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方寸间见真淳 “宿望/相约”水墨小品展于艺术粮仓开幕

2017-07-16 20:48

“宿望·相约”丁立人 韩羽 常道 衲子 王明英 杜大恺 六人展

“宿望·相约”丁立人 韩羽 常道 衲子 王明英 杜大恺 六人展

6

艺术粮仓

已结束 4.1万+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7月16日,由弘真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艺术粮仓承办的展览“宿望/相约”在北京东城区南新仓艺术粮仓开幕,展期15天,将持续至7月30日。展览以雅集的方式展现了丁立人、韩羽、常道、衲子、王明英、杜大恺六位艺术家的新作。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已都到耄耋之年,阅尽沧桑人情,却各自保持着自己独有的艺术追求,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心灵的自然流露,尽在水墨小品中。

展览入口处杜大恺的山水写生和古色古香的摆件相得益彰

  丁立人和韩羽擅画戏曲人物;常道则以唐代陶人陶马为题,画面在似与不似之间;衲子的水墨简笔清淡,颇多意境;王明英漫画式的写意人物以及杜大恺随意挥洒的人物写生则别俱特色。共展出二十余件作品,大不盈尺。杜大恺说:“我们都希望以小见大,写心中的大世界,抒发人间大美,对以大取胜的浮华世风是一种警示。”

艺术家杜大恺在现场接受采访

“宿望/相约”展览现场丁立人作品

丁立人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海门镇,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醉卧》 34×34 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鸟飞》 34×34 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丁立人说艺术不能封闭,要敞开大门进行交流。从交流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永葆青春。艺术交流形形色色,从某个角度看艺术方式是同道、同仁、文化气味相近,艺术风格相似的群体中的交流。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大,甚至没什么差异,这种交流是平和的,静态的,不会有剧烈的碰撞。而远距离的交流,跨地域、跨洲的艺术交流,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就大了,他们彼此都感到陌生,对对方的作品同样有陌生感。陌生会引起的好奇,人是有好奇心理的,看到新奇的东西会产生快感。快感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距离造成差异,因差异产生剧烈碰撞,碰撞在快感中化而为养料,养料在享受中得到吸取。远距离的交流好处多。

“宿望/相约”展览现场韩羽作品

韩羽,1931年出生,山东聊城人,画家、杂文家

《龙凤呈祥》 28×28 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失街亭》 28×28 cm 纸本设色 2016年

  韩羽的戏画、漫画自成一家,在国内跻身于一流高手之列,既有“胆大包天”的创新,又有“心细如发”的严谨。作为画家,他的业绩十分显赫,一部荟萃美术界顶级人物的作品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国画卷、漫画卷、书法卷、插图卷同时收入他的作品,能入其一卷已是荣耀,韩羽却占了4卷。如果你对美术的事不甚了了,由韩羽担任美术设计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可是名声大噪,妇孺皆知,该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一届金鸡电影节最佳美术片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还有丹麦、葡萄牙、马尼拉等国际电影节奖。韩羽从小爱看戏,还上台跑过龙套,所以,他的画就与戏结下不解之缘,漫画、国画皆有戏,成为与关良、马得齐名的中国三大戏画家。关良画戏,是着重纯视觉的绘画性,马得画戏,是着重于戏曲中的精彩情节与神态,韩羽画戏,与这两位不同,不是就戏画戏,而是“逢场作戏”,借画戏来表达他的思想认识,意不在戏而在戏外。比如《快活林》,如果就戏画戏,应该传神摹画出武松酒后痛打蒋门神的英雄神武,韩羽画《快活林》题了这么几句:“武松大闹快活林,只因饱吃了人家的酒肉,终难免脱‘打手’之嫌,‘无三不过望’欲以酒盖脸遮羞乎?”退下武松英雄的光环,只不过一介打手而已。

“宿望/相约”展览现场常道作品

王秉复,字常道,1936年生于天津。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执教于北京工艺美校,中央美院雕塑系客座教授

《俑-4》 34×44 cm 纸本设色 2016

《俑-3》 34×44 cm 纸本设色 2016

  常道可谓当今国画界之隐者也,乐于砚田之耕耘,每日黎明即起,研上一池墨,先临习古人书迹。腕即运开,复放笔于绘事。任情挥洒,乐此不疲。常道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地研习山水画。师法沈周,石涛,并对宋元以来各家山水均有涉猎。每日临摹不辍。先生主张开门写生,深入生活,其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因此多年累积下来的速写几乎等身,所创作的各种尺幅的山水画达千余张,厚积薄发。

“宿望/相约”展览现场衲子作品

衲子,1940年生于北京,原名陈征、大龙等。执教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清涼图》 34×34 cm 纸本水墨 2016年

《清涼图》 34×34 cm 纸本水墨 2016年

  衲子先生遥接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归隐于中国画的笔墨生活之中,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儒雅、智慧、深沉、朴素、美丽的心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代表了当代中国画笔墨的高度。衲子先生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道和命脉。在国画实践和课徒过程中,衲子先生对书法强调的最多,下的功夫也最大。他涉猎广泛,写字天分甚高,闲时读帖,后又能自成家数,已至碑帖融合之境。每幅画的落款,也必有其应该有的要求,衲子画作落款,必据此别立一种意态,不主故常,且浓淡与画相呼应,令全幅统调浑然,纯是画面形象的一部分,令人拍案。

王明英1940年出生于山东滕州,画家,现居武汉

《人体系列-2》 34×34 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人体系列-1》 34×34 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王明英老师退休以前,是山东滕州辖下的一个镇供销社的会计,退休后始与丈夫(画家朱振庚)结束两地的分居生活。从时起,画画才成为她除操持日常家务之外,填补闲暇的一种方式。由于未受过专业绘画技能的训练,且由于缺少美术史知识的系统框架,王明英显然不会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作品肩负起任何艺术使命。这样,王明英的绘画行为,在其完成作品而被更多的人欣赏之前,纯粹是其个人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王明英从她个人的角度出发,所要做的也仅仅是在操持家务之余,用绘画的方式愉悦一下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从而给平凡的日常生活抹上些许光彩,如此简单而已。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简单,使她的作品具备了一种单纯的品质,而正是这种单纯的品质,尤如清泉激涧,荡涤心寰。

“宿望/相约”现场杜大恺作品

《写生系列-5》 36×46 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写生系列-2》 36×43 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杜大恺坚持中国传统的水墨方式,但突破了传统题材的阈限,以写生为基底,注重现实生活的意味,不刻意提取典型,似曾相识间贯通的是一种深刻的况味。他用水墨创作观照现实生活,撷取鲜活意象,捕捉单纯之美,诠释其中的生命体验。杜大恺的水墨创作,探索了一条体现当代语境、具有当代意义的传承与出新之路。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