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吴老师您好,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学术主题设定为“意之大者——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请您谈谈您对“意之大者”所蕴涵意义。
吴:我认为这个主题还是基于中国美术的理解、中国画现状来提出的。主办单位提出“意之大者”这样一个意义鲜明的主题,是强调中国画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和写意精神,这是针对中国画当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发展,我认为提出这个主题有一定的高度和必要性。大家也看到了,近些年来中国画创作出现的模式化、照片式等等的不足,是与中国画的健康发展相违背的。或者说,模式化、照片式的作品,对艺术创作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投机取巧的,所以提出注重“写意精神”,它对于创作者来说要求比较高,因为“写意”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高层次的要求。
浙江是中国画艺术的重镇,这里的中国画传统和创作、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由浙江来举办“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是引领一代风气,强调大气、包容,新鲜、有活力的这种风气。此外,双年展的举办方式也有一些新变化,用提名、选择、甄选的方式,在选择艺术家的过程中,是有针对性的,既有创作上有代表性的中青年美术家,也有年龄比较大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美术家。所以,我想这个展览一届一届做下去以后,对今后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当然,现在很难评估这个影响会有多大,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积累一批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风格的中青年,我觉得那等于为这个时期中国画艺术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记者:此次双年展的具体展览形式是怎样的?是否与以往其他的中国画展览模式有所不同?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有没有特别的考虑?
吴: “双年展”这种方式对中国来说不陌生,“中国画双年展”的这种方式也比较符合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此次展览的特点,是为每个提名入选的艺术家提供了30米的展线,这相当于一个小型个展的规模了。我觉得用这种方式更利于较全面展示和让观众了解一个艺术家的面貌,艺术家的综合创作面貌、实力就可以得到较全面、较充分的展现。因为每个画家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水准比较稳定,有的人可能有一两张作品不错,但其他的作品还没有这种火候。有一个30多米的展线,对一位艺术家的综合情况、面貌,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并且,此次双年展是为确定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些合适的艺术家做专项的创作。艺术家有一个根据主题准备作品的过程,大约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创作、准备、积累,包括作品主题的提炼,这个时间比较合适。
另外,我们国家地域广大,地域文化、地域传统对美术家创作都有影响,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众多,艺术面貌多元。每届有一定的侧重也是好的,不能涵盖所有。这届双年展倾向于浙江、北京的美术家参与多一点,下一届举办的时候,中西部、西南部、南部这些省份的美术家多一点,这样以达到互相借鉴的目的。目前国内很多双年展,选择参展艺术家的量大、全面,但也不能涵盖全部。由中国美术学院来主导举办这样的展览,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术队伍、创作队伍,包括它在中国美术界的影响。在展览的构想上,双年展总监许江院长还是动了很多脑筋,主题鲜明,操作方式也很有特点。这次双年展的评选非常严格,虽然我们每一位评委都有推荐的画家,但最后还是需要大家共同投票决定。因为现在展览太多了,粗制滥造、考虑比较简单的展览有很多,对文化的发展,对艺术的普及,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像这样认真做展览,希望做出特点、做出风格的就比较珍贵,我觉得这跟绘画创作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展览,这样的展览多了,中国画发展的学术厚度就不一样了。
作者:黄俊娴,叶芳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