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2-21 12:49
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宋代。通高28.1厘米,口径7.1厘米,足径10.6厘米。
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整体
此壶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黄;颈稍粗,斜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壶口呈盘口状,盘口外壁用18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壶颈部下方、腹部上方同样用17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从壶口沿顺肩而下至腹部,壶柄塑成一条直立的蟠龙,龙口紧衔口沿,作窥视探饮状,龙头是宋代中原流行的猪嘴龙型,两个犄角,龙的头顶还有一卷似流云的鬃毛,龙背上从上而下用3个瓷泥做的连珠纹,来表达这条龙的华丽与尊贵,龙柄与壶腹结合部亦用3个瓷泥做的连珠横向分布装饰;壶腹部下方,同样用24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圈足呈喇叭形,上敛下撇,最下部从外部看起来下折,下折高度约1.4厘米,下折部分中间呈弧形内凹,但是从圈足内部看,却都在一个弧面上并没有下折。圈足接触地面部分用竹刀肖削痕迹明显,呈弧形或者说似泥鳅背,且圈足里面离足底最近的地方,有一小圈施釉,还有几处水滴状漏釉,这符合定窑瓷器底足部分施釉的特点;圈足下折部分外壁、壶腹部一些地方可见明显的竹丝刷纹;圈足下折部分外壁、以及腹部上方用瓷泥做的连珠纹装饰上,多处可见施釉时留下的指印痕迹,指纹纹理清晰可辨;壶口内壁、壶柄与壶身结合部、瓷泥做的连珠纹装饰周围等处,积釉现象明显。喇叭形圈足外壁多处可见釉料垂流留下的泪痕,这种泪痕犹如我们现在用钢笔在白纸上写下的字迹一样,似乎没有厚度;壶柄内侧,迎光侧看,可见多处明显的棕眼,壶身其他部位也发现多处棕眼。
底足外壁:指纹、竹丝刷纹
此壶造型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唐代青釉凤首龙柄壶、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所藏唐代波斯银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萨珊王朝的一些鎏金银器风格类似,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荷莲、鱼、鸭装饰艺术,集塑贴、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身,体现了宋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壶腹部以刻划花技法装饰。主纹饰为:4朵莲花、2个莲蓬、2条游鱼、2只游鸭,分别呈对称分布,其中,每相邻的2朵莲花为一组(应为并蒂莲)相背向开放。辅纹饰(也是底纹)为海水纹,布满主纹饰空间。主辅纹饰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鱼鸭穿莲,喜庆、祥和的大自然美妙画卷。此壶纹饰刻划花技术老辣,下笔有力、简练,生动流畅,非常洒脱,动感强烈,栩栩如生。
底足
在宋代,古人在瓷器上作画皆有寓意。此壶以盛开的莲花作为器物纹饰,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用鱼做纹饰,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取其谐音,表达了人们追求富裕、吉庆的心理,希望处处得利、生活幸福。自北宋而后,在玉器、绘画、民俗等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鸭子们娇憨、可爱的身影,鸭与“甲”谐音,寓意祝祷他人科举及第。从此壶腹部的纹饰艺术可见,宋代制瓷工匠们缜密的思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定窑,因在宋代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并成为宋代五大名窑而备受世人尊崇。宋代定窑白瓷的鉴定,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釉色。这个时期主要呈白中闪青、白中闪黄;二是器物纹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模印贴花、镂雕、浮雕等,只不过体现在宋代的早、中、晚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纹饰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比如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龙头就是宋代流行的猪嘴龙,这也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上的龙纹得到印证。还有鸭子,尾巴高高向上卷起,其形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刻划花荷莲鸭纹花口盘上的鸭子图案类似。再比如,此壶上的“鱼”也很有特点,鱼身与鱼尾结合处狭窄,鱼尾细长,且长度约为整个鱼身长的二分之一,尾部分叉呈“V”形外撇,整体形状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刻划花鱼藻纹碗上鱼纹相似。此外,对刻划花器物还要观察刀法,老的定瓷刻划入刀、出刀、角度、深浅、缓急,都酣畅淋漓。比如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上所刻划的莲花,莲花瓣呈尖角,活灵活现,摇曳生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一定是当时的工匠师傅经常观察池塘里摇曳的莲花,把长期的所见所感深深印记在脑海中,一气呵成,从容下笔于刀下而成。而现今的刻划花师傅,缺乏农耕时代的大环境生活体会,只是一味地看着老瓷片照猫画虎,直接操刀,失去了灵感,缺少了韵味。此外,当时用的竹木类刻刀,锋利有限,刀过之处,瓷胎上有的地方便留下一些细细的裂纹、毛刺等痕迹;三是胎土洁白。这个时期,定窑的瓷胎比较细白。经过千余年的氧化、失水、污染等因素影响,露胎处可见明显的胎体干燥、老化现象;四是竹丝刷纹。这是定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定窑产品在制胎过程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器物施釉烧成后,在器物外壁釉薄的地方能看见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仿品的竹丝刷纹生硬拙劣,不自然;五是泪痕。也是辨别定瓷的一个基本特征。这是由于施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有学者提出,“泪痕”出现于北宋中期,以此来说,宋代早期的定瓷不一定都有“泪痕”。现在,仿品的“泪痕”也可以做出来,但和真品的“泪痕”相比较,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真品的“泪痕”是峰回路转的自然美,且基本上看不出厚度;六是指印痕迹。毕竟宋代生产方式落后,受工艺条件所限,一般会在器物上留下工匠施釉时留下的指印痕迹。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就有多处非常自然的指印痕迹,而且有的指纹纹理非常清晰;七是棕眼和釉泡。这其实是一种工艺缺陷,这种现象产生于釉的调制、上釉、整修和烧成等环节。本文鉴赏的龙柄壶壶柄内侧,迎光侧看,可见很多针尖状棕眼,器身其他地方也可见多处棕眼等等。
2015年6月6日,央视《寻宝》走进石家庄时,导演刘志卿等人现场观看了我国著名瓷器鉴定专家丘小君对此件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进行了认真鉴定,认定是宋代定窑器物无疑。
来源:人民美术网-收藏-陶瓷 作者:江志君,雷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