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对死亡的恐惧自古以来萦绕在人类的心灵,儒家“未知生,焉知死”的逃避、道家的永生信念,以及佛家对彼岸世界的信仰,无不体现芸芸众生找寻心灵超越、死亡解脱的向往。无论是在情感深处荡漾的对死亡的恐惧,还是本能的死亡冲动对心灵时时的侵袭,都是构成古今中外艺术创造的巨大动因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喜欢安静的陈敬忠总是在一种思考的状态里沉静,“直面死亡”、“拿起你该放下的”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只有在死亡面前,人作为意识的主体,才能领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够更本真的活着。只有直面死亡才能在浩瀚无穷的时空中自由穿梭,认识死亡才能获得精神的永恒。这与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观点“从事哲学活动就意味着学习死亡,只有明鉴了死亡的意义才能领悟生存的价值”是共通的。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必然与死亡纠缠,只有从终点遥望,我们才能看清一切。
任何一个进入到陈敬忠工作室的人无不惊叹于他旺盛的创造活力,另类的思维方式以及作品独特的视觉呈现。他执着追求自己的信念,真诚而自信,从不跟风。在这个充盈着物欲追逐的世界里默默的倾诉着自己的人生之思。“死亡”是他近年来作品中一直在探索的主题。群雕作品《出游》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作品表现的是一组行进中的队伍,驱鬼除魔的钟馗携妹妹及侍女率领众小鬼出游,队伍中有着三十多个形态各异、变化生动的造型,每个形象眼中都在诉说一个无声的生命故事。这组作品的构思源于宋代龚开创作的人物画《中山出游图》。此图以水墨为主,利用干湿浓淡变化和简约的线条组合,勾勒渲染了钟馗与妹妹出行游乐的场景。敬忠将其转换成一组当代雕塑作品,以作品的内容构建出传统与现代的连接。雕塑形象活生生的从画面中走出来,来到我们的世界,恍惚间又似乎是观者自身进入了画面去感受那跨越时空的意境。人是活着的鬼,鬼是死去的人,生与死的形象在作品中并置,仿佛在诉说人生犹如生命的一次出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途中的风景构成我们生命的内容,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这是《出游》留下的思考。
作品《孪生》中呈现出生死同生同行,犹如一对连体的双胞婴孩,象征生命的婴儿蜷缩而拘谨,而寓意死亡的“小鬼”却逍遥自在;《色戒》隐喻了欲望、金钱与爱情的直面交锋;《欲之食》里化身“小鬼”的鸡蛋在视觉的美丽中透露出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敬忠创造出的每一件作品无不是在各种层面揭示死亡表象背后所掩盖着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探讨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死亡的理解以及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死亡在艺术中实质上成为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超现实的审美意象,艺术家借助死亡意象抒发自我的内在情绪,在精神层面更深刻的启迪人的灵魂,带给人的已不是纯粹的美感享受,而是最彻底的精神震动的力量。
纵观陈敬忠的雕塑创作历程,从充满诗意浪漫爱情的作品《高山上的湖》到造型夸张的名犬雕塑、可爱的贺岁猪再到塑造“阴森恐怖”的群鬼出游、以及充满死亡意象的另类作品,敬忠的创作层层穿越,指向两个极端。人性本质的复杂性不仅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艺术之路的探寻中得到一次完全的呈现。善与恶,美与丑从来不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存在,正如太极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白只有在黑之中才能是最极至的“白”的存在。当再次回味陈敬忠早期那些充满温情的作品时更能感受到心底深处自然而生的回甘。让我们进入到敬忠的艺术世界里,去领略一次思维的穿越吧。
白苓飞 博士
2010年9月于北京
作者:白苓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