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4年6月14日,主题为“景物斯和——彭斯艺术展暨雅集”的“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主持。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古琴家吴钊,青年油画家彭斯,中国文化报副总编徐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顾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成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著名油画家王兆伦,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馆长宋向光等学者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并参观了在燕南园51号院举办的“景物斯和——彭斯艺术展”。
参加沙龙活动的全体嘉宾在燕南园51号合影
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在致辞中介绍了“美学散步”沙龙的创办初衷与精神追求,希望通过“美学散步”沙龙,推动有精神追求的中青年艺术家更好地成长,同时希望能通过小规模的沙龙来影响大学,影响年轻一代,影响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以至社会各界,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去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去追求人生意义的神圣性。他说:“生命的高级阶段就是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来自宇宙,并分有宇宙的永恒活力,因此它带有神圣性。这种精神追求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这种精神追求给我们的人生注入了一种无限的严肃性和神圣性。这种精神追求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一个拥有精神追求的人,就会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他虽然生活在‘即刻的现在’,但他同时还拥有‘永恒的现在’,即那个‘包含一切时代、包含人类一切有永恒价值的成就在内的现在’,他的生活与人类精神生活历史乃至宇宙生活有着内在的联系。人类精神活动的一切领域,如果没有这种作为整体的精神追求在背后支持,作为它的源泉和根据,它们就会丧失精神内容,沦为世俗利益的工具,从而不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叶朗教授在致辞中认为,彭斯是一位难得的有独立思想、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的青年艺术家,他的油画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并将中国绘画传统带入了当代语境,同时体现了画家对生命的思考和体悟,应该引起艺术界的重视。
在沙龙活动中,嘉宾们畅所欲言,一起分享了自己对彭斯的油画艺术的体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认为,彭斯的油画不依靠外在的形式和符号,而主要依靠其深厚的内涵感动人心。在彭斯的画中可以看出传统绘画风格与技巧,传统艺术精神的融会贯通。尽管古代与现代艺术是相通的,但将传统精神融入当代艺术是很难的。他认为艺术始终是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气质是天生的,而彭斯便具有这样的气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国有教授认为学科之间交流碰撞很重要,这样跨学科的探讨,可以启发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经济的新视角。他认为这样的沙龙活动使人非常受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教授讲了自己对“复古”与“创新”的理解,她认为彭斯的绘画和书法中包含了一种“闲”,而这种闲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闲暇,而是可以把自己放到一个“闲”的情境里、状态里,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写字时,都有一种闲适的心情。彭斯对“古”的追求也不是刻意的仿古,对于创新也非刻意的创新,而是在古代肥沃的文化土壤中自然生发的新意,他传达了一种自然的、闲的、静的、悠远的精神。
参与沙龙活动的嘉宾在自由交谈中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最后为本次沙龙作了总结。王一川教授认为本次美学散步沙龙是一次跨媒介的学术沙龙,调动了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摄影等在内的多种媒介形式,体现了以彭斯艺术为代表的多媒介艺术的交融,彭斯的作品体现了在平面化时代对深度的重新探索,沙龙让与会嘉宾体会到了跨媒介的艺术体验。他还谈到参加沙龙的嘉宾来自文学、哲学、经济、科学等不同的领域,也是跨学科的组合,嘉宾的评点是跨学科的交响。
嘉宾们在沙龙中赏画、观字、品香、畅叙,青年艺术家彭斯在现场还演奏了《白雪》和《良宵引》两首古琴曲,琴声把嘉宾们带入到了古雅脱俗的艺术气氛之中。古琴家吴钊先生演奏的一曲《忆故人》更是把沙龙的气氛推向了艺术与诗意的高潮。
彭斯在沙龙聚会中演奏《白雪》
吴钊先生演奏《忆故人》
“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秉承北京大学悠久深厚的人文与科学传统,倡导自由的、散步式的、年轻的文化理念。举办以来,曾吸引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台湾作家白先勇、古琴家李祥霆等国内外一流学者专家参与。这次的沙龙活动中更是突出了文理交融、跨界对话的特征。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聚会,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对一个个体艺术家及其艺术的探讨,而上升到了对历史、文化和生命本身的思考和深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