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走进萧万庆先生的“赋石斋”画室(萧万庆和夫人樊林都是赏石者,他们外出写生,采风时,总要在山上或小河边捡些奇石回来做纪念,因此,画室命名为“赋石斋”)犹如来到动物世界,他的画作《碧天黄草》中奔狮呼呼生风地迎面而来;《神武行列》里一组群狮威风凛凛地雄视傲立,会使你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豪强精神;《宁夜卫士》则是在宁静之夜,一只黑贝犬直竖双耳,两眼圆睁警觉万分,在守卫着家园,各种姿态的猫,更是活泼可爱,生动异常。
萧万庆的绘画作品中的动物都是提笔直取,挥挥洒洒间摄魂夺魄,跃然纸上,真可谓畅情达意之作。由于喜画动物的原因,萧万庆常看“动物世界”之类的电视节目,以观察捕捉动物体态特征,同时他也对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感到痛心,所以画这大自然所创造的美好生灵,也是对他保护动物的呼吁!
厚积薄发 中西合璧
萧万庆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此前还有4年美院附中扎实的素描,色彩等基础,因为他对诗歌、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十分喜爱,在创作时能够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屡出精品。他20世纪60年代毕业分到中国电影出版社工作。70年代由于工作调动,曾与沈鹏,刘继卣,张广等名家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共事。在此期间,萧万庆受到美术评论家沈鹏的引导,注重自己文艺理论修养的提高,给日后绘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同时,他亲聆动物画大家刘继卣的教导,经常观其作画,耳濡目染,受益匪浅。80年代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与画界广为交流,成为现代写意动物画家中的佼佼者。
萧万庆作画讲究中西合璧,既吸取西画造型严谨,色彩丰富的特性,又摆脱长期素描,色彩训练带来的不利于中国画表现力的因素,以传统为基础,以先贤“绘事后素”,“以神写形”之理论为指导,以传神为主旨,在作画尽兴时,常有神来之笔跃然纸上,他的作品造型生动大度,笔墨灵动酣畅,收放有度,具有既潇洒又严谨的个人风格。他多年苦练书法,以书为画,名家称他的画“有文人逸气”。著名理论家刘曦林称“万庆君通晓中西画理,能将西画解剖,造型之学与国画笔墨之道相化合,遂有气韵生动,传神之妙,萧君万庆移步换形,有自家风貌,诚为可喜。”可见其作品确实在美学上有其自己很强独特风格。
爱好广泛 淡泊名利
萧万庆擅画动物,来自于他对动物长期观察,他擅长捕捉动物转瞬即逝的瞬间动态,充分显示生命的活力。他画每种动物,注重对其骨骼,肌肉的解剖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亲临观察写生。对狮、虎之类,他常在看有关动物的节目中默记其动态,或借助录像资料画成速写。故他所画的动物姿态多是从生活中发现的。他学过西画,又注重传统修养,故能中西合璧,其绘画语言独具个性,“游于艺”“寓情于物”是他画作的一大特点,是现今画走兽题材中个性比较鲜明的。他画的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总是突出表现其阳刚,勇猛,奋发,雄强的精神,寄希望于我中华民族强盛振兴。他的猫,狗,猴等画作,常提款曰“四时佳兴与人同”体现了热爱大自然与万物同乐的志趣。
萧万庆是一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逍遥散淡并具有童心的人。他认为,艺术到了一定程度,技巧已经是从属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表达自身的修养,这样的作品方能经得起推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正是在无为而无不为之道中,经历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他认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均为大道,艺术之路应遵循此道而进。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他的常用印章有“澄怀观道”,“游于艺”,“画吾所赏”,“率真”,“得鱼忘筌”“随心”等,由此可见他治学从艺的思想态度。
生活情趣 艺术情缘
有道是,欲先品其画,必先读其人,画与人总有许多趣事在里头。萧万庆画动物,最初是画猫,而画猫源于养猫、喜欢猫。他还喜欢石头,经常收藏些奇石异石,并在上面绘上自己的画,娱之乐之,亦喜欢养鸟,现今家里养了一只漂亮的八哥,经他细心调训,八哥精灵活现,给家庭增添不少快乐的气氛。萧万庆还喜欢和老伴去外地采风,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他打小喜欢音乐,能吹一手好笛,如今人过中年,兴趣并未削减,反而对生活有了一种更加真切的热情。创作来源于爱好,来源于热情的生活。萧万庆的创作多是即兴偶得于大自然的启迪,以传统的笔情墨趣,让其画作得以升华。
萧万庆一家三口,皆与艺术结缘。萧万庆在美术界成绩斐然;妻子樊林虽一直忙于出版社工作,但始终对山水艺术不离不弃,成绩喜人;儿子萧鹏,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在油画方面脱颖而出,年轻气盛却功底深厚,特点突出,现如今正一步一步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一位画动物,一位画山水,一位画油画,题材内容自不相同,风格各有千秋,萧万庆洒脱灵动,樊林执著大气,萧鹏深邃典雅,三人的艺术风格不一样,但都是艺德高尚、谦虚好学的艺术精英。生活工作中他们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可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艺术之家。
萧万庆现退休在家,但赏其作品,仍旧狮吼虎啸,纸上生风,猫狗戏玩,极近人情,笔者相信萧万庆以花甲之年厚积薄发,孜孜进取,他的艺术创作必能日新月异,臻于更新更美的境界。
樊文 2004年
作者:樊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