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4-02 01:41
3月31日,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迎来了新一期的“四方沙龙”,邀请到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CANTONBON)创办人陈侗,为深圳市民带来一场主题为《文学就是艺术》的讲座。针对有观众提出的“读图时代”艺术大热文学式微的现状,陈侗认为:“文学不会死,只会转换一下形式。文学在情感上的作用还是大于艺术。今后文学或会进入到艺术里面,丰富艺术的成份,而艺术也从文学里吸收东西,以后大家就是一回事了。”
陈侗,1962年生于湖南,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6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他是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CANTONBON)创办人,录像局联合创办人,广州本来画廊创办人,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名誉会长,“实验艺术丛书”、“午夜文丛”、“艺术迷宫”、“享乐者”、“罗伯-格里耶研究资料丛书”等多种丛书策划人和编辑。2010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3年获《艺术新闻》颁发“艺术贡献奖”,2016年获《典藏》杂志英文版《YISHU》颁发“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划人奖。
从二十世纪开始,文学所发生的观念变化被总称为“现代主义”,与此同时,发生在艺术中的变化也被叫做“现代主义”,人们甚至还会讨论文学和艺术在现代主义观念和表现上的互相吸收。但是,“新小说”作家们的实践证明,既然文学不再是“人学”,叙事的结构也可以打乱,那么文学就成了艺术,而不仅仅限于它原有的“艺术手法”。因此,在反对变化的批评家眼里,那些在艺术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例如主体的消失——却成了文学的罪责。当作家们也在写作的同时从事某些艺术创作时,按照“文学就是艺术”的定义,这类实践将主要是工具的交换,本身不存在另外的观念。这也就证明,大写的“艺术”其实也已远非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绘画或雕塑,而是人类文化发展到现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感知系统。《文学就是艺术》的讲座中,陈侗为深圳读者详解“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有观众提出,为何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而文学却从“大众”走向“式微”?陈侗回应,读图时代,艺术基本上还由画面、图像、声音占主导,文学不具有这些功能,因此不太受到人们重视,文学开始变成极个别人的爱好,不过只要热爱文学,就会发现这个选择非常独特,“所有的人都在地铁里面看手机,你就在看书。但是,文学不会死,只是会转换一下形式。”陈侗举例说,如果以后规定环保一概不准用纸,文学不能通过纸质书传播,只能够通过网络和邮件,那我们也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它的信息量还在里面,所以不要把文学跟书等同,那个时候文学跟艺术更容易接近了,基本上完全是一回事了。”
陈侗说,文学的职能对我们内心产生作用的能力仍旧大于艺术。“你有见过一个人在一张画前面哭的吗?没有。但是小说不会,你真会哭、真会掉眼泪,电影也是,电影要想让人掉眼泪就是文学,戏剧也是,它是属于文学板块,不属于艺术的板块,不属于造型艺术的板块。今后如果说把这些媒介给打破了、取消了,比如纸这种媒材不让用了,文学就进入到艺术里面,丰富了艺术的成份,而艺术也从文学里面吸收东西。以后大家就是一回事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