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人类精神的物化符号。这是认识任何一个画家及其作品的前提,能够进入我们欣赏视线的是物化符号,这种符号无论是题材,还是技巧形式都与他人的画有类似性,并被自觉地归类到油画、中国画、工笔画、写意人物画、动物画等既成概念中。这种归类当然没有错,正是这种归类才将个体的画家与整个画家群体,与某种文化乃至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在这种联系体中体现画家及其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但是这种归类也有危险,因为它很容易使我们只看到所有绘画的家族相似性,而看不到符号的独特性和符号之中隐含的画家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这一点之所以特别提出,是因为王志坚的绘画很容易使人迷惑,特别是在绘画商业化的潮流下,画家及其创作的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画家为了突显自我,特别着意身份前的细致分工。王志坚似乎完全相反。他当然是一个国画家,国画家族有几乎不相干的工笔写意两支,王志坚既画工笔,也画写意,就题材而论,人物、花鸟、动物都擅长,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作品,人们看到是一个既画工笔又写意既人物又动物的画家,而统一王志坚却被遮掩了。
不是被遮掩,而是我们的眼睛被视觉符号的差异性迷惑了。
个人在社会的存在决定了个人的精神意识,出生于50年代又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的王志坚有挥之不去的乡土情节。虽然成为专业画家之后居住在城市,但变化了的只是外在的物质生活,内心审处的精神情感却没有变化,甚至相反。当早年铸造的乡土精神情感与当下的城市现代生活发生冲突时,乡土精神和情感迅速升华为一种梦幻和美丽记忆,成为推动画家创作,决定画家怎样创作的主要动力能源。虽然同是取暖,木材烧水的取暖方式和石油发电的电烤炉、空调取暖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同是工笔或写意,人物或动物,不同的精神情感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艺术视觉符号。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符号的类别差异而看到王志坚绘画中的同一性即独特性,这就是画家内心深处的乡土情节。他画中的人物,画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精神笑貌,都是乡间的。工笔写意只是形式语言的差别,即使是他画的牛,也是乡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也处于一个从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剧变的冲击。如何守住或如何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严峻的中国当代问题。在这样关键时刻,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创造者的文学艺术家,一定要旗帜鲜明维护精神的正当性,创造出有浓郁精神内容的艺术作品奉献社会。这应该成为一个伟大严肃的艺术文化与流行畅销的娱乐文化本质差别的尺度,是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娱乐人的分水岭。
至于在自己的作品总赋予什么样的精神内容,则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一个画家,王志坚坚持艺术的精神性,维护艺术的精神价值;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家,王志坚坚守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乡土精神,朴素、质朴、平和悠闲,也不乏生活的智趣。
精神只是艺术的一面,艺术的另一面是视觉语言。对此,王志坚是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性的。在王志坚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长时间从事工笔画创作,坚持视觉语言的探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工笔画视觉语言。在技术上介于工写之间,在形式上介于写实和装饰之间,特别是画面上光斑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的独创,成为王志坚绘画语言的核心。可以说,放眼工笔画界,有王志坚这样独特个性视觉语言的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工笔画家都被限定在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的分类中,而王志坚的工笔画语言则使它具有了超越题材限制的能力。
这种对语言探索的自觉性同样表现在王志坚的写意画中。相对于工笔画个人语言的成熟,王志坚写意画的语言尚在探索之中。从已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他的人物画中,他将乡土精神,生活气息,水墨线条有机地编织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艺术世界。相对而言,在以牛为题材的水墨写意中,则追求单程的视觉张力与水墨表现,既取消了三度空间,代之以黑白的构成,也高度概括夸张牛的形状,使之成为一个变化万端而不失为牛的个性化符号。
作者:李蒲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