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食后——牧心斋古代香茶具展”现场
2018年4月14日,“食后——牧心斋古代香茶具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这是中国嘉德与牧心斋自2015年在《牧心斋清禄集》、2017年“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食后——牧心斋古代香茶具展”现场
牧心斋主人张明,收藏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以收藏古钱币为主,后转向瓷器文房,从2004年开始,专注于明清宣德炉的收藏,曾出版专著《明清宣德炉》,之后其收藏领域又扩展至古代文房用具的其他品类。
此次展览呈现了牧心斋收藏中,深度介入古代文士生活的茶、香、文房器物,从宋、金、明、清、民国皆有涉及,时代跨度较大,皆为历朝颇具代表性者,以期更为完整地呈现古代文人阶层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展览中依据文人日场生活而还原的书案景象
如在展厅当中,依据文人日常生活而还原的书案景象,便忠实呈现了文人焚香、饮茶、把玩的多种物件。其中最惹人瞩目的是南宋吉州窑黑釉小口罐和宋金制开光团花纹罐等,光彩夺目。而北宋·钧窑天蓝釉托盏一套则完美诠释了宋代文士儒雅生活和儒雅用具的讲究。
书案上宋金制开光团花纹罐等器物
明冲天耳炉
南宋吉州窑黑釉小口罐
饮茶之习早在唐代已融入国人的生活,风靡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由此衍生出了日趋规范、详备的品茗礼仪。文人对茶的热爱并非拘泥于茶本身,而是藉由饮茶修养身心,体悟性灵,所谓“中澹闲洁,韵高致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明初·剔红盏托和南宋·建窑兔毫盏
南宋·龙泉窑觯和宋·银质茶勺
“食后——牧心斋古代香茶具展”现场
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制定了二十四器,首开茶具创作与系统化的先河。茶具作为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有衬汤益色的实用性,而在此实用性之外,茶具本身的美感更为历代文人所重。一瓯一盏,怡心悦目,不惟增益品茗之情趣,更可体现主人的精神涵养与审美诉求。
明·铜鎏金错银蝶纹兽耳炉和清·玳瑁香筒
北宋·钧窑天蓝釉托盏一套 盏口径:7.4cm,连高:7.7cm
南宋·龙泉窑粉青筒式炉连座连盖 通高:7.5cm 清初·紫檀香盘 款识:孝章 长:20cm,宽:13.2cm,高:2cm
南宋·青白釉台盏 盏口径:10.7cm,托口径:14.3cm
清·鸡翅木错金银丝诗文香筒 长38.4cm 明·卧牛铜镇 款识:天字十五号 长7cm,宽5.5cm,高2cm
清初·甘家制造蚰龙耳炉 重:624g,口径:9.5cm,高:5.2cm
焚香用具亦是本次展览的重要主题,如展览中一件明铜鎏金错银蝶纹兽耳炉,便体现了古人以焚香为雅事的精致趣味。熏香习俗自战国出现,后代渐趋盛行,继而进入文人书斋。其间随着用香方法的演进与时代工艺、审美的流变,香具的制度亦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面貌。汉代以降,深受神仙方士思想影响的博山炉制式于隋唐间尚流行。迨及两宋,香具制式一变前代的繁复,取而代之以素雅简约的制器风格。两宋的瓷炉造型流畅大方、端庄典雅,釉色纯净莹润、雍容华贵,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文人士大夫气质,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6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