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个艺术家爸爸是什么体验?

2017-02-14 16:59

  大多数人认为艺术家的生活自由自在,他们的孩子应该也会享受艺术家带来的“特权”,但作为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很多人羡慕艺术家这个职业,因为可以灵活地支配时间,随心所欲地创作。如果你的父亲是艺术家,你或许幻想会在他的大画室里玩耍。这看似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是带给你的真的是午后美好的时光吗?

  马克·罗斯科

  作为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马克·罗斯科因为“色域绘画”而被众人所知。大尺幅的矩形作品让人能够沉浸在他的颜色中,这些颜色带来了不一样的情绪,使观者和作品产生了沟通。

  罗斯科《Black in Deep Red》,1957年

  然而,这些巨幅作品展现的不止是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带给罗斯科两个孩子很多烦恼。

  罗斯科《蓝、橘、红》,1961年

  1970年的一个寒冷早晨,19岁的凯特·罗斯科和6岁的克里斯托夫·罗斯科经历了父亲自杀带来的巨大痛苦。就在6个月之后,当克里斯托夫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因高血压而去世。

  成为孤儿的两个人看到更多的是世间冷暖,凯特也在成长过程中,断然否定自己和父亲的关系。结婚之后,她用夫姓把自己隐藏起来。在医学院毕业后,她也继续从事医疗行业,因为父亲的光环带来的不仅是人前的光鲜亮丽,还有接踵而至的遗产官司。

  威廉·斯考特、马克·罗斯科和女儿凯特·罗斯科,1959年

  小儿子克里斯托夫在长大后,虽然选择的是心理咨询作为职业,但是他更热衷为父亲的展览和作品作出贡献。他曾经回忆:“我记得小时候去他纽约东六十九街的工作室时,他让我在一个30英尺的纸上画画,从来没有告诉我该做什么,也没有教我什么,只是不断鼓励我。”

  克里斯托夫·罗斯科

  亨利·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Open Widow,Collioure》,布面油画,1905年

  大胆的构图、鲜艳的色彩让马蒂斯在野兽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10年创作的《舞蹈》奠定了马蒂斯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因为这幅作品表现了地中海给他带来的喜悦之情,这也让他成为了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亨利·马蒂斯《舞蹈》,1910年

  亨利·马蒂斯的儿子皮埃尔·马蒂斯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但是又没有成为艺术家,他选择成为一名艺术经纪人。25岁的时候,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前往美国开始经营画廊。

  亨利·马蒂斯笔下的儿子

  皮埃尔出现在父亲的作品

  即便在专业领域之外,皮埃尔·马蒂斯眼光之精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先后介绍了胡安·米罗、马克·夏卡尔、让·杜布菲和伊夫·唐基进入美国市场,并且为欧洲超现实主义这一代画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画家巴尔蒂斯为皮埃尔创作的作品

  马克斯·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Celebes》,1921年

  作为一个挑衅者,马克斯·恩斯特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寻找梦境般的视觉图像,来攻击和嘲笑这个社会。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中,他都扮演着先驱的角色且巧妙地攻击了传统艺术。

  马克斯·恩斯特《两个孩子受到一只夜莺的威胁》,1924年

  恩斯特是第一位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为理论基础的艺术家,他通过探究心灵深处寻找自己的创造源泉。

  马克斯·恩斯特的儿子,吉米·恩斯特也选择了艺术的道路。但是与父亲的超写实不同,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成年后,他来到了纽约,当过画廊主、办过个展。最终,吉米·恩斯特加入了纽约学派,和罗斯科、德·库宁、波洛克等人一起肩并肩抗议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吉米·恩斯特

  吉米·恩斯特《Night Subway》,1948年

  延续了恩斯特家族的基因,吉米不同于父亲,他让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其他画家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超越了父亲擅长的超写实主义,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之路,这或许才能让他的父亲感到欣慰。

  吉米·恩斯特《Dialogue II》,1954年

  保罗·高更

  提到高更,大多数人会想到毛姆写的最著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虽然被称为以高更的身世经历为原型而著,但是高更的妻子认为书中的主人公跟高更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保罗·高更当年前往大溪地和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这段经历让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产生了变化,同时也创作出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其大胆的颜色和与众不同的题材,为当时的艺术圈打开了新的视角。

  保罗·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

  高更总共有5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保拉·高更跟随着父亲的脚步,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但是对于年幼的儿子而言,高更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保罗·高更笔下的妻子在哺乳小儿子保拉

  直到7岁的时候,保拉才真正在丹麦见到父亲第一面,那个照片中陌生的形象变成真实的父亲。但这种父子关系代表着他们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切地交流过。

  保拉·高更

  在保拉长大的过程中,他不断收集和保留父亲留下的点点滴滴。对于他来说,好像父亲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只有在只言片语中才能了解最生疏的父亲。

  保拉·高更《让·高更》

  也许保拉成为画家的原因就是为了跟随父亲的身影,去了解他的世界充满何种精彩,同时也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在保拉的《我的父亲高更》一书中,曾说到:“当我试着去画他的肖像时,我不是那个爱父亲的儿子,而是我自己,我把他看成艺术家高更。一个一生积累艺术经验,把一生奉献给艺术的男人。内心的许多声音,好与不好的影响汇聚在一起,引领我走向正确的道路。”

  毕加索

  弗朗西丝和毕加索

  毕加索混乱的感情曾经引起过很多争议,而他的子女更是对自己的父亲褒贬不一。毕加索的情人弗朗西丝·吉洛特曾为他生育一儿一女:克劳德和帕洛玛。

  毕加索为弗朗西丝创作的肖像

  1953年,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毕加索,并且随后著书《我与毕加索的生活》,因为内容大胆,导致毕加索拒绝再见她生的两个孩子。

  克劳德和帕洛玛在年少时,就需要接受父亲的离去,即便两人每年上门拜访父亲,毕加索依旧拒绝他们。

  毕加索、克劳德和帕洛玛

  现在的克劳德是毕加索遗产和名誉的保护人,而他真正的愿望是成为电影工作者。因为是毕加索的儿子,他必须接受家族的事业。虽然,毕加索在他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参与,但是他依旧没有因此而耿耿于怀。

  毕加索的女儿帕洛玛则选择了和父亲不一样的领域,虽然有父亲的光环,但是自己在时尚圈却有一番作为。

  帕洛玛拍摄的广告

  31岁的时候,帕洛玛自己开始为纽约蒂芙尼设计珠宝,之后又开始尝试和欧莱雅合作香水。在少年时,父亲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但这没有影响她选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独立的女性。

  无论父亲是否是艺术家,这都代表不了孩子的命运。因为每个人都会寻找到自己的道路,即便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他们依旧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作者:张小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