业委员会的设计不仅是单纯地做艺术的创作,更重要的是把中国艺术更好地传递给世界,传递出一种生活方式。本次展览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慢慢形成的,能够有今天的呈现,朱老师和朱老师的艺术团队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向其表示深深的敬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艺术家朱乐耕 致答谢词
对于各位嘉宾的精彩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艺术家朱乐耕表示了衷心感谢,也诚挚感谢主办单位为这次展览所做的一切。首先,他提到今年正好是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整第20年,在此期间,感谢历届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并且,本次展览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展览,也是一次团队合作的展览。因此,朱乐耕先生同时也对朱乐耕艺术工作室的年轻人们、负责本次展览大型装置作品的结构设计与搭建的赵庞庄团队,以及其所在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的同事们表示了深切的感谢之情,在长期的创作交流、理论研讨、外出写生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共同进步,多次举行将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展览,其中也包括本次展览。另外,朱乐耕先生对同事以及北京舞蹈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为这次展览出所做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还感谢了恒源祥集团的大力资助,因为有他们的资助,这次展览作品才做出如此的规模。最后,他还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其他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媒体朋友们的宣传报道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 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一共为两个区域,第一展区将展出艺术场景系列作品:《生命之盒》《花的三重境》《莲之镜像》《花的精神》《荷·莲·韵》。这些作品创造性地为观众、表演者、互动者提供了可参与可进入的以现代装置建构成的艺术场景空间。这是在新技术与新审美需求碰撞中,催生的艺术新物种,也是中国式场景艺术的一种尝试。在这些互动场景艺术空间中,人与艺术的关系被重新塑造,以极富想象力的未来图景驱动艺术家和观者们的创新意志,以及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一种艺术创作与艺术进化的新范式。
展览现场
开展之时不仅展示了场景空间,还在其中进行了中国式的器乐演奏或舞蹈表演。这些表演将艺术空间激活,产生着体现中国式美学的艺术场景流。在表演期间,展厅中的观赏者纷纷驻足,沉浸于或悠扬或舒展的艺术表演中,体验着中国式的视听的艺术场景,特别是观众在欣赏《花的精神》中的表演时,自己也通过表演者身后的镜面中的倒影融入到艺术场景中,由此,作品、演者、观者之间合力构建了一个综合形态的审美空间。
展览现场
《花的精神》是由三个艺术场景空间组成,其中的《绒之百花·春之镜像》空间里的缤纷垂落的绒线花束下,与《莲之镜像》中垂落的陶瓷莲花下,两位舞者同时上演了双独舞作品《俑Ⅲ-唐乐宫图》。此段舞蹈由北京舞蹈学院田湉编舞,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名画,不同的空间造型和近距离欣赏的观感给观众带来与剧院大舞台中欣赏舞剧完全不同的感受。之后在另一边的《花的三重境》空间中,湖南师范大学的丁雪纯在摇摆的青花瓷片作品下演奏了一曲古筝协奏曲《秋韵》,乐曲在瓷片中恣意流淌,带观者一同进入秋实景象。在《花的精神》对面展出的《生命之盒》是一个瓷艺壁画构成的体现气韵生动的更大型的舞台。在这件作品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刘蕾、王礼、吴芮逸、杨新月等诸位演奏家演出的器乐重奏《茉莉花》,雀跃婉转的乐曲与艺术空间相呼应,共同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的享受。在《生命之盒》中还上演了同样由北京舞蹈学院田湉编舞的双人舞《香山射鼓》由舞者朱耘君、王凯雅演出,留白幻境,令观众沉浸其中。
展览现场
本展览的第二展区为文献展,展出的是朱乐耕从20世纪80年开始的每个阶段的代表性陶艺器皿、雕塑、绘画等作品,如《风筝》《苗家风情》《风》《行空的天马》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展出,反映了朱乐耕近四十年陶艺创作的发展历程,这既是个人的历程,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某个侧面,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昨天是今天传承的对象,也是未来创新的基础,恰恰体现了“在传承中创造”这一主题。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其空间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方面的一系列开拓性探索,为此,在展览期间,除有一系列的表演外,承办方还将组织三个工作坊的研讨项目:1、中国式的感官语言与空间表达(表演工作坊),2、中国式生活样式的空间表达(设计工作坊),3、中国式剧场民族志的空间表达(艺术人类学工作坊),届时将邀请相关专业的著名的学者、艺术家、设计师等共同参与。据悉,本次展览于7月18日至8月10日对公众开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