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曾经看到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一首小诗,大意如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雪杉》80×60cm
像许许多多曾经懵懂的少年一样,我的理想之梦也不乏绚丽,弹琴、唱歌、时装设计、画画甚至写作……但凡自己喜欢上略有成绩了,就会对这一领域充满幻想。确实,每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会有一条或多条的岔路需要我们面对,然而这些岔路不管有多浪漫抑或诱惑,你最终都只能专注其一,通常没有归途。所以,在人生路上,面临了数次抉择之后对于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未选之路》的寓意便有了更多的感悟。并且如果从广义理解,更能深知有些选择会无关喜好,却是很现实地需要我们突然面对,并会伴随我们生命的长度层出不穷……,此时的我甚为庆幸的是当初在众多的喜好和梦想中最后选择了绘画。
《缤纷》 50×60cm
回忆最早涂鸦的启蒙应该是在母亲的裁缝店铺里,忙碌间母亲照应我的方法是拿起量衣的粉笔随手在地板上画鸭子——“2”字头里加个点,很好画也很好看的样子,当过幼儿园老师的母亲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年幼的我喜欢上了画画。这喜欢可以在我日后的小学到中学的教科书上找到太多的痕迹,一次整理那些过期的教科书时居然发现书页的很多边边角角画满了人儿,内容几乎清一色为着古装、发锥高耸、水袖长裙的仕女,虽然而今看来十分幼稚,但想象当时的场景肯定是听课时无聊忍不住在书上任性画上的,至于为何画的是仕女则缘于当时戏曲的流行,在那个着装苍白的年代,戏曲人物的形象是我心中最美丽动人的女子……好在这样入迷的结果终于被高中时的美术老师所发现,于是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居然为我特意做了个小型窗展,至此,关于绘画似乎由原来的喜欢变成了有所期待的方向,我开始努力,参加专业训练,与千军万马走向艺考……
《绚丽的秋季》89×132cm
从此我的绘画生涯便如愿有序开启,在系统而专业的领域里,我接受了全面的课程教学,这是一个美好的收获的年华,也是一段无所畏惧的青春岁月,在各大艺术门类之间尽情畅游后,我发现自己又将面临一次选择,国画、油画、水彩……因截然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工具材料,展示了它们极为鲜明的个性,抒情达意时各具魅力。我在不同画种的技法与意境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喜悦,也深深体悟到每个艺术门类要做到悟道而极致又会是一条延绵无尽的路。
《僻静的小路》 65×81cm
终于,我选择了油画——这个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我喜欢油画语言的丰富多样和它特有的质感效果,可以多次复叠,忽厚忽薄,可以透明如水彩,诗意如国画。其极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油画的这种特性使它在观感上产生出能与人们思想情感共振的节奏与力度。正因如此,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的诗意朦胧的作品,俄罗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萨甫拉索夫、希施金、列维坦、库因兹等人的作品,才会那么经典、影响深远,由于油画语言可以营造出逼真、细腻、身临其境的感觉,它无需言说就能直抵心灵。当看到这些巨作真品的一刹我甚至会感动到狂喜,因为我能感受到内心产生的强烈的共鸣……。
《独步秋溪》 60×81cm
喜欢自然是我的天性,喜欢所有季节里摇曳在空中的树,在我眼里,无论是浓荫葱郁、绿叶飘飘,或者是寒冬萧瑟里没有一片树叶、只有一个鸟巢的孤独的树,都是美丽且生动的风景。因此,我自然格外着迷于柯罗、萨甫拉索夫、希施金等风景大师们各具风格的油画作品,尤其是萨夫拉索夫描绘的荒无人烟的俄国大地,我可以体会到作品深层的内涵和画家孤寂沧桑的内心,深深为之震撼与沉醉,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跨越了国界和岁月,永远地定格在某一个特定时光和情景中,不断地与人类相似的灵魂碰撞着、交织着,一代一代地感动下去……当这份感动自觉地成为了一个画家发自心底的期待达到的艺术语言,应该说是值得庆幸的开始。
作为女性,我似乎从未刻意想成就多大的事业,一切都在自自然然的过程中一一存在了。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更不会以职业艺术家的心态审视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时候,我会以一种散淡优雅的姿态来打点自己的生活,待宁静和温馨的状态充盈了我真实的生活,我的内心也由此而产生一种静空而喜悦的沉着心情,我最佳的创作状态才弥散开来。我也从没刻意地寻找风格,只是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审视着这个世界。当我发现自己尤为着迷于自然界一切朴实的风情——暖阳下宁静的山村,清澈的河塘,清新的空气……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已然转化为我不灭的记忆,变成滋养我生命、取之不尽的源泉,我知道自己找到了期待表达的艺术语言,并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那个过程和结果都令我收获无尽的喜悦。
《秋林》 50×75cm
事实上,我也越来越频繁地体会到来自绘画艺术的种种惊喜,这样的喜悦多了会令我甚至淡了女人原有的对于聚会、逛街、购物的种种喜好,可以阶段性地独对亚麻布以更深入专一的姿态投入创作的状态,乐此不疲,而令我如此钟情描绘的题材内容其实无外乎春夏秋冬、花花草草,那么单纯……
而今,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激扬、解构、反叛,各种材料,借用媒体,争奇斗艳,而我竟然始终还是拿着画笔在亚麻布上涂抹那美丽的乡间风情、小花小草,不曾为世风的流行所动,不离不弃。这是否该称作在艺术领域里已弥足珍贵的最朴实真诚的一种品质——对于自己从事的艺术发自内心的挚爱,我非常清醒地告诉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何须相顾左右而迷失自己。因此,我本能地拒绝群体和所谓潮流性质的东西。与此同时,顺因自己的脾性,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艺术取向和价值观,当艺术家“信手涂抹”的姿态变成一种时尚,从根本上排斥注重美感推崇手艺的传统绘画,其代价是放弃或部分放弃绘画技艺,其结果是画家满脑子各式各样的奇异观念却不会画画了。我认为想法固然重要,但它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技巧、思想、观念等艺术语言应该融为一体,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晨曲》38×60cm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我非常认可这样的说法,心灵美好的画家更愿意将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笔触都同时承担着状物与抒情的双重的功能,而不是狂躁地发泄、丑陋地展示,甚至于愚弄观众。绘画艺术所承载的美好向上的精神暗示和表现一直是我坚定果断的立场。我总是感叹于大自然的壮美,面对原始景色的大美,甚至感觉画笔的苍白与无力,但仍然期待能通过心灵与景物的对话,多多少少地摄取一些大自然的魂魄。我总是特别感动于秋日灿烂的白桦林、广阔的草原、觅食的羊群,悠远的旷野;也总是为秋苇苍苍、寒霜清凉的景色所动;而一条寂寥的小路所呈现的悠远绵长的意境更是我无法抗拒。这些景色的呈现给予我的情绪体验有时柔和恬静,有时斑斓璀璨,有时惆怅孤寂……但它们都会在美学的范畴里保持住艺术作品该有的情趣与格调,这是我的艺术标准。
我期待观众能从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如果我的作品能更接近灵性与抒情,如果这些作品能更诚恳地彰显出我欲抒发的情绪,从而舒展出一片深远辽阔的心灵视野,那就是我最希望停息的境地。因此,当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桔红、亮黄、深褐、暗绿、灰蓝、粉绿几乎是我的画面中出现最多的音符,它们明朗、阳光、温暖、愉悦,我才明白自己原来早已在有意无意地以色彩与笔触为语汇吟颂着一首首抒情诗,我的画笔忠实而尽力地描绘、记录着那些未曾污染的质朴的自然,那不断缩短的幽静的河岸,那日益稀少的乡村的小路,那没被雾霾笼罩的起伏山野……
回顾一路走来的这条给予我众多荣誉、自信和快乐的绘画之路,我心怡然,我的作品中洋溢着的这种静谧、淳朴的自然世界是理想的一种人生状态,在自然和生活的原型态中,我愿意永远用不倦的姿态去努力捕捉色彩和旋律的诗意与美。
《微光夕照》 73×116cm
我偏爱艺术之于人的那层最天然的关系,平淡天真,至真至诚,它使这个喧闹的世界有了一份安静所在。我时常庆幸自己选择了画画,有了这份既是职业又是事业的艺术,能使我心灵宁静而且快乐,能使我远离繁琐和狭隘。我热爱这种感觉,珍惜这种感觉。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予这个喧嚣而粗糙的世界一丝正面的、温暖的慰藉。
2015.10.29 秋
作者:林彩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