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对殷小烽的作品总体感受是两个字:“厚重”,这种“重”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塑造的力度,这种塑造是止于至善,非常坚实又很潇洒,有着仪式性的快感。
二是小烽的作品里面有一个内部结构,一种复合的结构。我们是做雕塑的,自己又是艺术家,从他的理念去感受他的变化,我可以形容为大概四个声部,第一个是《嬷嬷人》,是中音的声部,很悠远、古朴,有神性和灵性的东西。现代审美当中叫做呆萌,小嬷嬷人的感觉,这个声部是一直延续的背景。第二个声部,在这个展览里呈现的不是很充分,有那么一点点,就是《女人日记》,这个声部在我看来是一个跟《嬷嬷人》形成很强烈对比的声部,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表达了一些残损、伤害的女性甚至是带有一种束缚,让我们想到了萨德甚至法国那一疯子,是比较现代、面对西方的现代文化的维度,这个维度和他的《嬷嬷人》的维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声部,这个声部很短暂。今天没有展出来的,没有看到的《行者》声部,在这两个中音部以后,小烽是一个本能,一下沉到很低的重低音的声部,做了十几个喇嘛,那个塑造非常厚重,衣纹非常有宗教感,所有人像的头颅感非常强,裹在厚重的袈裟里向前行走。虽然今天没有看到他的《行者》,但是抗联作品作为一个主题的塑造,实际也是一种行者,那两个东西里面,精神的高原性、行进的艰难和寒冷我觉得是共通的。这是一个重低音的声部。今天看了他的水彩,我是第一次看他的水彩,看画册的时候感受不那么强,这次来看,我觉得真的像王先生说的是水彩的狂欢,除了前面非常有才华的几笔氲出来的人体以外,后面那几幅完全抽象出来的画是重低音之后的一个华彩,一个飞天一样的感觉,所有的色彩都流淌飞扬起来,所有的动势可以向上也可以是向下的,小烽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精神非常高扬的状态。感觉小烽的才华像是一个蓄满了水的水库,泥塑来得相对慢,做雕塑的人知道,工作量非常大,这个口子的流量不够,所以他画水彩,所有的想法不断地从纸上,用他的笔墨流淌出来。
整个结构下来,我感觉小烽做东西的时候有一种逆转,先向这边走,然后本能地向另外一个方向走,向下压以后本能地向上升,是一个复合的结构,有点像书法的一波三折,中锋拧着走的那股劲。作为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艺术家,小烽的作品里面有结构性的东西。
三是他背后涉及的文化背景。《嬷嬷人》的萨满的东西,《女人日记》里某种复合性的东西,到《行者》的精神张力,这样一种精神追求背后的文化背景是非常深厚的。
我说了三点小烽的厚重感。在我们这样一个小时代、花样少年、歌舞升平的背景下,小烽的东西,看这个展览就像是一叶扁舟在大海中有一个大大的石头压住,压舱石的感觉。
唐尧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雕塑》副主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