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选择画抽象画,是一种态度,至少是一种个人选择。它是一种对大家习已为常、津津乐道、人云亦云的境地的有意识背离,而去寻找一种个人呼吸的场地。它是一种个体生命觉察到自身天性进而用抽象的自言自语方式触摸自身心灵的旅途。三十年前还为考学而奔波的平君和我们,各奔东西之后又殊途同归地来到了抽象画这个境地。
平君上了浙江美院,我们上了中央美院,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经过既定教学模式的磨炼。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论的和试图跨越的恰恰是既给了我们这个台阶又影响了我们思路的传统。是破是立成了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对于抽象画甚至抽象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成熟意识的我们,还在一种自我语言寻求和确立的路途上。平君的画很显然已经到了自我造境的无相平面。他的画里具有一种朦胧和漂移的不确定性。在那些散漫和游移的痕迹`中渗透着一种生机。犹如是云里雾里满天满地散落纷飞的花蕊,像是心绪的痕迹。每一点若隐若现的痕迹里都散发着独有的芬芳,平君就像是游走于花瓣之间的蜜蜂,在每一点痕迹上都作着他的天性文章:直觉可以感觉的到的,埋葬了的,显现了的,还有他还在痴情地纠结着的。他真的很象诗人。人的本性是他画画的根源,那是他生命里独有的纠结。看着他的画,我为他的纯情和执着而感动。我看这小子有点象仓央嘉措。况且他自己也正在走上这条净化自己的路。这是他这个人。在我们这一代人里,画如其人还可以是共识。
我们同样面临的是绘画语言的纯化和自立的问题,就像醇酒需要年久的净化。当我们从传统语言和西式语言如此混杂的学界里试图脱胎换骨的时候,也同样面临自身学养的充实和对自身生命和情怀的觉察和肯定。平君找到了一种视觉元素,那种既非笔墨,也非几何形的一种散落通篇的自在痕迹。那痕迹和他心里的情节是连带着的。这也已是他确定了的表述!在当今这个世界融通共识的平台上,我们很容易被既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所吞没。在这种氛围里我们所做的努力是一种逃离,是宁可关起门来在那里自省也非同流合污的态度。而在另一面,我们又在自身传统这一规范中寻找契机而生发出有血有肉的新形式。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面临着基础大众不存有如此精神境界和共识的悲哀。可贵的是,我们都能够放弃世俗的价值而面向自己的心灵,而去探索自己生命里最值得珍惜的真实。平君的画有意无意地步入了这样一种个体语镜的探求,一个自新自省的行列。
(布日古德:加拿大籍华人艺术家)
作者:布日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