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夏日的午后,我们如约来到了吴思冬的私人陈列室。这是位于闽江畔的一套复式楼房,偌大的房间中摆放着吴思冬各个时期的作品,《凝香》、《流殇》、《一塘荷气》,宛如漆画博物馆,每一幅作品中蕴藏着大自然的生命元素。
悠悠漆室,既是他接待客人的会所,也是存放作品的“仓库”,更是吴思冬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和他的朋友们探讨艺术的创新,以期为国家非遗的传统漆艺注入一些新的意境。
漆之创意
在吴思冬看来,漆是所有画材中最神奇也是最具包容性的一种。蛋壳、螺钿、金箔、银箔,这些原料都能很好地融入漆中,创造出更奇特的效果。也正因为漆的包容性,创意便成为“家”与“匠”的关键区隔。
一个普通的葫芦、一颗斑驳的棕榈树、一个烧爆的陶瓷,乃至一根废旧的pv管,都可能
成为吴思冬画材的载体。通过他独特的手法化腐朽为神奇,将自然与艺术巧妙结合。
前段时间,他自嘲自己也“风雅了一番”,在学校后面的池塘中,采了一百多朵莲蓬,颇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境。“我的创作元素特别随性”,他不无自得的告诉记者,“这些莲蓬晾干之后,不论是直接摆设,还是加入一些艺术元素,都很有天然赋予的别样美态。”
在所有的元素中,吴思冬格外偏爱葫芦,各种各样的葫芦,在他手上都能变成独一无二的漆雕艺术品。除此之外,他也喜欢时光留下的残缺美,“我们看一样东西,它破损了,但是时间流逝后那种包浆的美也一样很漂亮。为什么不能把追求的东西应用在这些残缺美上呢?”在他看来,看待事物的方向有太多种,兴之所及,“取悦于自己就好。”
或许正是他对大漆文化独特的见解,才能捕捉大自然中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并将其化作值得长久保有的艺术。
漆之商意
如今,吴思冬正在尝试将艺术与市场结合。在传承人和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中,他更偏向于后者。
就如他目前在做的漆器茶盘,一种定制式的产品,这就要求他和传统的手工艺人合作,贡献自己的创意和技艺的框架,以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产品,并将简单的工艺分解、教给普通工人,推向市场。
“茶盘的胚用机器生产,但上漆部分要纯手工制作。要想实现艺术的商品化,就必须做好方案和设计,让工人根据程序来上漆。”吴思冬自比导演,用独特的眼光导一出好戏。
即便涉足商业,他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只做喜欢的事情,至于所谓的商业推广则交给懂得托付的朋友。“我把作品交给他们,从展示到销售都由他们负责。而我只包揽源头,在这过程中我很快乐,并且能从中找到价值感。”诚如吴思冬所说,创造艺术和展示艺术都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术业专攻,这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目前,吴思冬作品的收藏者一部分是慕名而来,更多则是身边的收藏家,“他们一直在观望,等到时机到了就肯定会买。艺术品的收藏就像买股票,每一个艺术家就像一支股票,很多人看好,觉得可能性有,他就会买。前提是他认同你,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漆之禅意
焚香、品茗、谈漆。
茶歇间隙,我们细细审视这间陈列室,在众多的作品中,一组《凝香系列》就以其独特的诗意以及随处透露出的禅意跃入眼帘。
“凝香之野趣,花开瞬间,凝固于此,香味犹存在。”莲蓬、祥云,似静似动、似禅似道,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在陈列室的显要位置,还摆放着另一尊得意之作。一尊文殊菩萨骑在他的瑞兽上,动静之间关系,形成审美上的纯粹感,透露了他对禅意的解析。
从表面上看,“禅”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状态,很虚幻。吴思冬却将这种禅意巧妙地融入作品中,让观赏者很容易进入“宁静致远”的境界,享受那份难得的悠然自得的生活。
对己亦如是,禅道融入他的生活点滴,“如果你作画的过程中感觉到苦恼或者很迷茫,那就不要做了。这是我现在做艺术的态度。”他说,现代社会很嘈杂,能把心境平静下来,享受片刻的宁静和快乐就很好。
作为福州中青年漆艺家的代表,吴思冬长期活跃在艺术圈中。中华漆文化悠悠上千年,也正需要像他这样的年轻漆艺家去保护与传承,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迎来漆工艺的千文万华之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