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开始撰写本文的时候,总觉得有句话要说在前面。当我脑子里的一些想法逐渐形成文字和画面后,准备给哪些人看。我可不可以也像别人那样,以“过来人”的姿态告诉你,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或者说是成功之路。随即,书翻至最后一页之时同时成就了自己。一本书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从未考虑过的,只是觉得,在诸多成功之路中,一本书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方向的路,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看能否走通,所以路在你脚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另一方面,我觉得“书”给我的影响远比父母、老师给我的影响深远。从这个角度来讲,随便写着玩也要玩得认真,才觉得对得住自己。至于读者该是谁呢,他们首先应该是一些喜欢图画创造的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已经享受到快乐的人,这样,我的言语就成了你我之间的轻松对话,让我觉得是在回答提问,而不是一个人在这里自言自语、喋喋不休。
准备把自己平时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记录在一时间里理顺成章,总要在记忆里圈圈点点,那些瑕疵就有意无意抹掉了。这本书里隐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漏洞已被自己识破。考虑到人无完人的道理,故此一股脑奉上,毕竟完美不是我们唯一追求的。但在不经意的塑造之后,也有超越最初自我预料的地方,算作意外收获吧。在我看来,成书的意义不在于得到某些认同,而在于能否引发相关甚至不相关的思考,哪怕是不切实际的遐想,臆想之中恰恰某个感悟与读者的感悟相通、相近,这才是书的美妙之处。至此,书的意义就超越了我本身工作的意义,因为它已从我个人的断想转化为他人的思考,我的快乐不过就是这些。
在众多学科中,惟有艺术创作无法找到唯一正确标准的答案,这本是一个普通道理。每个沉浸于创造乐趣中的人都不情愿碰上答案,但答案却总是不厌其烦、坚信不疑地写在教科书上,艺术与科学就难以分辨了。因为公式和结果最符合当今的便携生活方式,未知是什么已经没心情刨根问底。如同看电影时,旁边有人不停的描述将要发生的情节一样,欣赏过程以索然无味。值得注意的是,朴素的经验之谈必定来自于实践,而不是几本书的集合与重复。经验本是说说而已,却人为放大成说教,在那里一板一眼。究其原因,只怪我们都太需要快捷与行之有效。把说些真话当回事,是因为真话还是太少,我这么大言不惭地自己认为。
我希望我的书不是放在你的工具书架上,情急之时拿过来实用,而是翻看着它想到些什么,保持自我地与书相识、面视、对话。
2003年7月
作者:刘庆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