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视频】“声东击西”亮相银川 探讨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

2017-06-21 11:21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四地参展艺术家与策展团队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6月18日,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展览开幕,此次展览由台湾著名策展人、艺评家王嘉骥策展。参展艺术家来自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7位艺术家,参展艺术家有:安美子、张相宜、黄致阳、郑光熙、江大海、金浩得、上原木吕、李茂成、李义弘、梁铨、林延、三濑夏之介、潘信华、邱黯雄、任戬、尚扬、藤原志保、宋陵、屠宏涛、王天德、王雅慧、吴季璁、徐冰、徐累、严善錞、杨世芝、余友涵。展出总数超过120组件的代表作。参展作品并不局在“水墨”材质的局限,而通过装置、绘画、视频等形式,展现艺术家如何思考水墨艺术及其文化传统,藉由异质性的物质、观念与形式手段,提出问题并拓宽当代水墨创作的视界,这不但是艺术家可以创新的另一种可能,也是相当值得提倡的一种对话方式。展览旨在呈现水墨文化在历经西方文化的长期冲击之后,演变至今,其美学面貌及文化意义如何?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在开幕式上致词  

  策展人王嘉骥在开幕式上致词  

  著名艺术家尚扬在开幕式上致词  

  从左至右: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策展人王嘉骥、艺术家代表王天德在展览新闻发布会  

  策展人王嘉骥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与媒体交流

  “声东击西”意欲何为

  “此次展览不仅是讨论材质如何应用的问题,而是探讨水墨在当代与历史传统间的有效性如何?参展艺术家大都是跨越东西媒材的方式,在贯穿东西的全球化语境的现状之下,去观察水墨是否还有新的可能性。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和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艺术家如何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为他们所用,发展出个人独特的美学,同时也因为个人的独特而丰富了水墨美学的精神。”策展人王嘉骥在谈到展览的意义时,对雅昌艺术网讲道。此次展览在“再造”为思维的前提,并不局限于邀请仅以水墨纸绢作为素材的作品,而同样重视艺术家创作的问题意识与观念转化。正因如此,本展所使用的“声东击西”一词的语意,除了是在东、西方文化交会的层面上,反思水墨艺术于当代再造的可能之外,期待也能激荡出多重的诠释及创作上的可能。

  通过“声东击西”展的基本线索和参展艺术家的地域、年代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展览涵盖的信息:

  质变而形变的山水:尚扬(1942-) 、徐冰(1955-)、黄致阳(1965-)、邱黯雄(1972-)、屠宏涛(1976-)

  中国大陆现当代水墨艺术的新潮:任戬(1955-)、宋陵(1961-)、徐累(1963-)、王天德(1960-)

  写意与抽象:余友涵(1943-)、江大海(1946-)、梁铨(1948-)、严善錞(1957-)、林延(1961-)

  台湾地区:李义弘(1941-)、李茂成(1954-)、潘信华(1966-)、杨世芝(1949-)、王雅慧(1973-)、吴季璁(1981-)

  日韩地区:张相宜(1940-)、藤原志保(1944-)、上原木吕(1948-)、金浩得(1950-)、安美子(1962-)、郑光熙(1971-)、三濑夏之介(1973-)

  

  开幕式现场  

  台湾艺术家合影  

  

  

  展览现场

  复杂线索的展陈——观察东亚四地在当代的再造契机

  “这次展览共用了负一层和三层的四个展厅。在负一层的主展厅完整呈现以大陆艺术家为主体的呈现85思潮以来对水墨的前卫性与社会议题的对话,另外是写意抽象在历史中的变化两个线索,包括在当代的语境下,面对严苛的现实,山水的质变导致艺术语言的变化,质变而形变的山水,例如尚扬老师的《董其昌计划》、《剩山图》在和大时代作对话。在三层主要呈现的是东亚四地,台湾和日本在50年代以后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寻找水墨创作的新的可能性。”策展人王嘉骥在讲述如何把错综复杂的线索在展览空间中使观看者厘清并有对照产生更多的启示时对雅昌艺术网讲道。

  1、2、5、6号展厅“饱谱尘世味,尘飞水墨昏”,古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体验已进入了禅的空寂悠远的层次,形成了深邃玄冥的境界。自古就有以景入画之传统,水墨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如何走到现当代,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当代水墨呈现一个开放的状态,使水墨艺术退出我们习常的认知系统,仿若传统,又与传统若即若离。人们的观念意识、文化信息在东西文化频繁地交流、撞击之下进一步裂变和重新整合,使得文化精神之源几近枯竭,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尤不失为一种文化关怀,艺术家们各用我法,不仅凸显当代社会因文化断裂而致的欠缺与匮乏,更不约而同且殊途同归地传达了他们地终极关照。

  百年以来,西方的物质文明、生活模式,以及对于“现代性”的思考,早已渗透,甚至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种全球化现象。“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的深浅程度也许各有不同,东亚地区的人类早已吸收各式各样的西方因子或思考,成为我们体质与呼吸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面临式微危机的水墨传统和文化,是否可能重拾主动性与创新的动能,进而回应当代世界的现实。本展希望透过上述东亚几个地区的部分艺术家创作,进行对照式的观察与展览呈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藉由多元性的展陈,也许是文化背景上的迥然不同、历史命运上的似曾相识,或是个人创作方法上的刻意立异,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中国齐聚一堂,藉由银川当代美术馆独特的空间,可以彼此观照,互为文本,为水墨文化提供具有当代意义的美学再造契机。  

  

  

  

  

  

  

  

  

  展览主展厅展览现场  

  

  

  

  

  

  

  

  三层展览现场

  回顾中国艺术史,历史变迁导致艺术家的社会流动乃属常态。随着生存时空与物质环境的更迭,艺术家自然而然也会回应时代,直接或隐晦地反映在各自的创作上。新世纪以来,艺术家尚扬援引中国艺术史上的名家董其昌(1555-1636)的画作,展开与历史的对话,并折射出个人对大环境的反思;黄致阳对于水墨酣畅淋漓的特质情有独钟,结合表现主义的风格,发挥中国水墨绘画特有的演出感、时间性与直接性等美学特质;邱黯雄将水墨动画的技术转化为一种观念艺术的呈现,其重要性同样毋庸置疑;徐冰的艺术经常给人虽重犹轻的印象,他与中国传统接轨,引人联想历史,亦不避讳艺术史式的趣味与风格;屠宏涛一幅幅静谧中带着躁动与混乱的花草树石风景,即使不像历经浩劫之后已然荒芜残败的家园,也让人忐忑地感觉其中蛰伏了潜行的变动与危机。属于“北方艺术群体”核心成员的任戬以及杭州“池社”的宋陵,以前卫的态度自许,他们勇于逾越学院内部的水墨与工笔绘画的藩篱;以工笔见长的徐累,在庄严的华丽和严谨的雕琢之间,他注入超现实主义的并置手法;王天德将中国文化主体空洞化的历史事实暨当代现状,显形在观众的目光之前;余友涵的画面经常以“圆”作为视觉的统一体,寄托了中国道家的哲学观;梁铨在创作上能与传统特殊的审美历史形成联结,已然是他对中国当代水墨和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严善錞画中的西湖系以个人独特的减笔风格,呈现近乎抽象简化的笔触痕迹,如此,平淡无华地召唤他心中、记忆中,乃至于文学、艺术和美学历史中,一再受风雅文士讴歌的理想西湖;江大海的作品与当代人类情境的反映较无关联,对熟悉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观者而言,他所表现的景致与氛围,不无历史性的怀乡感,而且颇有五代至南北宋时期的潇湘山水之趣。  

  

  徐冰 《背后的故事》 综合媒体材质/磨砂玻璃后的各种材料及装置 画芯尺寸:330x1650cm 装置尺寸: 330x1680cm 2015  

  徐累《青花地》 纸本250×175cm 2008  

  严善錞 湖上No.01 综合材料 200 x 141cm 2016  

  宋陵 野生动物之 - 残·食 纸本水墨 172×86 cm×5 2016  

  王天德 后山系列(带碑帖) 墨、皮纸、拓片、焰 121×198.5 cm 2017  

  屠宏涛 你的深处 纸上综合材料 85×140 cm 2012  

  余友涵 抽象1985-3 丙烯/布 160x130cm 1985  

  江大海 微茫之二 布面丙烯 200×350 cm 2014  

  梁铨 《我的茶日记之一、二》 茶、色、墨、茶、色、墨、宣纸拼贴 200×140 cm×2 2010-2012  

  尚扬 董其昌计划 -3 布面综合材料 233×505 cm 2006

  1985年之后,水墨艺术开始标举“抽象主义”,以现代抽象水墨为诉求,宣纸和墨不只是作画的媒材,而更具体地被看成“物质”。林延将宣纸塑造为立体物件,选择性地敷墨作色,名副其实地成为“雕塑”,甚至以空间装置的形态存在;李义弘更有意识地在水墨山水当中,导入现实世界的自然与人文场景;李茂成的风景是自然,也是心识,显现的是身体、意识与精神共同运作的动态过程;潘信华向现实世界取材,融入富于生活趣味的情节,影射当代人的物质与精神欲求,亦有反讽与幽默; 杨世芝的创作技法,并非否定传统的创作观,而是提供不同的视角,回归水墨自身的纯粹性与本然; 王雅慧运用录像的手法,将纸、墨、笔触、线条等,转化为诗意的抽象动态,提供阅读水墨的另类美学;和王雅慧相比,吴季璁更早也更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当代科技文化的语境里,以此反刍水墨与文人画的历史,召唤、转化其美学,再予以更新。  

  林延 细雨 #2 宣纸、墨 / 亚麻布 132×132×17 cm 2015  

  李义弘 揖让咾咕石 水墨设色 纸本(绢目洋金笺) 94.3×188.2cm 2017  

  杨世芝 细琐的对语 200x150cmx2pcs 墨丶天然矿物颜料、棉纸拼贴于麻布 2016

  日本艺术家藤原志保、上原木吕和三濑夏之介,他们的创作不墨守形式和题材窠臼,将西方抽象艺术结合当代意识,为广义的水墨艺术注入新的内容。韩国自十世纪的高丽时代就已奠定儒学治国的根基,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深厚,韩国水墨艺术也自有传统。受西方现代性和前卫实验态度影响,韩国水墨艺术家张相宜、金浩得、安美子和郑光熙等艺术家尝试不同的物质媒介,如麻布、粗布等,取代传统所用的纸张,凸显墨自身的物性表达。这些艺术家们对原本面临式微危机的水墨传统和文化,他们不但抱有敬意与情感,也借各自的创作与之对话,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可能,重拾主动性与创新的动能,进而回应当代世界的现实。

  

  黄致阳 千灵显 . 游聚 , 1306 墨 矿物彩 绢 160×140 cm 2013

  随着展览开幕,策展人王嘉骥与艺术家王天德、任戬将会在高校进行水墨展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还将开展公教活动“滴墨流韵”水拓画工作坊,该活动让观众在观展之余,通过“水拓画”这种较为简洁的水墨创作方式以“玩墨”的形式引导人们动手绘画,在游戏中感受水墨,体验传统水墨的独特韵味,从传统水墨出发向观众诠释水墨由传统向当代的转换。除此之外,美术馆“匠心手作”系列公教活动依然在开展,给喜欢织布、陶艺、木刻版画的朋友们一次体验手作的宁静之旅。

  

  藤原志保 宁 和纸、中国墨 66×200×330 cm 2012-2014  

  郑光熙 人生 纸本水墨 270×197 cm 2013  

  张相宜 风与灵魂 水墨 韩国纸 180×180cm×3 pcs 1995  

  安美子 惺惺.寂寂 布面水墨 181.2×91.2×9.5cm×12 pcs 2013-2017

  “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展览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和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银川滨河新区管理委员会、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为指导单位,宁夏民生集团、宁夏华夏河图文化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宁夏民生文化教育基金会为赞助单位。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

作者:文图/裴刚,视频/雷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