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逸宕质朴游趣天真——读常欣的山水画

  作为一个绵延千余年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历经种种文化变迁而不更其本质,可谓灿烂辉煌。然自晚清以后,西学东渐,加之外来文化冲击,及数次文化革命,山水画面临现代性转变的困境。在此情形下,中国山水画家们以极大的勇气,用“中西融合”、“传统中求变”、“借古开今”等方式,摆脱旧体,开辟新路,获得新的生机。其中,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为代表的画家群体所作出的贡献尤其不可忽视。数十年来,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在传统榘范基础之上,务出已意,别开生面,拓展出面貌雄浑,笔墨深醇,气象高华的山水画新格局。

  作为秉承长安画风的青年画家,常欣曾在当代国画大家杨晓阳先生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获益匪浅。无论是大幅巨构,还是盈尺小品,她的山水画作品都充盈着扑面而来的淳朴气息,让人感受到北方山水特有的沉厚与朴拙。常欣从博大寥廓的北方山水中,体会到气宇宏敞、浑厚质朴的审美境界。为表现这一审美感受,她一直以笔墨的突破为核心,追求表达主体心性的意象造型与语言的抽象之美。在经历艰苦的探索之后,常欣在焦墨用笔和线皴合一的方式中寻找到创新之玄机:以焦墨线条为画之骨干,在浓淡相融、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表现中充分发挥笔墨的韧性,在用笔的疾徐偏正、深雄秀峭中,创造出隽秀苍茫的意象之美。2006年创作的《赶牲灵》用笔沉厚圆润,淡雅而气厚。画中线条、墨点、山石、树木奔赴交会,逡巡交融,浑然一体,显示出扎实的传统功力。同年创作的《圪梁梁》以焦墨用笔,刚劲挺拔,苍厚嵯峨。画家先勾勒出山石,尔后按照结构,层层勾画,反复皴擦,表现出西北地区特有的山石特点。相比较前面两件作品,2012年创作的《陕北人家》、2013年创作的《故园小院》和《春耕时节》在墨色上更为润泽。在这几件作品中,常欣以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皴擦出山石、山林,形成疏与密,线与面的对比关系,再以淡墨勾勒点染出山林、人家及村民。整幅画的墨色单纯而不失厚重,清亮而不失沉稳。

  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这应有两层涵义:一是绘画技巧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即语言的创新;而另一层含义则是绘画应该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即题材和风格的创新。所谓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变,简而言之,不外乎上述两点。我以为,常欣的山水画创作,已经在这两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她在语言和风格两端,都已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具有鲜明的范式意义,而其稳步推进的探索姿态,也必将为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陈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