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12 13:59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本不属于我们的这个世界,在游离中迷失。
——艾忠亮
6月8日晚上7点30,由倪昆策展、杨述担当艺术总监的“ 荒原 /Lost in Translation”艾忠亮首次个展将亮相重庆器·Haus空间。展览通过一组《荒原/LOST IN TRANSLNTION》系列作品,去呈现艾忠亮自我的“荒原”。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作品《荒原/LOST IN TRANSLNTION》由一组装置作品和一件影像作品组成:
展厅现场
装置作品中,艺术家以羊群为主体,通过“荒土地(建筑垃圾)”、白织灯、废弃的椅凳和不锈钢、瓷碗的搭配,去构建一个超现实的失乐园。对于艺术家艾忠亮来说选择羊群来作为主体对象,是由于羊其自身的独特性:“羊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最为普通的物种,而且,人们对于羊的定义也存在两面性——有着羊大为美等吉祥祝福的同时又有代罪羔羊的消极状态。但最吸引我的还是羊本身游牧状态;它与其它物种相比没有固定的居地,这好像与当今迷失在社会的我们一样,不停地在追寻自身的家园。当展厅中本应该生活在草原的羊群却存在在了废区中,带出的是一种现代人自我的迷失和游离。”艾忠亮如是说。
展厅影像(截图)
展厅现场,艺术家制作了一段河水流动的影像;当视频水声和画面流动时,也暗示着时间无奈的流逝。视频的“动”与羊群装置的“静”,两级的对比,为了加强了整个作品的迷失和无奈。
展厅现场
据本次策展人倪昆介绍:“ 荒原 /Lost in Translation”,分别来自两部伟大的作品,托马斯·艾略特作于1922年的长诗《荒原》,以及索菲亚·科波拉2003年导演的电影《迷失东京》,艾略特的长诗“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土地龟裂,石块发红,树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虽然不乏动物式的性爱。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荒原在此成为了一种意向,关于迷失,关于沉沦,关于救赎。索菲亚的《迷失东京》则讲述了当代人身份感丧失时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微妙脆弱敏感的关系,故事锁定在几位相遇与东京的美国人,同样的异乡状况,同样的期待被慰籍的心灵。《迷失东京》的英文名字为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在转译里。非常本雅明的一句话,永远的在别处状态。
展厅现场
而艾忠亮所呈现的作品就是关于这些境遇的直接反应,中国当下伴随着资本主义所演进的城市体验,异国居住所触发的身份迷失,羊的意向,荒原意向,灯的意向和启示,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一切只是此时彼地,沉沦渐进。当现代社会伴随着工业文明,战争,科技等而不停歇发展时,人的失乐园状态将成为永恒的宿命,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我们会遭遇不同的迷茫,不同的文化现场,我们会相遇到不同的境遇。
艾忠亮
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87年在成都纺织专科学校任教。1990年起从事艺术创作并创业至今,现长期生活居住于重庆。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