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低调的黄杨(散文)

  前不久,一位朋友从恩施深山里给我寄来三棵黄杨树苗,电话里告知是品相极好的那种小叶黄杨,我赶忙从很远的物流取回,又赶忙种到我院子里稍高一些的地里。

  这三颗黄杨树都不大,树径不过四五公分,蓬径半米有余,别看小,实际上少说也有四五十年的树龄了。

  黄杨木天生丽质高贵,淡黄色均衡的木质,极细的纹理,细到几乎看不到纹理,拿在手中沉甸甸而手感极佳,所以黄杨木自古以来一直是木雕的最好材料,只可惜这玩意金贵,上百年也长不到十公分粗细,还大多曲里拐弯成不了大材。但在我看来它是大地上生长最为缓慢的木中极品,是大地上生长出的活的玉石和象牙!

  黄杨木虽贵为红木级,但你见过黄杨木家具吗?当然没有,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实在是让人失去了耐心。近几年市场上红木一路走高,独领风骚的是它的同门兄弟海南黄花梨,一把明代圈椅身价都在千万以上,因为黄花梨早已被人砍伐殆尽,谁能等到百年后的黄花梨?但黄杨木百年后也成不了大材,所以黄杨木一辈子只能是小材小用了。即便是目前由技高的工艺师雕刻的黄杨木雕,其价格也仅数千元左右。可以这样说,其他的红木都在涨价,唯独黄杨木无人可识。

  其实在生活中到处可见黄杨,尤以花坛的小灌木为多,还有它是盆景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因为黄杨的小叶形态,因为它的四季常绿,因为它的永远长不大,它又成了是北方地带绿化的主角。

  盆景中的黄杨使得它的身价得到了提升,但那仅就造型而言,只是满足了中国人独有的“病态美”欣赏,和木材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黄杨木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红木兄弟身价倍增,自己却无任何长进,甚至慢慢到了会被贬为“下三滥”的境地。

  我对黄杨却是情有独钟的。这种情有独钟由来已久,这当然和我的职业有关,因为黄杨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又一个特殊用场,这小用场却是仅限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圈子。30多年前的大学时,我们都希望能有一小块黄杨木亲手做成一把雕塑刀,黄杨木做成的雕塑刀手感光洁细腻,还有抗摔不开裂又美观而经久耐用。于是,雕塑佬们无不为得到一根合适的黄杨木而欣喜不已。而且,闲时用黄杨木精心做成一把自己的雕塑刀成为大家一份独享的乐事。

  多年来各路朋友送我也有不少的黄杨木,很久前也做了不少精美的雕塑刀,除了一些送人外,手上也不多了,关键是丢失的多。我明白,多半被喜好的同行顺手牵羊去了。

  说起用黄杨木做雕塑刀,特别是刮泥刀,那是一个很享受的快乐过程。在过去,能做成一把让人爱不释手的雕刀本身就能看出一个雕塑家的技艺。已故的张祖武老教授最爱做各种各样的雕塑刀,估计有上百把之多,他在每次创作前必花十天半月做上一把,并刻上时间以作纪念。在国内雕塑界无人不想得到张老的一把刀,这也成了美谈和大家的奢望,可见张老的雕刀工艺精湛的程度。老先生起码送我有三把雕刀,却早已丢失非常可惜。其实张老的刀大都是用粗厚的老楠竹做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那么多的黄杨木。

  我原以为黄杨只长在神农架的深山老林中,数年前我一到神农架即去寻觅黄杨。失望的是满街小铺里只有木梳、痒痒挠之类的小玩意,向摊主打听有无粗大些的原木黄杨?摊主答这是禁卖物品,不过可以在当地农民家搞得到。不多时摊主用报纸包来两根长约一尺,有五六公分粗细的黄杨木,在当时说贵也不贵,平均每根还价到百元左右。我简直如获至宝。

  今年夏天湖北酷热,我又一次来到神农架,自然又少不了我的淘黄杨的过程。结果我发现当地市场上完全变了,黄杨木除了有大量的小件出售外,更有木枕、镇纸、棒槌之类的木器,有的粗度超过10多公分,而且价格之低简直出乎意料。

  为何短短几年功夫黄杨木价格不涨反贬?很快我得知,当地人每每进山,除了采集名贵的药材外,见到粗大些的黄杨都偷偷砍伐留存并日后变卖,这也是和每公斤百元带来的诱惑有关。可能政府感觉禁也禁不住,反正这木头的资源也快没了索性放开,谁叫它总也长不大身价起不来呢?

  面对神农架大量的黄杨木,我知道了黄杨分大叶和小叶,分水黄杨和旱黄杨,除色泽、纹理、份量有所差别外,价格也有区别。这一趟自然收获不少,光棒槌我就一下子买了20多根。好笑的是摊主竟小心问我:“老板,别人只买个一根到两根玩玩,您买这么多,不会是搞什么帮派吧?”我笑答:“怎么?棒槌帮没听说过吗?”摊主只好露出尴尬的笑。这些棒槌的大小和粗细正好是做雕塑刀的好材料,我打算送给我那些爱做雕塑刀的弟子,我知道他们一定喜欢得不行。

  几天前我去广州参加我的大学同学庄小尖的《心迹云山》国画书法展,他现在已是省里的著名画家。提起这位老兄,他当时进校已快30岁了,是我们那一届年纪最大的。此兄自小是有名的神童,书香门第,从小喜文弄墨。但当时他一个骨感的近视书生,对雕塑的空间判断有所不足,加之天生的洁癖,专业成绩始终平平,毕业后分到出版单位搞书籍装帧,却也获奖无数。大学期感觉他平时言语不多却见解颇高,还时时练习书法,有时画些娴熟的花鸟送人外,这些年对他了解实在不多。这次看了他的画展后令我吃惊的是,他的画和书法仿佛信手拈来,笔墨毫无华丽卖弄之感,书法沉雄大气,完全是画里藏玄机,笔中透功力的那种。

  到他的工作室喝茶我们交谈了好久,得知他数年前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开始闭门谢客,专攻水墨山水。本来他毕业后就基本放弃了所学的专业,本来他已是个设计名家,小时神童期娴熟的花鸟画不继续,快50岁时又开始一个新的起步,这要下多大的决心和担多大的风险?但他义无反顾,这一坚持就是十余年。闲谈中我提起自己也想练练书法,他说:玩玩可以,但最好还是自小开始,我就是得益于这几十年书法从未间断。我明白了,他因骨子里天生的文人情怀,因多年的群书博览,得益于很高的审美层次,才造就了他的出手不凡,所以跨行业的转变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一个人只有到了不计功利和得失的程度才能达到一种无所不能的境界。

  他一辈子烟酒不沾,这几年才用上手机,不识名牌不识轿车不识麻将,云游四方不带相机只带笔。我问:你的画一定足够多产?他答:也不是,废掉的多,得意的少。从他的身上我读到了一位心静如水,视喧嚣闹市为群山作伴的隐士般的心境。

  我静静观察着我院子里的那三棵黄杨树,经过半月余短暂的萎靡之后,现在,它已逐渐恢复元气。它不怕移栽,这里土地肥沃,但是我知道,几十年后它也长大不了多少。

  黄杨只有在深山悬崖峭壁罕有人迹的地方经百年风雨而长成,它靠有限而贫瘠的养分慢慢修炼成瑰宝,不管酷热严寒的季节变化,大风掀不去,雪压不低头,永远以绿色的姿态,以玉石般的品质,象牙般的纯洁一直坚守着明天。

  我赞美黄杨,它以品质笑傲群雄,以坚守不择处境,到哪里都一样生长,永远以微笑来面对世态炎凉。

  有关对黄杨的描述说到黄杨有微弱而静静的芳香,似乎,到老了我才开始慢慢闻到了。

  温柔一刀 2013年12月

作者:温柔一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