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7-09 00:26
(新西兰时间)7月8日下午5.30,王冬龄个人作品展在新西兰最好的公共美术馆之一的噶斯菲舍尔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30余件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传统书法,有乱书、银盐书写、摄影作品书写等。其中,还有王冬龄以新西兰著名诗人Selina Marsh即兴创作的诗作“墨 新西兰”的中文版书写的特别展品。展览将持续1个月。
王冬龄和Robert Gardiner爵士
王冬龄和奥大美院院长Peter Shand
王冬龄和著名诗人Selina Marsh 王老师书写了她写的诗 墨 新西兰
新西兰一级功勋奖章获得者,查特韦尔信托基金始创人(该基金是奥克兰美术馆及奥克兰大学的常年捐款者),“思维创造项目”赞助者Robert Gardiner爵士;奥大美院院长Peter Shand,著名诗人Selina Marsh ,资深评论家Terry(TJ) McNamara,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寻求现代形式表现书法的过程中,王冬龄广泛涉猎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不同表现手段。如巨书、乱书、抽象水墨,书体,以及银盐书法或物影照片。王冬龄利用光化技术转而探索笔墨的质感。相纸上的书法负片使人联想到青铜器或碑帖的拓本。然而,王冬龄的负片创作不同于传统碑拓,则以高品质的笔触纹理,“墨”味的细微差别,背景负面的重要作用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技术敏捷地捕捉到时而纤柔,时而奔放平衡运笔,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体验书法家笔墨表现力的全新视角。
关于摄影作品书写王冬龄介绍说,就是在这些自己的摄影作品上书写自己的“读后感”。“摄影作品本身就有着直接的视觉效果和内容传递,而上面的书法创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以线条来对画面进行再创作;另一方面,书写的内容则是艺术家对于画面所作出的解读。”
展厅内景及部分展品
著名国际策展人、斯坦福大学教授林似竹(Britta Ericsonn)认为,王冬龄的创新尤为新时代重新阐释了历史性书法实践的两个方面——通过行为创造,并融合姿态抽象。他的巨幅书法表演向公众展现了人笔合一的逍遥境界;艺术家在笔端可及之处执管挥毫,肢体随墨痕扭动,观众可尽收眼底。王冬龄的书法抽象使书法的笔势、形态和空间突破了文字的局限得以释放,无异于超脱了词曲的纯然乐章。纵观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的非客观绘画史,其弥漫着与书法的相关性与对姿态表现的早期借鉴。通过王冬龄对这一基本环节的本土发掘,书法对当代抽象的影响可谓返本还原。王冬龄作品中的书法层面在于通过线条造型表达精神思想;“音乐家凭借声音展现心灵巨大的力量;画家以色彩、块面等形式探索精神与物质之间无穷的运动,而诗人依附于文字的能指和所指功能对世界进行着没有终结的诘问和感喟。作为一名书家,在线条的运动节奏中赋予某种模糊而又无法以予传达的精神力量。艺术是言说,而线条的言说则是一种独特的言说。”
王冬龄接受媒体采访(华人电视台、奥克兰大学、先驱报)
王冬龄尺幅巨大、笔墨饱满的书法当中,呈现出的是对于空间布局的精妙掌控。这显示出了他对于时间敏锐的直觉,以及书写与绘画、字符与图像之间关系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之一。每个字都单独成立,并且相映成趣;每个字既是语言符号,也是图像。
对于王冬龄来说“现代书法就是营造效果的过程。”凝视着他密布的笔触,你会感觉到他不仅仅在“营造效果,”也同时在调用他的本能来进行创作。他的创作是在寻找书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语境之间的关联。
在这个过程当中,蕴含着人类作为宇宙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道家的宇宙观当中,我们通过望远镜看见的浩瀚星河,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见的微观世界一样无边无际。但是,要把握住这样的辩证关系,就需要我们放下过去、当下、未来的时间段落所形成的执念,我们只需要来感知王冬龄书法作品当中蕴含的能量——不仅在于它们的意义,更在于他们的存在方式。
也许有人会将王冬龄看作一位在书写与绘画之间进行探索的艺术家,就好像他始终在以根植于传统的不同角度来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这证明,他的书法其实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性标志,它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常见之物,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经由艺术家的创作,复杂的笔触、流畅的形态以及运动感浑然一体。尤其是王冬龄的狂草,艺术家本身也伴随着文字的可读性一起消失。有趣的是,恰恰是这点让这些作品变得有意义。这种缺失的感觉,在他的抑扬顿挫之间绽放出艺术的光辉。
节选自《王冬龄,现代书法,以及发现起源》/罗伯特·C.摩根(美)
摄影:林青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