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给管峻画个像

  这不是一幅漫画,也不是一幅肖像画。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印象的片段组合,透着绘画的质地,有光感、色彩和笔触。

  可以肯定地说,第一眼看到管峻的时候,让人感觉英俊和帅气。他身材中等偏上,头发稍长,模样儿干净利索,显得非常干练。那时候,通常情况下,他出门在外往往会穿一件铁锈红的西装或T恤衫,挎一个黑色的皮包。派头贴近休闲,但又显得整肃。你很难把他归类到艺术家的行列,因为他没有长胡子和披肩发,也没有某些画家的邋遢和刻意为之的潇洒。总之,怎么看都是特别的阳光。阳光男孩儿是个时髦的概念,可他已不是男孩儿了,但我又忍不住想象他的过去,会在内心寻找那个与这个新潮名词相对应的模子。看到他就像看到一个好天气,这类人容易让我们有个好情绪。

  很难想象,有着那样干练模样的管峻,说起话来居然是一口浓浓的苏北口音。老母鸡的“鸡”念成“之”,吃饭的“吃”念成“七”……显然,这人的性格因素里有一种难以扭转的固执,或者说他对语言天生不敏感。但这似乎也不怎么影响他的形象。除了个别字需要抽出来解释外,大多数情况下,与他的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毕竟他在大都市里生活了二十余年,所谓的乡音也未必是原汁原味的了。这样一来倒好,不土不洋,特别的腔调,特殊的韵味。不过我总觉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语言表达。一般来说,北京人长于话语表达,越往南走,似乎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弱。比如香港、台湾人讲话,往往词不达意,从港台歌星的表现中就可见一斑。好不容易在台湾找到一个能说会道的李敖,结果一听,原来也是一口的京腔儿。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往往动手能力强,这是一个悖论,不知道管峻的字写得好与他不善言语有无关系。

  以上的描述,管峻会给人一个什么印象呢?书生?现代青年?或南方的书生?南方的现代青年?是也,非也。熟悉了以后,你会觉得他其实是一个容纳了许多因素的人。他像一个书生,但他没有书生的靡弱和某种学究气,或者说一种神经质的东西;他像一个现代青年,但他又没有特别标新立异的作派,目光里透露出来的也不是那种不可一世、藐视一切的东西;他像一个艺术家,但又与我们在媒体和小说中看到的艺术家形象相距甚远,既没有前面我们说过的潇洒,也没有他们通常都有的那种咄咄逼人。尽管他的内心是强大的,在判断事物时也会表现出爱憎分明,甚至在私下的交谈中也会直率地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对不欣赏的东西大加鞑伐。但更多的情况下,他的目光是温和的、善解人意的、谦逊的、带着笑意的。不了解他的人,可能将此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和蔼,但我却认为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管峻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和人去争个高低的,没有人说他是个争强好胜的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得益于他气质里的儒雅成分。我想,他是那种很善于营造良好环境的人。他把儒雅和随和两样东西加在一起,在生存的环境中就往往显得得心应手了。

  仔细想想,管峻所在的环境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但他却始终能获得多方的好评,除了天性的原因之外,与他有个明朗的心态有关。他不计较得失、不搬弄是非、不厚此薄彼、不言行不一,能做到这些与修养有关,也与生活阅历有关。管峻是从农村、从部队走出来的,我想这种生活经历有可能造就了他的坚强和豁达。虽然也不排除有些世故的因素,不排除有时候会刻意让自己变得狡黠起来,但我觉得那也是生存的一种技巧,一种智性的介入和解脱。他有18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有18年的军旅生涯,这就是一个年轻人所能呈现的厚重历史。管峻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本质地说,是他的经历造就的。他是一个被经历改造的比较优秀的人,而相当多的人却变的颓废了,经历在他们那里往往是个负担,是滑向人生谷底的推进器。所以说人是有差别的,管峻在向高度进发时借助了强大的传统,也借助了自己成长的历史。他在书法创作方面是个极有天赋的人。

  说话间与管峻相识就有十六七个年头了。虽在一座城市,但并不常见。忽一日,在隔了半年多之后又看到他了,发型未变,依旧是背着包,胳臂下面夹着一大一小的两本册页(类似的形象在许多展览会上很容易看到),明显地感到有些胖了。刹那间,脑子里跳出了一连串的词:功成名就、如沐春风、志满意得等等,不能不让人多有想象。他这些年连连获奖不说,不经意里,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书法院执行院长的工作也干上了。那是一个个让许多圈内人艳羡的头衔,很难和一个年轻的面孔叠放在一起。“管院长,管院长!”有人围着他前前后后地喊。这一喊,仿佛就在他与别人中间生生地隔了一个东西。地位高了,人就胖了—一个流行又很难说通道理的社会逻辑。可接下来,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个逻辑的延伸。除了多了些持重之外,管峻还是原来的管峻,年轻的管峻、阳光的管峻、儒雅的管峻、随意而又严谨的管峻、自信而又谦和的管峻。这种宠辱不惊和一如既往,让我们再一次地琢磨他时,忽然感到了某种厚度和分量,感到了一种循序渐进和具有哲学意味的不变之变。

  关于管峻,还可以用更多的文字来描述。但无论怎么描述都是外在的、轮廓式的。当某些印象式的描画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精致漂亮的楷书、高古典雅的隶书、酣畅淋漓的草书、意趣清新的画作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意义便出现了,艺术家的面目便出现了,美便出现了,并且越来越清晰。

作者:吴国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