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心远觅虹霓

  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艺术家把灵魂灌注到石头里,使它柔润起来,活起来了,这样灵魂就会完全渗透到自然的物质材料里去,使它服从自己的驾驭。”我要借用这一段话,将其套用到年轻的漆艺家吴思冬身上,那就是:吴思冬把灵魂灌注到他的漆语里,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他驾轻就熟地运用那些一般人熟视无睹的废弃物料,使它服从于自己的驾驭。

  我一直以为,在福建年轻的漆艺家群体中,吴思冬是一位对漆充满了挚爱、有明确的目标、十分努力且不断取得成绩的艺术家。对漆的挚爱让他在漆作品的创作中寻觅到无限的乐趣,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乐此不疲地沉浸于创作激情之中;有明确的目标使他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有指向性的规划,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可以作为文本进行分析;十分努力的结果使他的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作品源源不断, 并且在各类展览中频频获奖。

  看了思冬“打包”发给我的他的近期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茶盘系列,还是凝香系列,也无论是漆画系列, 还是漆器系列,都有大胆的尝试,这些形形色色的自然意象,营造出的是扑面而来的独特的艺术气息,这些作品显示了他对漆语言的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探索,这种探索既与传统的漆画有意识地拉开了距离,又为传统漆画寻求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生存方式找到了现实的途径。思冬自己为自己挖掘的的漆画艺术的这片“半亩方塘”显然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漆艺的陈述方式,而是筑基于美学的形式构成的话语系统,凸显出形式与意蕴的微妙组合,从而呈现出从观念到表现的恰到好处的转变。

  心远觅虹霓。在艺术创作中,只有认真地创作出给人以思考的东西,才有恒定的价值,才会形成艺术的气场,我觉得吴思冬的作品之所以耐看,是因为他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是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结晶。在我看来,吴思冬的近期作品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

  一是他的近期作品很好地体现了艺术表达的自在状态。对漆艺家而言,超越个体局限,实现漆艺的当代品质,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吴思冬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因为他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的真实表达,他的作品在对漆画本体语言的超越方面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漆画的本体语言,是指由漆画媒材而形成的特征和由这种特征所决定并承载的审美特性所共同构成。换言之,漆画的本体语言也就是以漆为主要媒材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视觉审美语言。漆画作为一种带工艺性的艺术,它的制作过程在相当的程度上阻隔了艺术表达的直接性、随意性和倾泻性。漆艺家的创造性只有在符合漆性的要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漆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是一个既在漆画艺术领域之内又超越这个领域的课题。吴思冬作品在漆语言方面自在状态的呈现让我们得以从感性的观赏和知性的领悟两个角度认识他立足传统又开拓漆艺术新境界的创造精神。他的茶盘系列、漆器系列不拘一格,注重对生活的提炼,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趣化为手下的造物,从整体造型到细节刻划都生动传神,容精奥于样式之内,出新意于法度之外。

  二是他的近期作品始终洋溢着丰沛大气的精神品格。在吴思冬的近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作品形式结构的张力方面的拓展是有备而来的。他的凝香系列,意蕴饱满,注重精神的诉求,犹如一件件写意小品。这些作品全部都是异型体,浑厚透泽,散发着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之美。像《蝶舞》的轻盈,《荷风》的雅致,《季风》的飘逸,《飘雨》的静谧,《仙韵》的自然,《乡野》的拙朴,都显示出思冬在题材方面很强的驾驭能力。在漆画作品中,《尘封》的厚重,《晨露》的洗练,《春花》的灿烂,《闽水谣》的抒情,《香远》的清新,《云气》的妩媚,都让观者的心灵为之一动。艺术是人类高尚情感与灵魂释放的符号体现, 艺术中情感的意象时常由艺术家思维视野空间的拓展而使艺术本体的精神空间获得创造性的提升, 在吴思冬的近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精神品格上的不懈追求的努力。

  三是他的近期作品在对漆材的应用上作了大胆而又有深度的探索。众所周知,漆的语言离不开漆的特性,它是构成漆语言的物质基础。由于漆所具有的较强的可塑性和稳定性, 加之漆可以结合金属、蛋壳、贝壳、石、骨、植物等其它材料进行装饰, 从而大大拓展和丰富了漆的语言, 也使得漆艺在材料上与其它画种形成鲜明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差异。吴思冬在漆材上的探索是多方面的, 在他的作品中, 有的有意识地选择各种原始木料作为胚料, 有的特意购买各种半成品的木碗、花瓶等器具, 然后根据材料的形状进行大胆的加工, 从而使材料、色彩、意境三者形成有机的结合, 形成华美深厚而又和谐典雅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有的强调黑与红的强烈对比, 突出大漆的特性;有的使用彩漆, 通过稀释产生流变之美和晕染效果;有的通过变涂、堆漆、调添而后磨显的手法, 尽显色彩的变化和肌理之美;有的巧妙地使用蛋壳和螺钿, 产生自然的裂纹和难以言表的典雅的光泽;有的使用金银粉刻意表现出漆艺的闪亮的华丽之美。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认为,吴思冬对漆的持之以恒的不断的思考、实践和探索,对传统漆画的有目的性的超越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因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样式的丰富性,促使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处理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的创造二者之间的关系。虽然自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朱漆木碗被发现,将中国漆运用上溯至七千年前,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漆画依然固守着那一尘不变的的格局和技法,关于漆的本体语言,关于漆画与漆艺之间的区别等问题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在漆语言的探索上需要有人去超越,只有超越才能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和开放性。

  心远觅虹霓,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吴思冬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林公翔

  2011年9月10日于意园

作者:林公翔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