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17 09:00
黎明、黄咏贤夫妇是当下岭南画坛的重要人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活跃于香港与内地、澳门、美国、日本艺坛,对继承和发展岭南画派艺术作出重要的贡献。我与他们相识十余载,有过多次简短交流。
高剑父名师出高徒
黎明夫妇曾提及在其艺展文集收入拙文一篇,我一直不敢应诺,因为黎老七十余年的艺术耕耘和积淀,绝不会如蒸馏水般一目见底。加之艺术的分析和评价需要一批恰当有力的作品支持;若论渊源、传承、风格则需纵横梳理和比较,限于我疏于研究其绘画艺术,难以做到了然和概全。
今年七月,黎明“岭南墨彩”艺术大展在北京美术馆揭幕,终能面对他的百幅大作一窥全豹;依时序悬挂的大小作品如山岚退雾、花坛初晴,骤然在眼前豁亮起来,引起欣赏的冲动,对其笔下的花鸟、山水、人物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
黎明原名黎国安,祖籍广东南海,一九二九年出生于澳门。一九四○年师从高剑父。这里要注意的是,黎明是否高剑父最后一位关门弟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师有否亲炙相授,师徒之间有否朝夕砥砺,而不是蜻蜓点水、偶而为之的师徒关系。
黎明甫逾弱冠,天资高迈,拜入高门之前已有绘画神童美誉。他在十五、六岁时在车舟上画的速写已经画得头头是道,让高剑父爱才惜才、执意揽入账下。彼时正是高剑父人生艺途的最后十年,以高剑父之艺术观念、造诣、胸襟,自会名师出高徒。
例如黎明作于一九五○年的人物画《担柴》、《牛》,前者所绘中年男子为生活奔波劳顿,反映关注社会民生之艺术观念;后者以宋画为本,是画人追崇传统、得窥门径必由之路,很难说不是受到高剑父艺术主张的影响。在写于一九四七年的《紫藤花火鸡》是当地葡人美食家禽的写生之作,表现年轻画家非同一般的写实功力和技巧。作于一九五一年,杨善深补草的《鸭》,是因杨氏的到访,黎明亲自下厨做栗子炆鸭。令人莞尔的是黎明在宰鸭子之前对鸭写生,然后由杨善深补水草而成,笔墨、形象之美,最为观者受落。
在京城画展上尚有《黑人少年》、《女孩与鸭》两幅人物画,论者以为画家是中国美术史上描绘黑人少年第一人。这又和高剑父“艺涉时代”的教诲不无关系。需要补充的是,黎明还有一位著名人物画业师罗宝珊,故而能成为岭南画派中少有兼长人物画的传人。
以花鸟画显目画坛
我曾在内地报刊专栏上评介的作品《大三巴牌坊》,是黎明在六十年前三次对此景写生的作品之一,这次也在北京大展上亮相。作者以中锋粗线勾勒破旧民居和矗立冷寂的大三巴石壁,前景屋顶的平斜,远山的起伏,对大三巴的垂直做了巧妙的平衡;用墨得法,干湿并施、浓淡相宜的稳健笔触,既简洁且极富表现力;中景的树丛安排为意笔遣兴的笔墨提供自由发挥空间,与前后的建筑生出有趣的刚柔对比。如今,两次毁于火灾的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已是澳门八景之首,曩时之景象与今日的大三巴可谓大异其趣,但难比这幅今非昔比的旧作,寻回不可复得的历史回忆,是中国近代美术史、尤其是澳门美术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近年创作的《好运北京》的孔雀和《好鸟登高枝》的麻雀,笔下的鸟雀写染兼施,不单生动逼真,更转化为可人的艺术形象;到远在美国梦怀濠江家山景物的《松山灯塔追忆》,枯笔饱墨逶迤于之字构图的树山之间,画家在形象塑造、笔墨技法上再有不俗创新和突破。艺坛赞誉他在山水、人物、花鸟诸方面多有建树,用笔苍劲自如,色彩明丽柔和,尤以花鸟画显目画坛,其中又以所写孔雀、鸭、雁为人乐道,可谓肯綮。
黎明夫妇作画之余倾力整理和出版高剑父遗稿,为珍藏之高氏遗作佚文悉心展示和筹划,更与高剑父后人缘结六十载,包括高剑父旧墓迁徙广州、推动创建高剑父纪念馆,内中之情义和负重难以细备,只能深表敬意。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