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魏广君山水画解读

  魏广君的绘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禅学的价值--既强调心性的独立意义,又以鲜活的形式语言为表达载体,两者最终都体现为“平常心”。

  魏广君的“禅”意首先表现在重韵而不重巧,他并不追求冷峻高逸的出世情怀而是真实地表达了恬淡安详的心境,他借山水意象适趣写怀,他绘画作品中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趣。笔法奇崛,墨色醒透,营造出一种脱尘的景象。其画有文有质,有情有景,清幽中又带着一丝飘逸,在坚质浩气中潜藏着高韵。淡而有味,秀而有骨,在平实中有奇创,在清空中有沉厚,体现了柔美与阳刚的和谐统一。

  魏广君的山水画充盈着一股元气。在具体物象中,这股元气存在于山岩松影、野渡茅舍之间,也存在于可视物象之外的虚空。萧散疏旷的画面里带给人“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寂寞感。置身于此境,听不到呼啸的风声,听不到泉鸣鸟啼,时空似乎凝固了。可是,仔细品味其画,仿佛可以聆听到若有若无的梵音,以及大音希声的天籁。元气无声地漫展着,在空寂处见流动,又于流动处见空寂,由此而营造出“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在人的内心开辟出静观的审美之境。

  在布局的安排以及意境的营造上,魏广君“猎穷微至精”,颇费了一番思量。山水固然是自然山川的写照,但描摹自然并不等于照抄自然,而是经过主观的创造后再回到自然,只有经过苦心雕琢才能达到“大朴不雕”的高级状态。画家由“平”求“奇”,再由“奇”求“平”,回归到自然的本色,玄妙之迹逐渐隐去,从而回归到简洁明净的画境。

  从笔墨效果来看,画家习惯于以泼墨、破墨渲染山岩树木,墨色在宣纸上渗化而产生的某些微妙的肌理效果在无意中烘托出江湖野逸之趣。画家以大笔扫出山石树干,但并不刻意强调枯润的对比,而是让枯笔埋在墨色中,实笔绘就的景物与空灵的背景形成对比,既实在又散淡,出色地描写出林石清影,山外清光,弦泉幽咽,江天空明。而在某处山岩间,画家又喜欢出人意料地画上几处芳草,这种寓含着灵性的林泉景色,反映出画家审美的追求--一种清高、脱俗、俊拔的审美品格,景色虽然着墨不多,但浑然相应,宛然自足。徜徉在魏广君的画作前,可以因情因景,获得沉静、悦适的审美体验。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指出“赋以象物,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对于山水画家而言,要表现山川风物氤氲浑化而又变幻无穷的整体气象,就必须状写自然界的山石云林,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广摄四旁,即指将视野伸向无尽的空间,是谓“取境”,若能“取境”于“象外”,则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创造了。艺术创造当然离不开主观情感的介入。画者,形也。情因形而现,形依情则深。杳杳渺渺、恍恍惚惚的画境是画家平常心的体现,在混沌状态下掩藏着几许澄明,或许,其中还隐藏着氤氲葱茏、蓬勃生发的乐观心境。由此看来,魏广君绘画中的禅意,是在静寂中求生趣,把追求生命解脱的体悟个体存在的努力与笔墨性情融合在一起,其中的文化意韵是耐人咀嚼的。

  2009年

作者:徐沛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