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文人与酒碰撞出的传奇

2015-11-26 14:21

  说到酒,中国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也常常离不开酒。为表谢意,请人喝酒;认识新朋友,一起喝酒;过节庆祝来一顿酒;烦事不断,借酒浇愁;喜事迎门,千杯不醉;少到一个人喝的闷酒,多到几百人都能喝的酒席,酒可谓无处不在。

  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场面画

  中国人把酒与人的关系可谓演绎到了颠峰。小说家遇到酒,把酒写进作品里,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碗不过岗”,《红高粱》中的十八里红等等。生活中也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人家生了女孩,找来一坛女儿红为她埋下,待到女儿出嫁时再把它挖出来作贺礼。听上去就是一股子幸福。这其实源于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也是古老父爱的一种表现。

  只是看这幅画心里就一阵阵的暖意,看到有人真这么做,感觉心理也是美美哒~

  诗人遇到酒,借酒抒情,如李白诗中的“斗酒十千恣欢谑”、“对影成三人”。李白喝了酒就来诗意,人称“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以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提到酒的句子最经典。其他的文人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葡萄美酒夜光杯”等。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时候读诗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以为是喝酒头也晕了,眼也花了,看着对面的人变成了三个人。真是笑话,明明是“月下独酌”嘛,自己、邀请的明月和杯中人影一共三人,真是浪漫主义情怀啊。

  那么书法家遇到酒呢?写字的时候喝了酒可不简单,据说《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酒醉之后写成的,这一写便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说来也怪,等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来把这个草稿正式誊抄时,发现写出来的效果怎么也比不过这幅草稿。别看草稿上的文字间距不齐,甚至还时不时的出现错字涂抹的印迹,但正是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才流露出了行书的真谛,这也许就是酒与书法家微秒结合的产物吧。但也不是只要喝酒就能写出好字,据说王羲之当时想再写出一幅草稿的感觉来,也是喝了点酒,但就是写不成了。看来酒与艺术的最佳结合还需要一个时空因素。

  唐朝神龙年间冯承素版的手摹《兰亭序》,近期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中出现。再看一下现场是什么样吧。

  唐代的草圣张旭也是这样,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癫。”凡人借酒劲儿写字那是乱写乱画,书法家借助酒性写字,那是艺术。但相同的是,不管谁喝完酒写字,醒来都写不成一样的。

  张旭的狂草,如果没有楷书的翻译,到死都不知道这写的是个什么鬼。即便是平常人看不懂,但在书法家眼里,则每一笔都有其出处,并不是任意胡写的。草书当中也是有章法滴!什么字写成什么样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能瞎写,因为怕后人看不懂,也是让后人能够查到出处和原字样。

  画圣吴道子更是“每一挥洒,必须酣饮”。相传他为长安崇仁场资圣寺净土院的门墙画壁,久之不得,后遇大醉才天机勃发,“秉烛醉画”,神妙异常。

  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不知道这幅画是不是喝完以后画的。大家就是大家,总有些奇妙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天才,反正凡人是无法从中体会的,不能学,也学不得,总不能让我们央美的学生都去喝酒吧。

  文人与酒撞碰在一起可谓佳话百出,但也不能理解为只要文人一喝酒出来的都是好事,有时候可能也会误大事。曹植就是一位误了大事的代表,史称他为“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据说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准备派遣他去援救曹仁,结果曹植“醉不能受命”。最后导致曹植喝酒误事、不堪重用自毁前程的命运。

  曹植的《洛神赋》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文人,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里面写的故事。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每每沉浸在传世的艺术品当中时,就算不喝酒,我想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醉态——陶醉。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