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6-16 15:44
▲ 随着文交所的规范,其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成为邮票大宗交易的平台和判断邮票市场的风向标
现在,用邮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从兼具实用性和收藏价值演变为一种收藏品,邮票会消失吗?在人们的兴趣与爱好更为多元的背景下,集邮爱好者也在加速分流,站在邮票市场的“十字路口”,邮票市场会走向何方?
繁华褪去
从90年代末超过2000万集邮“粉丝”,到如今爱好者不足当时的一半,邮票市场的人气不再,曾经的繁荣正在消退。
1980年《集邮》杂志复刊、1982年1月份全国集邮联成立、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出版……80年代初期发生的这3件事,迅速掀起了全国性的集邮热潮,一大批年轻人纷纷加入集邮队伍,催生了邮票市场的形成。
从80年代开始,邮票市场经历了由自主形成到规范管理,由分散到集中逐步发展的过程,催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邮商,成为一级市场的有益补充,集邮和邮票市场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火了起来。
刚起步时,在一些地级以上城市,集邮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邮局附近,交换或出售手中的复品,逐步形成了周末邮市;一部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低吸高抛赚取差价,在当时被称为“邮贩子”。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邮票市场管理规定也很快出炉,各地安排专门场地用于邮票商户和爱好者交易,一个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邮票市场逐步形成。
最红火的时候要数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性的“邮票大潮”。其时,北京的月坛、上海的卢工、广州的人民公园、武汉的航空路邮票市场常常人潮涌动。在财富效应牵引下,全国集邮协会会员超过了500万人,集邮爱好者达到2000万人以上。
大潮之后,邮票市场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低迷期,虽然每年都有因少数品种引发的炒作行情,但邮票价格下跌和新邮打折屡现,集邮协会会员和集邮爱好者的数量下降至2015年的313万人和1000万人。有所变化的是,邮票市场由过去的简易、地摊式市场发展为规范的室内市场,北京的马甸、上海的卢工、广州的中原、武汉的崇仁路等一批邮票市场成为邮票交易中心。
魅力犹存
实际上,如今看来,邮票更像是一种“古董”,尤其是对于“00后”这些新生代来说。邮票对传递信件的价值已经所剩无几,邮票现货市场弱化不可避免。
上世纪90年代,邮票现货市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时至今日,邮票现货市场仅存在于省会以上城市,地级中等城市已基本消亡。邮票市场中,邮票、钱币、磁卡等收藏品三分天下,专营邮票的商户大幅减少,人流大不如前,成交量明显萎缩。
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市场,兴趣选择多元化、集邮队伍青黄不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邮票现货市场份额趋降已成为事实。虽然邮票现货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下去,但将趋于边缘化。
对于邮票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除去实用价值,邮票更是一种艺术品,小小纸片上承载的是历史也是文化。从古至今,各种具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从未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累积散发出更迷人的魅力。这就意味着,邮票的艺术属性,使其能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新邮市崛起
令人欣喜的是,新的邮票市场正在崛起。
2013年10月份,南京文交所成立,揭开了邮票交易的一种新形式。不可否认的是,文交所将成为邮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南京文交所之后,全国不少省市区纷纷成立了文交所,短短几年间文交所数量超过了200家,为邮票交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客观上起到了繁荣邮票市场的作用,但盲目发展、乱象频生也使之很快迎来了整顿期。随着文交所的规范,其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成为邮票大宗交易的平台和判断邮票市场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网络交易将成为邮票交易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引领下,互联网+邮票市场也成为可能。现在,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也能找到邮票的身影。这都说明,邮票交易网络化已经大势所趋。互联网交易平台、微信群、QQ群、微店等早已替代了传统邮票市场的部分功能,并且其上线人数、交易频次、活跃度远远超过邮票现货市场。
与此同时,拍卖交易将成为邮票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保利、嘉德等少数拍卖公司开展了邮票邮品拍卖业务,但拍卖频次低、上拍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求。同时,在线拍卖和微信、QQ群拍卖如火如荼,成为邮票“弱市”中的一个亮点。
今后,为满足人们高中低端的不同需求,精品拍卖、微拍、在线拍卖等众多拍卖形式将会不断涌现,日拍、月拍、区域性和全国性拍卖将会此起彼伏,成为集邮爱好者拾遗补缺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经济网书画频道-艺术市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