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3-24 10:51
“艺术: 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艺术: 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2016年3月24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联合主办、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交互视野下的历史的探索’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第三阶段“艺术: 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随后Bruce Robertson教授和张坚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反思六十年代:由艺术史书写的历史》和《现代美术的再发现:溯源与借鉴——从吴冠中到‘新潮美术’》的主旨演讲。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兼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艺术史和建筑系教授兼大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馆长Bruce Robertson 、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展览和学术项目主任Carrie Haslett博士
“艺术: 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端廷(左)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兼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先生及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艺术史和建筑系教授兼大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馆长Bruce Robertson 先生联合组织和策划,邀请了8位欧美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以及10位国内艺术史学者作会议发言。此外,会议还开设了研究生单元,从全球范围内甄选出的5位优秀博士研究生亦参与研讨。
开幕式前,与会嘉宾们热烈交流
本次研讨会特邀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石慢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和评议人。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展览和学术项目主任Carrie Haslett博士、史密斯学院John Davis教授、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策展人Peter John Brownlee博士、芝加哥艺术学院副策展人Sarah Kelly Oehler博士、上海当代艺术馆副馆长周志聪先生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国国际视野栏目主持、副研究员王红媛博士。
部分嘉宾开幕前在会场合影
3月24日下午会议研讨正式开始,将持续到3月26日。
会议日程
3月24日
9:30-12:00
开幕式及合影
主旨演讲
1. “反思六十年代:由艺术史书写的历史”
Bruce Robertson(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教授)
2. “现代美术的再发现:溯源与借鉴—从吴冠中到‘新潮美术’”
张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14:00-16:55
第一场 主持/评议人:石慢(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教授)
1. “中西现代主义的汇通之路:塞尚与黄宾虹”
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
2. “谁的大都市?谁的精神生活?现代都市的城市空间和居住者”
Rebecca Zurier(密歇根大学副教授)
3. “嬉皮士现代主义”
林德(加州大学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馆长)
4. “想象的乌托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3月25日
9:00-12:05
研究生单元 主持/评议人:Bruce Robertson、张坚
1. “城市景观:印象主义和垃圾箱画派绘画中的纽约形象”
陈瑶(北京大学博士)
2. “通俗的现代主义:约瑟夫·科内尔和民粹主义”
Marci Kwon(纽约大学博士候选人)
3.“进化还是革命?沃尔特·帕克与1913年‘军械库’美术展”
陆豪(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候选人)
4. “纽约画派与意识形态”
毛秋月(浙江大学博士候选人)
5.“良夜好时光:黑人艺术委员会的交互媒介空间的行动”
JV Decemvirale(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博士候选人)
14:00-16:55
第二场 主持/评议人:丁宁
1.“描绘大地:扎根于中国和美国农村的现代主义”
Jason Weems(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副教授)
2. “巴黎美院之往,包豪斯之后:梁思成与‘现代主义’的镜花缘”
刘晨(清华大学副教授)
3. “对中国的概念艺术的几点认识”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
4. “路易斯·尼维尔森的现代主义‘包袱’”
Julia Bryan-Wilso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
3月26日
9:00-11:15
第三场 主持/评议人:朱青生
1. “转义和建树:中美艺术交互影响的若干个案”
丁宁(北京大学教授)
2. “建构vs.解构——旅美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中的‘传统’困局”
章锐(清华大学副教授)
3. “玩世与‘橘片’:译介安迪•沃霍尔《波普主义》”
Reva Wolf(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寇淮禹(《波普主义》中文版译者)
4. “替罪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的意义”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14:00-16:30
第四场 主持/评议人:石慢
1. “决澜社艺术研究——中国现代主义美术作为优质的国际艺术资源”
李超(上海大学教授)
2. “艺术史:趣味、图像与身份——从何多苓VS怀斯到王广义VS 沃霍尔两对个案看艺术的出发点与针对性对艺术史书写的作用”
吕澎(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3. “佩吉·古根海姆的‘战争之子’:‘本世纪艺术’展上的马瑟韦尔、波洛克和巴齐奥特”
Ellen Landau(凯斯西储大学教授)
总结
评议人:张坚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