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观察】中国式艺考(下):转塘,艺考产业链的宏观视角与微观样本

2016-02-25 00:29

  【导言】艺术理想与社会现实,从来都是杂乱的叠影。在中国,“艺考”可以有丰富的形容词前缀,而每年一次的潮汐式报到也早已超越了热炒的方式,深度侵入并与地方生态共生嬗变。2016年,杭州考点的所有专业考试都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转塘)举行,几天时间里,几万考生齐聚,考试结束后,有的留下,有的离开。从荒芜到繁华,艺考给予地方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养分,重要的是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地方也在主动学习并吸收某些适合地情的元素。时间在走,中国在变,艺考赋予地方生态的丰富性注定不会永远定格。

2月19日,中国美术学院2016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申博、周红/摄)

  “我这么牛逼,怎么考了这么一个学校?”

  老N(化名)有个师兄一直想考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的时候拿到了标有“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录取通知书,“他当着我们的面就给撕了,说:我这么牛逼,怎么考了这么一个学校?”老N不经意间说了这么一件事。

  这是个笑话吧?

  真的!

  据老N说,后来学校班主任还打电话到他家里说了这个情况,家长把他打了一顿,他复读了一年后去了鲁美。“那个时候大家对于象山(校区)完全没有概念嘛,大家都只知道考南山(校区),那里(象山校区)太破太远了。”

  老N自己是2005年左右来到转塘的:“当时觉得这里乱哄哄的,学校里除了几栋房子好看外,画画的氛围并不浓,感觉不如北京,也没有太多的好感。”因为不想放弃那个年轻时不小心撞上的梦想,他多年参考和带画室,也就一直生活在转塘,不过一直对这里颇有微词:“转塘的发展主要靠美院,但转塘的回报却不是美院学生而是本地人。现在转塘很多画室都被赶出去了,我们给转塘带来了财富,但转塘在把我们赶的越来越远。”他打算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回老家发展。

  2月19日是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校考的日子,前一天上午,来自合肥六安的90后考生陈瑞强和同学们乘坐7:40的动车到达杭州,下午才赶到转塘,最后一天考完后他们还要连夜赶回合肥,“因为第二天就要上文化课了。”

  第二次到转塘的陈瑞强虽然觉得已经比去年来的时候好了很多,“但还是挺乱的,应该休整一下,今天来的时候差点没有认出来。”旅店也早就满了,“幸好安排在去年的画室里,不提前来肯定没地方住。”他的同学胡伟则是第一次到转塘,感觉艺术气氛特别好,“就是很容易迷路,呵呵。”

  回忆去年艺考,陈瑞强记忆犹新:“人太多了!别说转塘街道了,就连校园里都挤满了人,连考生去考场都要大巴车送。”他特别记得中午吃饭的时候,“每家店都是爆满,很多时候好不容易排上队了,叫的饭还没有烧好就到考试时间了,只好打包或者买点面包带着,不敢点饭了。”

中国美术学院2016本科招生考试开考,考生们进入考场(申博、周红/摄)

  2000年左右,转塘还是一个距离杭州市区很远的偏僻小镇,人们以务农和种植茶叶为生,交通不便,那时从转塘到市区只有一班公交车,308,车站在立交桥下,紧挨着菜市场,环境很差。本地人张斌还记得那时候人们都是坐这班公交车出门:“如果坐早上6:30到7:00的那趟车,人太多,大家都从窗户里面爬进去,还要抢位子,因为都是从起点到终点。”后来转塘人有钱后首要会选择买车,“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了。”

  2007年,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正式落户转塘,大批寻梦的艺考生和家长纷纷涌入,这个昔日平静的乡村小镇如同安装了加速器,迅速变成城市化的前沿阵地。艺考经济带动地方经济急速转型,并由此衍生各种相关产业。

  从“天赐广告”到画室的房东

  80后的张斌是转塘本地人,大学读的是销售,2002年大学毕业后从父亲手里接下了名为“天赐广告”的图文广告店,店面位于转塘美院北门附近,很多曾在转塘就读的学生都是他家的客人。那时候整个转塘只有这一家图文广告店:“打字、复印、广告等生意都做,最早和美院基建处做标牌广告牌,后来陆续和基础部、学生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的需求量很大。”后来“天赐广告”发展到4个门面,张斌自己买了两台设备,还租用了两套,“还是很忙,经常晚上要加班到12点,那个时候打印机就等于印钞机,喷绘50-60元一个平方,写真是80-100元,价格蛮高,现在降低了一半,基本上是35元左右。”2008年是店面发展的高峰期, 2009之后开始慢慢回落,竞争开始激烈起来,导致了利润压缩,最早打印一张彩色图片是3块钱,2008年就变成1块钱,而我光打印一张的成本差不多就要0.8元,所以没钱赚了。”觉得这个行业差不多到头了的张斌立刻转变方向,在2010年下半年将店面全部转让。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这段时间正逢转塘画室迅速增长,但此时的画室只管教学,不管住宿,因此旅馆生意随之发展起来。2011年张斌花了几十万在北门附近承包了一整栋农民房,“3层半,也就算是4层,我把一楼全部打通做成店面再租出去,剩下的全部变成旅馆,共17个房间,装修过,每间房租在每天100-120元之间。”同时,因为旅馆的经营不需要他亲力亲为,所以同时他又和人合作了专门的画室配套后勤公司,“3个人合伙,每个人投10万。”他还专门做过统计:每年基本上有15000-20000人在转塘学画画,平均一个学生在转塘的消费是5万左右(以一个考试季为基数),其中学费2-3万,住宿费1万,再加上颜料等画材消耗,这里面的商机惊人,而且都是在转塘内部消耗掉。“考生在转塘居住的时间比较短,最长8个月,最短可能1-2个月,那么考生的所有床上用品我都可以租赁,100块一个月,包括床单、被套、棉絮、席子、蚊帐等。”后来他发现画室餐饮这块也有需求,“那时候画室人数不多,单独找人烧饭成本太高。”于是他针对200人以下的画室集中统一加工餐饮并按时配送,“这就把考生的吃住问题都解决了。”这门生意他做了2年左右,“第二年的纯利已经很可观,服务对象有40-50家,棉被最多的时候有4000套。”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14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是在香山文化创意园造房子的指标,“这是一块工业用地,5000-6000方,政府性质的,但可以建造,我租了20年。”他跑了一年办好了各种手续,于2015年2月开始建造,7月份建好,“现在租给了大象画室,我成为画室的房东了。”这栋楼有6层,所有的室内装修和场地建设都是为画室量身打造,宿舍、画室、公共空间、食堂、广场等一应俱全。“我计算过,差不多十年本金回来,赚钱是看后十年。”

  他现在的居住地距离转塘镇约15分钟车程,客厅中明显的地方挂着一张姚凯的画,“我们很熟,这是前段时候他开画展时候买来的,挺喜欢。”艺考不仅为他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眼光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现在,他正式接管了叔叔的茶叶包装厂,正雄心勃勃地按照计划拓展蓝图。

  不只针对中国美术学院

  转塘美院南路象山国际广场8楼,是老鹰画室的会客厅,那里有一扇视野极佳的落地窗,站在那儿,可以将民艺博物馆的层叠屋顶和正在建设中的设计博物馆尽收眼底。这里,离国美非常非常近。

老鹰画室象山校区外景

  2015年底时,大批考生因为要准备即将到来的校考而留在转塘过年,老鹰画室举办的年夜饭开了一百桌,还在支付宝投下了8万的红包。画室掌权人应伟明为人低调但性格倔强,有股子猛劲和狠劲,他最早在市区的杭七中教美术班,“是那种家教式或学生带老乡过来的小培训班。”当时的杭七中都是杭州的学生,“他们考国美好像很方便,比如一个班35个人,可能最后只有4、5个没过国美,但我发现外地的考生认为考上国美很光荣很刺激,所以我想做一些拓宽。”2008年他从杭七中辞职,专职发展老鹰,“最初是原生态的状态,没有管理或营销概念,但基本上每年人数会翻一倍。” 2013年老鹰的主校区搬到了富阳,转塘双浦保留了一小块地,后来又买了下了象山国际的三楼,1500个平方,还租了8、9楼两层,今年老鹰正式公布的有五个校区,“争取做到六个,深圳校区今年暑假开始,我们的重点在南方,其他地方尚无计划。”

  虽然身处国美旁边,但老鹰并不只针对中国美术学院,“还有各省的联考和其他学校的校考,考生最终的去向是全国,比如去年正式公布去向全国的是1100多个学生,国美录取了361个。”2015年老鹰有990人参加国美校考,765人过线,取得1351张合格证,接近总发放合格证数量的1/4。“我们的生源很健康,光富阳校区就有来自736个学校的学生。”每年老鹰的生源地都不会少于26个省,还有少量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今年考美院的学生会突破1300人,陆续加上高一高二的会突破1800人。”

老鹰画室内景

  提及老鹰如何能取得如此成绩,应伟明想了想,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学生和老师的良性循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自己找过来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自觉学习主动性很强,进步很快,所以学生质量整体相对好。有些老师也是以前的学生,对整套教学体系非常了解也认同,因此执行起来毫无问题,学风延续的非常好。”考进去就是最好的学生,留下来的也是最合适的老师。

  “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变化大,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要极其敏感,所以一方面训练的范围要广,二是可以迅速做出调整,教学掉头要快,我们甚至很少有超过一个月的教案,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解决。”此外,“这个行业节奏也很快,我们现在任课老师有120名左右,其中30岁左右既有经验又有实力的老师占主力。”

  面对快速前行的社会,应伟明很有危机感,“这个行业时时刻刻都在遭遇危机,曾经拥有的激情也在逐渐消退,我现在会比较关注关键性的问题。”他一般会通过十几个管理群及时解决问题:“几乎每个小时都在沟通。”现在他最关注的其实是画室的安全问题,“学生不能出安全事故,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十几年来,老鹰迅猛前行,已成为转塘最大的画室。

超前推广与借力抱团

  如果说老鹰画室的发展有着鲜明自我印记,那么同在转塘的之江画室则更善于借力,它们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交互着与转塘共生。

  2001年,胡飞还在国美读书,当年和他一起读书的同学落榜了,想到杭州培训,来投靠学画时的大师兄胡飞,后来就这样顺理成章创办了之江画室,最初只有20多名学生。虽是学生,但胡飞很有远见,2003年左右别人还不知道网络宣传为何物时他就在做百度推广,“点一下推一下,三毛五毛。我们还是转塘镇上第一个做路标的,后来又做公交车广告牌、道旗,都有超前意识。”现为画室办公室主任的郑平说。

之江画室外景

  早期转塘画室多为个体户,后来一些大的画室选择规范化发展,开始走公司化道路,之江地区第一家个转企的画室就是之江。“画室办的越来越像学校,整体的运营也越来越讲究,之前可能校长一个人什么都干,招生、教学、带艺考等,现在都分部门:设计部、推广部、办公室、教学组、后勤组、宿管,分工越来越细,人也配备的越来越齐。”

  搬到转塘后,之江最初是租厂房做教学空间,学生们全部租在农民房中,“2007年是大飞跃,全封闭管理,食堂、宿舍等都有,条件越来越好,逐渐从不正规到正规,2009年之江画室已经学生有280多人。”2010年,之江第一家搬到了现在的双流艺术园区,遭遇很大困难:“第一位置偏僻,在山上,二是配套不完善,路灯都没有,一到晚上山上只有我们一家画室亮灯,再加上那时候装修也没弄好,学生进来的时候连水泥地都没有浇好,脚手架也没拆掉。”受此影响,那年之江的学生流失接近一半。

  但搬家的优势很快就呈现出来:“我们一租就是20年,不再像以前总是换地方。而且以前我们是单枪匹马地干,没和任何政府机构合作过,现在和转塘镇政府双流社区合作,在各种许可证的审批上可以获得很多实际的持。”此外,郑平也很认可团队的力量:“现在山上有6家画室,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团队,办展览之类都是团队作战。相互之间会互相帮助也会彼此激励。”

之江画室内景

  之前外地考生要看画室,会说去转塘看看,现在则会说去转塘的一座山上看看,这座山就是指双流。

  2月25日国美考完后之江会休整一两天,然后就要进行画室的翻新工作。“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原来的宿舍是四人间,木地板、空调、热水器、衣柜、独立卫生间都有,差什么呢?洗衣机,那么我们要补上洗衣机。”

  当艺考不再是唯一

  中国美术学院招生人数已经从最初的每年80人到现在近1600人,考生也从几千人发展至当今的几万人。曾有人估算,每年光考生的学费就约4个亿。随着艺考大军的年年涌入,这里的租金也水涨船高,2007年当地店面房的租金约为一平方每天2元,现在则飙升为10元。曾有转塘居民说,“现在我们当地店面的房价,跟杭州最繁华的延安路差不多。”同样,当年转塘每平方才2千元的房子,如今早已跃过2万元。“就连转塘的农民,如今也能随口整出几条艺术观点,要不,他们怎么做艺术生的生意。”这是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曾经说过的一句玩笑话,却也清晰映照出了艺考对转塘的转变之力。

  美院招办主任李都金曾经对媒体表示,现在美院招生越来越看重考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只教应试技巧、搞应试教学的小画室,未来可能会消失。随着招生政策和考题的变化,转塘画室的数量和特性同步发生改变,2012年左右是转塘画室开办的高峰期,在工商局登记的画室有270多家(不算散户),但到去年这一数字则变成了40多。“大的画室在教学、住宿、管理、环境等方面都越来越规范,小的画室被逼要跟上来,导致投资越来越大,招生又越来越困难,直接入不敷出,要么倒闭要么合并。”某业内人士如此分析原因。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觉得转塘实际上正在形成一个真正的文化小镇。“政府对这一块十分重视,把这块地给美院,其实就是有期望的,它们很清楚一个艺术高校会带来的各种改变,只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给出不同的支持政策。”近几年,除了早年搬来的国美稳固扎根外,云栖小镇、音乐学院、西湖大学(筹)等也将以整体的趋势,在未来构成转塘的整体面貌,“转塘未来将成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聚集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美院正参与其中并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

共建艺术众创小镇第一次会议现场

  2015年8月21日,西湖区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召开了共建艺术众创小镇第一次会议。西湖区委书记王立华,区委副书记、区长章根明及各职能部门领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副院长宋建明、姜玉峰及各职能部门领导等共同出席会议。会上,许江院长提出要将艺术众创小镇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省最强的文创设计航母和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构想中的艺术众创小镇将以艺术生活为创建主题,以产城融合、产学一体、众创众享为创建方向,融汇绘画、雕塑、建筑、新媒体、音乐、动漫、舞蹈等艺术门类,是一个集文创研究、艺术展演、社群经济、时尚消费和特色旅游五位一体的新型特色小镇。“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确实具备这种能量,比如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以及最基础的高复生群体,它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金字塔。”

  曾经因为艺考而突飞猛进的转塘,似乎又要发生某种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