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丁绍光的线描小议——丁绍光艺术范式专家精彩发言实录之一

  导语:10月28日,《范式》新书座谈会暨中国文化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丁绍光艺术范式进行了精彩讨论,本文是中央美院教授张世彦的发言:

(注:中央美院教授张世彦在座谈会中精彩发言)

  对于丁绍光的重彩画艺术的宏观认识和评价,几十年来已有许多宏篇大论作了精致而周到的陈述。丁绍光绘画创作的关注点,一反他早些年份青年学生时期,对弱势人群的苦难、不幸、凄惨、落后愤然而生的悲悯和同情的情怀,转而对人类生存中安康、愉悦、和谐、进步、乐观、光明等万般美好,作真诚的追寻、讴歌。坚持了几十年,直至如今。丁绍光这样的艺术作品,因而得到社会各层面的肯定、赞扬,就是理所当然。

  对于丁绍光艺术生涯的全面评估,是个大工程。我这里只在偏偏的角落就一个细枝末节的词语概念,说说我的看法。

丁绍光作品:《民族少女》

  这是一种新型线:

  丁绍光的人物重彩画无论人物、花草、图案纹样,对于轮廓的内里结构一律用硬硬的金属笔芯的马克笔作铁线描勾勒。线的笔道一样粗细,单纯而简练。线的走向,流畅而遒劲,妩媚而刚劲。

  丁绍光的独到之处是,较粗的黑线之上的中间又用较细的金线复勾一次,形成与写实手法的中国画、油画完全不同的装饰意趣,靓丽而优雅。与中国画、油画中软软的笔芯勾勒,提按顿拉所得到的笔道变化多姿,视象效果完全不同。于是,就有画油画的朋友把丁绍光的这种线叫做“抛物线”。是玩笑、调侃、揶揄,也可略见主流人士的不屑和傲慢潜隐其中。

丁绍光作品:《默想》

  在丁绍光的人物中重彩画中,的确没有哪一笔不是“抛物线”。而且还以黑和金的复合重叠建立了新的线描风彩。丁绍光在自己的画画中,始终一贯地青眛这种“抛物线”,正是他的一种有价值的艺术探索和选择。

  其实它也是中国古老传统线描的当代演讲。这在以线为塑造形象为主要手段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好比西方古典油画的色彩排比中加进了阳光的因素。这是值得热情肯定的进步,应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当代承传。在古人定格而承传悠久的十八描中,若以一个全新线型排列为第十九描,并无不可。

  这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新出现的一种线描样式,得益于现今的硬质笔芯,更得益于现今时代的装饰风。所谓“抛物线”式的铁线描,正是当代画家的新贡献。

  在光华路学派诸前辈的众多画作中早有所见。但丁绍光的线,已经加进了黑和金的复勾,所以不应完全由他个人来承受“抛物线”这个并不美妙的册封。

丁绍光作品:《和平鸽》

  这是一种造型手段:

  所谓“抛物线”者,作为一种异于外来画种的另样线型的出现,其价值在面对自然物象,无视逼真的描摹手法。它不把那种备受推崇的“逼真”看作是唯一,更不看作是至高无上。而是把画家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诸种物象形状的关照和理解之所得,对其自然形态实行概括、归纳,和几何化的整理、改造。

  基于这样的整理、改造,以线条的粗细、滑涩、走向,既围拢了图形外沿,又深究了内里结构,又产生了画面靓丽。而线条自身的体型却是单纯而简练,保持一样粗细一直走到底。没有以丰华的多变或扭捏的作态炫耀于读画人的视野之中。

  这种单纯而简练的手段其实是在图形塑造之层面中实践自己的造型观。线的粗细、滑涩、色彩、复勾、走向等种种处理,必然为这种特定的造型理念所掣肘、引领、围拢、限定。这样的线描是对几何化造型、程式化造型的紧密依附,和准确搭配。

丁绍光作品:《最诚慈母心》

  这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学取向:

  绘画创作中的任何处理,形状、色彩、组合,乃至立意为象的构思,以及或诗意或教化的内涵,都取决于作者选择的美学方向。

  “似与不似之间”是几何化、程式化线描的根柢。丁绍光的线描,即所谓“抛物线”,其根本出发点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识。

  “在似与不似之间”广阔的美学取向中,一个类型是,提取自然物象可视而本质的外部形态特征,加以纯化、归纳、整理、提炼,实行造形的几何化,并使其进入人为杜撰的全方位的程式化格局。丁绍光的线描,所谓“抛物线”者,即是这种艺术思维次第有序的产物。

  这样的全方位格式化格局,与中国文人画对“似与不似之间”的理性追求之实施和随机发生之操作比较,神虽相似,貌却不同。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庞薰琹副院长讲话)

  丁绍光的背后,支撑他的,使他终身受益的,是他曾就读的,以及这里孕育、成长而坚实的光华路学派——由张光宇、庞薰琹、张仃以及郑可、祝大年各位先驱所领军的光华路学派。

  这个学派的美学取向,与当时主流有些差异。综合考察它的艺术创作实践,其社会职能既热衷于表达人类共享的诗意栖居,也力主在言志载道之中实行喜怒哀惊之情感发抒,和是非曲直之理性判断。其表现形态立足于实行主观操控的改容易貌,非常重视形、色、组合的形式美感。

  丁绍光的线描,就是产生于对形式美感的刻意追求。所以,他的背景、根据,其实是光华路学派的特立独行的美学方向。丁绍光画中的这种“抛物线”式的线描,以及与它同在的反映主观情感的色彩铺赋、多元时空的全面组合,在一定时段里,外界的一些随机发方面的坚守者、一些“写生+写实”方面的信奉者,较难予以认同。把这种与以往艺术、与船来艺术迥异的追求,揶揄为“抛物线”,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线型,毕竟是一种笔挺站立的艺术现象,一种郑重严肃的艺术探索。毕竟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了一种风貌、样式。

  时至今日,人们的艺术实践已经十分放达,审美视野也已经十分开阔。这里提起这个话题,只能是一次细小的轶事先谈。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