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于洋谈李魁正先生的没骨画思想与现代没骨画派

  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科,没骨画发展至今,在经历了一千余年的技法体系与传统积淀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画科。也可以说,在所有的中国画技法与题材门类中,没骨画是学院属性最为凸显的画科,从传统的院体风格样貌与传承方式,到近现代学院教育的技法规范与归纳,从其目识心记的写生手段,到笔墨、色彩与造型的多元诉求,没骨画的语言程式与精神气息与学院的气质十分相通。从这一角度上,以李魁正先生为发起者和代表人物的现代没骨画创作,就接续了美术史的文脉,同时在传统积淀中拓展生发,建构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与文化魅力的画派。

  我主要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没骨画的历史时态与现代意义。没骨画的文脉是从传统中来的,但却没有一般意义上笔墨传统的程式化与画学流弊,它的发展始终是稳中出新、充满创造力的。回顾画史,实际上没骨技法的出现与成熟并非对于传统的自然顺应;相反,没骨画的形成与确立过程堪称一系列画坛的革命。先是五代徐熙之孙徐崇嗣自创不施勾勒直接以色状写物象的画法、“花不墨眷”而直敷丹青,这种以其祖父徐熙落墨法为意蕴、却参酌“黄家富贵”之工丽的院体新风,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史的新样式;后是清初恽南田有感于泥古或激变时风,感叹画者多“或放于甜邪,或流为狂肆,神明既尽,古趣亦忘,南田厌此披靡,亟欲洗之”,才创立了借古开今的没骨花卉。应该说,没骨画法本身是带有时代感与文化策略意识的一种特定画科,具有正本清源的属性。

  李魁正先生在展览序言中,对于没骨画的发展历史做了较为详尽全面的梳理,从画史上具有标型意义的代表人物张僧繇、徐熙、徐崇嗣、恽南田、任伯年,到没骨画在传统工笔画的冲撞、接染、渍染、点染为主所形成的溶渗、流淌、水乳交融的的基础上,拓展为更加浑然幻化的混撞冲渍法与交错点彩法或泼积喷流、吹流法的多种混合技法,他将没骨画的内核与外延、历史与现状做了深入的阐析。再结合他的没骨画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画学源流。

  其二,是作为画派的现代没骨画创作群体。正如今天的展览所呈现的,这个画家群体已经成为现代没骨画创作的核心力量。这次主题为“骨韵和天”的中国现代没骨画提名展兼容了很多不同的风格样式;同时参加此次没骨画展的画家多来自学院,他们在教学相长的创作背景下钻研和探索,延展了没骨画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个画派,“中国现代没骨画派”于1991年成立,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画展,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六年了。众所周知,画派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依靠外在力量就能轻易打造的,一个画派的建立往往需要具备几种必要因素,应该有历史积淀、有代表画家、有师承传派,有共同的创作风格或艺术理念。“现代没骨画派”有其源流、有代表人物、有传派梯队,担负着振兴传统没骨画的文化使命。尤其在备受西方艺术观念化影响的当代中国画坛,不入时趋、规避时弊,现代没骨画愈发显现出正本清源的文化价值。

  某种角度上,现代没骨画在技法风格上的混融与拓展,恰恰显现了中国画传统的现代性的演进过程。其巨大的同化力和包容性,又将形而下的技法还原到精神内核里面去,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同时,又增益了某种广阔的世界视角。当然,关于现代没骨画,还有很多课题亟待深入研究与解决,如没骨画的传统范式与现代形态之间的关系、现代没骨画与传统工笔画的关系、没骨画的现代学院教学方法的建构、没骨画的画理画法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以及新没骨画在技法风格层面与传统没骨画的关联与差异等。随着现代没骨画派系列展览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积淀,相信这些课题都会得到有益的推进,而这一画派的创作生态与发展历程,也一定会被载入美术史。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作者:于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