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按:2024年7月22日,“蒋兆和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捐赠仪式上蒋兆和先生家属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与阿Q像》原作及蒋兆和先生的文房用品等共18件/套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200余位艺术界嘉宾出席捐赠仪式,中国国家画院刘万鸣院长在捐赠仪式上指出,《与阿Q像》是中国美术史上永恒的经典,是蒋兆和先生的艺术丰碑。经典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画院,对推动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乃至中国美术的创作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深入研究蒋兆和先生的笔墨语言及学术价值更具深远意义。蒋兆和先生之子蒋代明在致辞中指出,《与阿Q像》捐赠于中国国家画院不仅实现了蒋兆和先生遗愿,更使这份厚重的精神遗产永久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展现其深刻性与艺术精湛性。
捐赠仪式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接受家属代表捐赠《与阿Q像》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接受家属代表捐赠文房用品
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名家作品展,收藏经典美术作品,研究现代美术家的创作,是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时代之需,倍受社会关注。
今年是蒋兆和先生诞辰120周年,蒋兆和亲属将《与阿Q像》原作及文房用品、衣物等珍贵藏品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对于中国人物画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蒋兆和先生“为民写真”的创作理念与中国国家画院“以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宗旨相契合。这次捐赠活动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画作实物为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直接借鉴。在中国国家画院再现蒋兆和先生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传递其“为民写真”的艺术精神,将感染和鼓舞后继者积极为中国人物画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蒋兆和 与阿Q像 96.5cm×60cm 1938年
《与阿Q像》(1938年)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之作,画中水墨晕染与皴擦手法相结合,用笔虚实自由变换,突出人物造型的结构,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呈现为现实主义形象。画作展现了蒋兆和对于笔墨的自如把握和运用,这种富有水墨精神内涵又融汇中西的艺术表现方式,提升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画作在精微观察下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形象鲜活,触动人心,通过造型与细节精妙地表现人性与民生,反映人道主义精神。如今,《与阿Q像》借助中国国家画院的专业平台,将获得更系统和专业的保护与研究,将推动中国水墨人物画研究与创作的继续发展,也将加深大众对蒋兆和及其艺术精神的理解。
蒋兆和先生几乎从事过所有美术相关的行当,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融通不同视觉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媒介,为其中国画人物造型的独特表现打下了基础。他善于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表现的是面向生活、面向人民群众的艺术。他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徐悲鸿的影响下,以中国传统肖像画和素描为基础,发展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他将人物画技巧为:“有准有责,形神特征,尽精刻微,动笔施墨”,并创立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
蒋兆和先生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借助线描与素描的方式,探索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形成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独特风格。齐白石曾为蒋兆和画展题词,“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见,予甚佩之”;美术理论家王琦先生评论:“他的人物画已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鲜明、深刻的个性表现与凝重而流畅的笔墨技巧相结合,对线条与皴擦法的运用已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作为文化变迁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物画巨匠,蒋兆和先生始终在探索现实主义绘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主动走向中西艺术的融合之路。“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生活,艺术则无从谈起”,这是蒋兆和先生艺术创作的宗旨。他的人物画立足中国传统,借鉴西方艺术技法,表现人民的生活现实与精神面貌,是真正的人民的艺术。
蒋兆和先生作品的捐赠将丰富中国国家画院典藏作品类别,为中国画的整理与研究提供鲜活研究案例,为学术研究提供新视角,有利于中国国家画院构建和完善收藏与研究体系。中国国家画院的丰富典藏,供更多画家艺术家研读原作,供美术史家研究画家的创作,为中国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重要学术支持。捐赠仪式作为“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系列展”的开篇,将引发观赏现代美术家创作,研究现代中国画历史与发展脉络的新热潮。经典美术作品的收藏传薪文脉,将对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发挥积极的作用,典藏作品的展示与传播也将发挥社会美育的重要价值。
作为新时代中国画的创作者,要关注时代需要,在创作中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精髓,在经典美术收藏中汲取养分,传承中国艺术大家艺术精神,积极面向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在交流融合中形成中国特色,展现中国画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价值,共同推动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捐赠仪式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