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追忆老舍:人民的艺术家

2016-08-24 16:20

  50年前的8月24日,中国现代小说家、新中国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在北京离世。在他67载人生中,老舍先生为读者们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不仅多年间数次再版,其中代表性章节还被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50载岁月倏忽而逝。虽斯人已去,但先生笔下之作依旧穿透时空,在一代代读者心间萦绕,挥之不去。

  平易近人的审美情趣

  穿过熙来攘往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是灯市口西街。闹中取静、沉静低调的丰富胡同就在此藏匿。丰富胡同19号便是老舍纪念馆(老舍先生自新中国成立后居住于此)。

  在这片小院落中,有两棵柿子树。这是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的。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夫人胡?e青为这座院落取名“丹柿小院”。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含有“舍弃自我”“忘我”之意。老舍出生于气若游丝的清代末年。在他不到两岁时,父亲就在一场与八国联军交锋的战斗中阵亡。

  他偕同哥哥姐姐,依靠母亲替人浆洗缝补维持生计。在他记忆中,因为常年辛劳,母亲的手总是鲜红微肿。八国联军侵入时,母亲忘我保护儿女;日常生活中,母亲隐忍而从容养育着子女。

  老舍曾有言,勤俭而坚强的母亲,给了他最初“生命的教育”。小学毕业后,为了不给家中增添负担,老舍进入饭食、书籍、住宿都由学校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就读。

  因为童年家中清贫,老舍自小接触的左邻右舍皆为凡俗之人:商人、人力车夫、手工艺人、警察等下层平民。这些周遭之人对老舍及其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本初影响,奠定了他作品平易近人的艺术审美基调。

  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受此影响和激励,老舍于1924年远赴英国伦敦任教并开始在异国涉足文学创作。他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写于1925年,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多达800万字的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其“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是北京人,作品也多以北京为背景撰写。不过他曾远赴英国、新加坡任教,先后在山东、武汉发展,在漂泊不定中,故土北京自然成为他的牵挂和情感寄托。在其代表作《四世同堂》里,老舍将自己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挪移至祁家的宅院。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四世同堂》)

  老舍挚友宁恩承如此评价老舍及其成就:如果作家可以按民族分类,三百年中满族人有三位杰出的小说家,可称为满洲三杰。第一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第二个是《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第三个当推老舍……老舍的题材是穷苦大众,不写女人。老舍的文字是幽默的,但内容是严肃的。

  1966年8月24日,老舍意外离开这个世界。

  京味文学的发端

  生活中的老舍,可谓“动静相宜”。写作时宁静安和,会客访友时活泼真诚。

  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如何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他便信手拈来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爱喝茶。有一次去莫斯科开会。旅馆里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不经意间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旋即说道:“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老舍之子舒乙曾回忆道,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提到老舍的文学作品,自然绕不过《骆驼祥子》。老舍曾说过,《骆驼祥子》是他做职业写家的第一炮。并且他也对自己的这部作品颇为中意,将其比作“谭叫天唱《定军山》”。

  祥子是一名人力车夫。将车夫这个职业以丰富形象立足于文坛,也是老舍首创。虽然鲁迅、刘半农等作家也描写过车夫,但他们与老舍的视角不同。老舍写作祥子,是平等、善良而近距离的撰写。他已经深入到车夫的生活和内心。

  老舍写作《骆驼祥子》的契机,源自一个偶然。一天,老舍在山东大学任职的一位朋友来老舍家做客,无意间提到他在北平时曾雇佣过一位车夫。车夫买了车又变卖,三起三落,仍逃不掉窘迫之际遇。听后,老舍顿悟“这可以写一篇小说”。这位朋友又补充了另一位车夫的些许细节:曾被军队抓捕伺机逃窜,还顺手牵羊了三匹骆驼。

  儿时与底层民众相处的记忆跃入老舍脑海,再加之朋友的素材提供,这部以底层车夫为主角,透露出北平世俗民情的作品出炉了。

  不仅是《骆驼祥子》,老舍以北京为发生地的作品气质均接近:市井气息浓郁,底层人物众多。可以说,老舍的作品是接地气,雅俗共赏的。原来,底层的劳动人民也可以作为小说主角,原来,文学不仅在烟云缭绕处,它还盘踞在人间。

  诉说老北京的故事,展现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作品统称为“京味文学”。老舍被公认为“京味文学之鼻祖”。在他的作品里,不仅将北京市民生活和风俗熔于一炉,还有对“京味”口语的生动再现。

  杨义如此评价老舍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

  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老舍先生离开我们已然半个世纪。不过,从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到《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他的作品依然滋润着读者和学子,经久不息。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