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齐白石的新视角

  2008年10月1日,当整个城市都淹没在黄金周的喜悦中时,吕立新却早早来到空无一人的办公楼中。这一天,他原本打算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完成一篇京城某刊物邀约的齐白石研究稿件,按编辑要求,稿子大约只需2000字左右。

  可连吕立新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关于齐白石的文字,多年来其实早已深谙于胸,一旦动笔,便再也收止不住。2000字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对齐白石的研究表述。

  6个月后,一本10万字左右的《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开始印制发行,书的作者正是原本只想用2000字来简单介绍齐白石一生的吕立新。

  吕立新说,这本书的出版完全是一次“机缘巧合”。

  《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和齐白石作品一样通俗

  记者在翻看《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时看到,吕立新将这本书定位为通俗,“从白石老人在世时直到今天有无数专家学者在研究齐白石,理论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多极了。因为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不谈理论,所以,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简单的概括把白石老人的艺术告诉大家,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简单明了,轻轻松松地把齐白石的艺术说出个一二来,就算达到了目的。”

  这近乎白话的语言,顿时区别于很多绕口而看似高深的理论研究性文字,让人不由自主地感觉亲近起来。翻开这本印制精美,还带着墨香的画册,白石老人充满传奇,跨越一个世纪的人生被吕立新娓娓道来。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区别于以往传记文学的平白直叙,而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白石老人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老人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书中引用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及200余幅齐白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朴实的文字与精美的画作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齐白石”是吕立新写作这本书的初衷。而在专家看来,吕立新是把高深的艺术理论隐含在这些通俗的文字之下,让读者去细细品味一个从木匠出身的困顿少年到名扬四海,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大艺术家的一生。

  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的顾莹,曾帮助吕立新将手稿输入电脑,作为该书的第一位读者,她向记者介绍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齐白石当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大师,是个高高大大,远在天边的人物。但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其实齐白石就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很艰辛的成长经历,是个经历坎坷,充满情趣的丰满的人物。”顾莹说,书里的10万多字是自己一字一句地敲入电脑的,很多人都认为再看这本书时不会有什么兴趣,但顾莹只要一打开这本书,随便翻看哪一段文字,就会不由自主地再次读下去。“我看不烦这个。”

  除了通俗,文字中常常能从齐白石一个人的故事委婉地引申到那个时代的某个事件或某个人身上,使得齐白石更像主要枝干,盘根错节地蔓延出很多枝节,将那个时代化作一棵茂盛的大树。

  齐白石《喜上眉梢》 1948年作 《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收录作品比如,书中提到齐白石“一出一归”(1902年10月到1903年6月,齐白石从湖南湘潭到西安,再到北京,然后去天津,过上海,转汉口,返湘潭)时,他拜会了陕西布政使樊增祥(别号樊樊山),于是从樊樊山这位清末民初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的故事谈开,说到其父亲与左宗棠结怨的故事。书中提到,由于这场恩怨,直到抗日战争初期,在樊家的墙壁上仍可以看到当年孩子们留下的“左宗棠可杀”的稚嫩字迹。

  再比如,提到齐白石30多岁交往最频繁的黎松安时,又将黎家的很多往事娓娓道来,“黎松安育有八子,这八子都非常了不起,被后人称作‘黎氏八骏’,这八骏分别为老大黎锦熙,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他很早投身新文化运动,积极推广白话文和普通话。早年曾任教长沙师范时是毛泽东的老师。老二黎锦晖,著名音乐家,中国流行歌曲之父……”

 

  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延亲眼目睹了吕立新的写书过程,她向记者介绍说,为了掌握更多的史料依据,吕立新几乎查阅了所有关于齐白石的资料。“他的办公室中堆满了书籍,就连一些影像资料也从电影制片厂、美院的资料室中找来。因此这本书不是空泛的研究,而是有史料依据。有了这些依据,他可以把文章写得和齐白石的画一样雅俗共赏。”

  除了很强的通俗性和故事性,与大多研究齐白石作品的理论书籍不同,吕立新在《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一书中根据自己多年收藏经验,将齐白石书画的市场价值与鉴别技巧也融会其中。

  比如书中提到“现在我们看白石老人留下的绘画作品会发现,老人一生所画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不熟悉的很少画,特别是把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以后,他没见过的东西几乎不画。最近我在一场拍卖会上见到一幅齐白石画的龙,对这类题材,藏家一定要格外小心。”

  再比如,“齐白石真迹存世量约为三万件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各地美术馆和博物馆中,还有小部分集中在少数收藏家手中。藏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作品是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真正的藏家也都视齐白石作品为珍宝,非万不得已一般也很少出售。所以齐白石真迹在市面上出现的几率并不高。”

  对话吕立新

  记者:很多齐白石的理论书籍都写得很学术,而您这本书为什么定位在通俗 ?

  吕立新:齐白石画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而且齐白石本身也不是理论家,从来没有写过很玄虚的理论,反而研究他作品的专家学者,将书写得难以理解。我想改变这些评论家的做法,让所有人都能看懂,所以我写的语言通俗,而且有趣。

  记者:为什么在书中您特别注重齐白石所处的一些历史背景 ?

  吕立新:研究齐白石的人特别多,但是很多对他的时代背景交待不清楚,比如1919年齐白石进入北京,春天到北京,五四运动就开始了,五四运动对他的影响,历史从来没有人提到,我就稍微延伸下。再比如,他在湖南生活那么安逸,为什么要来北京?因为湖南打仗,而我对当时军阀混战的一段历史都有交待。

  记者:对齐白石的印章在书中您也交待不少,能举几个例子吗 ?

  吕立新:比如他有一方非常有名的印章叫悔乌堂。1935年齐白石73岁,回老家时他看到家里自己年轻时种的树都已长大了,孙子也已成人了,想到自己离家多年,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心。这也是为什么齐白石常常会画乌鸦,因为在中国乌鸦是“孝”的表现,所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个代表“孝”,一个代表“礼”。他还有一枚印章叫“三千门客赵吴无”,1929年,他变法成功,春风得意,说自己有三千门客,赵之谦,吴昌硕的门客都没有他多。

  记者:这本书之后还有什么出版计划 ?

  吕立新:有些想法还都不太成熟,也许还会围绕齐白石写一些,也有可能写写其它美术大师。

  吕立新 人物介绍:

  吕立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河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国家《艺术品管理条例》起草小组成员,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授予“突出贡献奖”。

  在多家刊物开辟“艺术品投资与鉴赏”专栏,著有学术作品多篇,出版有《隽永的时尚》等著作。

作者:远寒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