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在国际文化生活中,“双年展”这个称谓已经约定俗成地具有标示“前卫艺术”的特指涵义,北京举办的双年展,如何与西方流行的具有“前卫艺术”特义的双年展相区别?国内此前有些双年展曾被国人批评为“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北京双年展如何避免此类批评?
冯 远: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创意策划的缘起,是建立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世界文化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构建中国艺术平台,以开放的胸襟引进吸纳国际一流艺术成果,同时向国际文化界、世界艺术圈推介当代中国艺术的最新成果的构想。当世界的目光因中国的经济奇迹而投向东方的时候,适时提出这个创意并付诸实施,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区域大国,对一个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未曾中断的文化的大国,对于一个拥有着数量最为庞大的艺术家群的中国美术界来说,是再必要、再恰逢其时不过的了。这既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要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发展战略使然。选择“双年展”的本意就是取两年一届的意思。创意出炉伊始曾经想对应2008年的人文奥运。但是由于筹措并办好一届国际大型展事活动,其间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最终确定在2003年秋天举行也是充份考虑到各种因素,为此,负责具体承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同志们已经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大量前期工作。
关于在国际文化生活中,双年展的称谓已成为标志“前卫艺术”的特指涵意,国人批评近年来国内有些双年展为“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说。我个人认为:1、双年展是一种具时间特指的名词,不应牵涉某种专利,更不能成为垄断。2、展览的名称固然重要,但其内容、成果、效应更重要。如果一时无有更好的称谓取而代之,则无妨一用“双年展”而无刻意为避嫌之必要。3、批评家关于“摊位”的意见主要是指某些展览的策展指导思想和作品内容形式具有较浓的西方前卫色彩。出于善意,我相信对举办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会具有警诫作用,这无疑会有利于大展组委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掌握度数,努力做好多项工作。
本刊记者:西方流行的双年展,届届都标榜“创新”,这次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也是“创新”,请问,我们提倡的创新与西方流行的双年展所主张的“创新”有什么区别?
冯 远:“创新”,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其它多个行业孜孜以求的动力和目标。国际流行的双年展追求创新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将其设置定位在“前卫艺术”,那它一定是在西方既有的艺术观念、既有的作品理念基础上的创新和技术、材料、手段、媒介的翻新。由于西方现代主义在其后期发展中明显失落了精神指归,而打着多种后现代主义旗号的实验艺术良芜杂陈,很快堕入了新一轮的雷同和贫乏。因此,一旦解构了所有的规则和约束,艺术将可能陷入某种观念滥用、语言滥用的危险境地,而疏离人类族群、疏离社会、疏离进步和理想。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提倡的创新在于:1、从中国出发,是建立在中国艺术传承、革新、发展和当代艺术建构基础上的创新与世界各国建立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基础上的创新成果的交汇,是一种平等对话,沟通交流。2、不以一种既定的东方的、或西方的、中国的、或国际流行的艺术观念作为选择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惟一标准,而是提倡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立足于本土母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因而这个创新既是本土性的,又是个性的,还是具有多样、多元特征的。3、本届双年展选取作品的种类定位在绘画、雕塑,这又决定了展览提倡的创新应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载体展开,而不能任意偏离的明确要求。
本刊记者:东西方美术在艺术观念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世人共知的不争事实。西方的双年展很容易操作,按照—个或几个策展人的特定“前卫理念”来选择作品,符合他们标准的就要,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不要,因此,他门的双年展在总体面貌上是基本统—的,是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的工作任务恐怕要比他门困难得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块,我们将用什么标准来协调、营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总体面貌和价值取向?
冯 远: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未来发展路向如何,我不便臆测。但是作为首届展,基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实践的历史需求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包融东西方两大块文化艺术将是不言而喻的。又作为开台大戏的“序幕”,邀请中外各国优秀艺术家参展,采取类似万国艺术博览的形式纷呈荟萃名品佳构,则是策展委员会最终形成的共识。这就决定了双年展掌握的标准既是东方的,又兼顾了西方的,既注重国际的,又尊重民族的,而由中国策展委员会掌握着艺术的话语权和作品的选择权。
在具体的运作中,北京双年展采用集体策展人制。同时从2002年秋季即通过我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各国委员会,与中国有过交往的外国美术机构、美术家和由策展委员推荐外国美术家以及海外华人美术家、港澳台部分美术家人选。然后经过委员会多轮评审,确定邀请参展的人选。由此,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总体面貌也就基本构划成型:2003年·北京·中国和世界当代优秀绘画、雕塑作品大展示。当然,我更有理由寄希望,拟议中的2005年二届展,2008年三届展,将分别推出更为鲜明的双年展主题。一如本届双年展将作品种类明确锁定在绘画、雕塑,其部份动因也是建立在对当代国际艺术潮流中某些贬抑“架上绘画”过时的观点的批评和价值反驳取向之上的考虑。
本刊记者: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正式宣传册上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在这次北京双年展中,我们将如何具体地体现这种先进的“代表性”?
冯 远:“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的提法是一个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文艺家的责任和使命。所谓“先进文化”,应是指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主流中的优秀部份。而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并且具有代表性,则不光是在中国要表现出它的代表性和先进价值,还要在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中体现出它的同等价值,这个目标是相当高的。
要想把这种文化的先进性,代表性体现到具体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首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要推荐选拔好中国的参展艺术家和作品。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推荐选拨那些最能反映当下中国美术创作状态和水平的,质量最优,技术最好,内涵最为丰厚,语言形式最为独特,风格面貌最为鲜明,观念新颖又最具竞争力的美术家和作品,组成最佳阵容代表中国参展。当然,这种“最”一定是相对的,正如先进也是相对落后一样。专家委员会在评选的过程中,是通过广泛推荐、反复比较、充分协商的几上几下,好中选优,最后投票确定国内美术家人选的。应当说充分体现了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能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这个代表性在与整个双年展中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作品相比较能否处于“先进”状态,则要由广大观众和专家、批评家来评价。然而有一点却是母庸置疑的:中国艺术真正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远非是一是就而就,举办几届国际大展所能奏效达成的。它需要一代代艺术家持续不断地共同努力,同时还要依托国家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强大而最终实现。
本刊记者:作为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一名策划委员,你最希望这次展览结束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什么样的最好评价?
冯 远:在双年展还未正式掀开盖头之前来谈这个问题,似乎太过功利了些。 我个人认为:认定一个目标,坚信它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动员起多方面的积极力量,然后全力以赴地做,并且争取做到可能的最佳状态,就可以了。无法奢求十全十美,尽如人意,这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但是历史、批评家、广大艺术家会有公论。作为委员之一,我之愿意为双年展尽一份微力,乃是出于与大家的共识。如果说作为形式的双年展背后,体现着一种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和意志,代表着艺术的国家形象,那么文化职能部门作为后援,则就责无旁贷。
无论结果是见仁见智,还是誉毁纷纭,毕竟,以政府的名义——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建构了向世界开放和弘扬民族艺术的国际舞台;——中国具有了运用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力的讲坛;——世界艺术和艺术史将因有了中国艺术而更加光彩夺目;——中国艺术将有能力影响和引导世界艺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