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做最好的自己(下)

《战争日记》1995年,同年获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金奖

  8、刘国辉老师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先生的影响方方面面会有很多,就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专业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样,比如先生与生俱来的笔墨个性、先生直率的禀性等等。不过,先生身为专业导师对我最直接的影响是他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可以让我受用一生。或许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些不是所有的导师所能给予的,也不是上哪所大学或读什么学位能学到的。

《景》之一1996年

  9、这一时期您的许多创作艺术风格特征不尽相同,是有意在变吗?

  我认为,如果人物画不在造型观念或审美观念上有突破,而是一味的重复自己,那么画家其实是充当一个熟练工的角色,这是我不能忍受的。对我来说,变化来自于问题的发现,已有的方法总是赶不上我对现实新的解读。从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过程可以知道,革命的现实主义艺术是我们认知的起点。到80年代,当许多空洞的现实主义创作开始显得不那么可信了,我开始在主观上远离高、大、上。直面生命真实去尊重内心体验,促使我进入全新的思考,我发现已有的笔墨语言实现不了对当下现实的有效传达,面对存在我会是一种失语状态。就这样,水墨人物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在问题面前我不想绕着走,我必须坚持探索,通过作品来寻求答案。

《景》之二1996年

  10、学习绘画对您意味着什么?您如何理解艺术和传统的关系?

  学画意味着成长,因为现实的真实对我而言是层层剥开、逐渐清晰起来的,不同时期所建立起来的认知经验常常被一种新的认知所取代,我必须去重新面对新的真实,去完成认知并完整表达。在这整个过程中,我是以绘画的方式完成思考,思考的痕迹就是我成长的刻度,我与社会与绘画与现实同步成长。到了今天,我在凌乱的现实面前仍然不想安分,更不想用绘画的方式取悦谁。

《烟民老白》2001年

  与传统面对面,是艺术家永远不可回避的命题,或膜拜或背叛,都是传承的一部分。膜拜要走出传统形态的中国画,背叛也要跳出西方艺术形态,这都需要用传统硬功来说话才好,因为艺术家和传统没有第三种形态的存在空间,除非你不在这个国度里生长。

1998年《戊戌旧影》创作现场

  其实,在艺术和传统的关系这个命题中,艺术家如何进入传统更值得讨论。在我看来,艺术家成长的先天条件或后天环境不同,他自身所处的文化语境也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何时采用何种体位、何种角度,何种方式进入传统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要说明的是,传统中国画和中国画传统是两个概念,前者自然多以书写的方式作为起点,而后者则可以从文学、宗教、茶道、香道、音乐乃至传统饮食文化等多种角度进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我虽然是以笔墨书写的方式进入传统学习的,但是启发我灵性的倒是一些古代造像、瓷绘艺术、文物遗存及宗教文化传递出的信息。我可以从传统文化西来说的思辨中获得关于传统概念的深意,也经常从传统民间文化的造像和生存观念中获得比诗文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我乐于把视野放大到中国画大传统的概念中去把握,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传统,而是学习的心得有没有沉淀于心,反哺于艺术创造对现实的那份关照中。从这个角度讲,学习传统是艺术家一生的事,急不得,慌不得,也不能止步不前。

《少年》系列2005年

  11、您和许多60、70一代水墨艺术家具有当代共同属性,您是怎么做好自己的?

  相比较50年代的艺术家,我们这两代对当代文化的心理需求更相近些。虽然这两代人在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把他们拼贴起来就是一张当代新版水墨人物画的全景图解,值得大家去关注。

《丽日佳人》,240*610cm,纸本设色,2011年

  至于我自己,我想说有两个坚持:第一,我一直避免过早形成个人图式化和符号化;第二,我始终热衷笔墨意义的表达,所以日常写生创作画稿不分大小,悬腕、悬肘、悬臂,让笔墨有表情的肆意流露、不甜不媚——这是我的水墨态度。

《盛装》系列之一246*124cm,2011年

  12、谈谈您的“微水墨”和每日一画?

  2013年,我受邀出版两本画集,一册为古典水墨人物作品集《大写意》,另一册编辑了十余年来所做的现代人物小型写生作品,斟酌再三,取名为《微水墨》,与《大写意》相呼应。微是小尺幅之意,恰巧遇上了一个微时代,倒是有点不谋而合,不过时尚并不是我的本意。在我的思考中,“微”是自己与自己对视、是心与脑、心与手的距离,也是我与生活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没有距离。“微”是我领悟社会的窥视方式,微观的方式就是我的艺术行为。“微”是我寻求自在最简约的方式,艺术的过程最不需要的是有烦心,画微水墨好事坏事都不会招惹。

  再说每日一画,这是把我每天或近期的工作状态通过微信这个方式传送给朋友们分享,每天的内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我想要的。

《2013小动作》

  13、最后一个问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您是如何分配时间的?描述一下您近期的创作状态?

  工作中力求不瞎忙,不瞎忙就不觉得忙。早睡早起,是我老兵父亲传授的习惯,我觉得很受益,生活有规律比用功更有效率。

  教学之余,我画现代人物创作,传统人物、山水创作,写生创作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一直以来,我在创作中追求一种平衡状态,传统的、现代的、个性的东西一个都不想丢;大画、小画、水墨的、彩墨的一种都不想少。有些创作是给自己看的,有些是给别人看的,有些是瞎画,还不曾给谁看……但无论画什么都需要全新的状态,每天有活干心里才踏实。

创作《奔向2008》工作照

安欺生改后,2015.6.18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