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吴思冬——漆艺,流动的语言

  

  十年前认识思冬,当时的他,在福州漆画界小有名气,忙碌于作品创作与教学中,那几年也是他作品高峰期,多是花卉静物工笔的漆画作品。当时在我看来,他有些急,年轻的漆画艺术家正在期待市场和学术界认可,他似乎也兴趣于文化产业的运作中。他总是笑呵呵的自嘲,我就是个和大漆打交道的人。

  十年后,思冬已经成为漆艺界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再次走进他的工作室,同样的空间,却给人不同的感受,源于对艺术的思考,人生的感悟,细细地沉淀在其间,不经意地。走在思冬的作品前,可以看得出哪些是他早期的作品,哪些又是中期的代表性作品。忽然他兴冲冲地带我上二楼,“这件作品,你一定会喜欢。”穿梭过回廊,一幅红黑金三色相间的作品,活脱脱跳入我的眼帘,佛前的一支百炼,安静地,在那里。作品大量留白,确是如此的生动,在静态中灵动,在勃勃生机中的宁静,禅意尽然。我们沉默着,只是看着画。我想,这是他近期的作品。我很喜欢。今天的他,有独立艺术主张,对漆艺热爱而有独到见解的艺术家。与漆为伴的他,内心流动着漆语,深情的。

  (一)

  思冬在漆画界,是个人缘极好的人,朋友多。学生们都喜欢又崇拜吴老师,在他的身上看到极朴实的漆语。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个极随性的人,实在得很,从来不摆谱,也不故作深沉,孩子一样明亮的表达方式。时常,艺术作品中也正透露着创作者的内心。

  “你如何理解自己的作品的风格?”

  “自然,流动。尊重最原始的美,任何的技术上的炫耀与强求,都是做作,都是对于艺术美的破坏。只有读懂了物品原来的品性,你与它融为一体,你才能有好的创作。”思冬说着,拿起了他的一件新作的半成品,木头原始的肌理保留完好,“你看,这木头原来的纹路多美,如此流畅的线条,流水一般,尽量保留这大自然留给木头的痕迹,在这个局部做上漆的处理,足够了……”

  他拿起一件一件的艺术品,堆得整个工作室满地是的,紊乱之间又极有条理和美感,角落里的一个木块,已经放了半年多,他说要细细琢磨着,看着他的变化。即使在与木头相遇的第一眼,已经构思出了作品,还是在等待着灵感出现的那一瞬。对于自然,对于作品,怀着敬畏之心,不急,不急。轻轻拂去木头上的灰,如同看着情人的一瞥,转身而去。

  每件物品,每幅画,似乎顿时有了生命的灵动。物品只是物品,艺术家赋予其新的生命。此时的他,在漆语中流动,时间的沉淀,让他慢下来,开始变得从容起来。

  (二)

  “你和漆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漆,在说文解字中的理解是,木头中流动的液体,对于漆的语言,是怎样的理解?”

  “我十六岁开始学画,漆画对于我天然的有一种吸引力,喜欢了二十多年,现在依然还是那么爱,觉得好神秘,觉得慢慢在懂它,似乎又忽然全然什么都忘了,只是默默地喜欢它。漆,只是漆,不同的人,赋予他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漆,是流动的。不要执着于大漆或是工业漆,不同的客观下,有不同的诠释。如果执着,便会僵化了创作的灵性。”他说着,眯起了眼,沉醉,显得与平日那个喜欢说笑的他不同,多了几分深邃与宁静。也许人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面前,有着一种对于内在的信仰。

  看着面前一副《凝香》的作品,细细看,色彩的酝酿中,让你觉得很神秘,觉得色彩的背后还有色彩,故事的背后还有故事,也许这就是漆的艺术和美了。

  (三)

  思冬随性,包容,喜欢接受新事物。这似乎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看来,漆是所有画材中最神奇也是最具包容性的一种。蛋壳、螺钿、金箔、银箔,这些原料都能很好地融入漆中,创造出更奇特的效果。也正因为漆的包容性,创意便成为“家”与“匠”的关键区隔。

  前段时间,他自嘲自己也“风雅了一番”,在学校后面的池塘中,采了一百多朵莲蓬,颇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境。“我的创作元素特别随性,这些莲蓬晾干之后,加入一些艺术元素,都很有天然赋予的别样美态。你看,她们多美……”

  “艺术创作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

  “我的父亲。他也是一个美术工作者,应该是我的入门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他的人生态度,实实在在,自然纯朴,一种朴素的价值观。做人与创作是一样的吧……”

  一个普通的葫芦、一颗斑驳的棕榈树、一个烧爆的陶瓷,乃至一根废旧的pv管,都可能成为画材的载体。通过他独特的手法化腐朽为神奇,将自然与艺术巧妙结合。正如他说的,最美的就在生活中,是的,最好的修行也在生活中。

  在思冬的工作室看到了一件名为《痕迹》长约2米的作品。这幅作品乍一看起来外形酷似超大号的洗衣板。而它的原料正是他在一个木工厂里无意中发现的,当时这块木板已被工厂利用多次,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为废料,工人正打算把它扔掉,而他中,这木板上一次次被“割据”的痕迹,恰如其分的向人们诉说着它作为一块木板生命存在的经历。也许艺术品的创作与作品之间是有一种莫名的缘分在的,等待着那一撇。

  (四)

  “如何在风格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我喜欢新鲜的事物,也时常琢磨跨界之间的融合,但是我更喜欢往回看,看自己的作品,琢磨曾经的作品中,那些可取的部分,那些瞬间会一直在你的脑海里,成为新的创作的源泉,有时候,又会将他们全忘了,有了新的形态跳脱出来。然而骨髓里,依然是一脉相承的风骨在。我时常喜欢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琢磨如果是现在,我会如何处理,在自己的身上不断肯定与否定,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如同不同时期的自己,在阅读一本书……”

  记得,又不记得,忘了,又不全忘了。也许这就是创作的全部过程,留下的自然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风格,伴随着艺术素养与人生阅历的丰厚,一点一点演绎出来。有时候,觉得创作的人,也是幸福的,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人生的感悟,通过作品表达,留下。

  (五)

  “你是如何理解艺术与艺术投资?”

  “我在创作的同时,也喜欢收藏。我更喜欢说是艺术品收藏,而不是投资,首先你要读懂艺术品,你看的明白了,才不会被市场和外界所影响。其次,你真的要喜欢这件作品,那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情感,然后才是日久生情,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艺术品投资,在中国容易被市场和娱乐炒作,如果只是带着商业的眼光在买与卖,那么这只是商品,你终究买不到有潜力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那顶多只是当前市场所认可的商品而已。

  思冬来来回回穿梭在自己的作品中,他说,在看不同的光线下,他们的变化;他说,在看不同的时日,漆是不是打开了;他说,在看他们的流动……他说,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文/罗叶红

  ——————————————————————

  嘉宾简介:

  吴思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州市漆艺研究会秘书长。现任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工艺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漆艺、工笔花鸟的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罗叶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