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年年花相似,岁岁荷不同——陈湘波画荷简谈

  如果说艺术家的最高贵或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渴望独出心裁,而完全没有这种要求的艺术家却绝无仅有的话,那么,一味地强调这一要素则可能刺激一些人在追赶时髦、追逐虚荣的同进做出种种令人担忧的越轨之事,有时甚至将艺术导入歧途。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折时期,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无疑为艺术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着不断花样翻新的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画坛的影响和冲击,许多人唯恐被人斥之为保守落后,在尚未弄清现代艺术究为何物的情况下,轻易地放弃了自己以往所熟知的一切。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造出尽可能前卫的作品从而获取尽可能多而诱人的荣誉”,他们决意尝试各种新奇的结合。于是,画家想当音乐家,他要画出音乐的交响,要让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听出他图画中的色彩在喧呶咆哮。他还要做一名哲学家,让人们从他那大大小小的墨团中读出他对人类、对整个宇宙的思考。当人们走进美术馆、展览厅,看到一幅幅所谓“现代”作品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有关艺术的谈论不再是令人愉悦的事情,它只能使人感到迷茫、焦虑、无奈和失望。值得欣慰的是,毕竟还有一部分画家,他们甚至从一开始便对所谓的时髦不感兴趣,只是始终如一地耕耘着自己心中的那方沃土,平静地画着自己想画的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所了解的陈湘波就属于有着自己执着追求,并能在一种平和的心境之下进行艺术创作的画家。
  第一次去陈湘波的画室看画,我发现在他几年来所创作的作品中,以荷花为主题的作品几乎占有一半以上。细细地品味着那一幅又一幅清丽典雅、意境幽远的画作,我知道再问陈正为什么总是以荷花作为他的创作主题已属多余。毫无疑问,在自然界所有的花木中,陈湘波对荷花情有独钟,而作为一名工笔花鸟画家,他找到了最能调动他所学的一切知识储备且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情愫的最佳媒介。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题为《爱莲说》的名文。他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看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典雅大方、端正洁净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不仅为历代文人所歌咏赞叹,也吸引着众多有才华的画家为其写形传神。中国花鸟画,特别是后来的文人画,又往往把自然对象人格化,以梅兰竹菊等象征人们的崇高品格,并把它看成画家自身品格的化身。由于人的品格不同,不同的作者反映在画中的生命信息便有了品格上的差异。这便是同一题材在不同作者笔下迥异其趣的根本原因。例如同样的荷花,在宋人表现为富丽,在“八大”表现为冷隽,在白石表现为郁勃,在昌硕则表现为沉雄,陈正画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赋色明丽,钩勤精细,从宋代工笔花鸟传统入手,在不停的练笔中,参悟画中三昧;另一类则工意相兼机杼自出,较多地呈现个人心灵体验和精神历程。每当陈正创作第一类作品时,他面临着要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即在美术史家们看来,宋代工笔花鸟画家们以其精湛的技艺使花鸟画臻于巅峰状态。前人的成就愈高,后人要想学习和超越也就愈难。怎样在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又不失去自我?这也是众多当代画家所面临的难题。对此,陈湘波则认为,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对传统的态度和自我的认识都在改变,学习传统的方法不但应有改变而且也不得不变。正如歌要有人唱,曲要有人弹,戏要有人演,书有人写,而这一唱一弹一演一写之际,那歌、曲、戏、书也就无形之中沾上了这唱、弹、演、写者本人的风格,盖上了他们自己的印记。他事如此,绘事亦然。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每当陈正投入创作时,并不刻意追求与传统拉开距离,而是怀着一种平和、欣赏和热爱的心态,以自己对传统精神的领悟和把握,决定自己应该从传统中学些什么,并用这些学到的东西来为自己的表达需要服务。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爱陈湘波另一类工写相兼的作品。工笔与写意两种不同技法的掺合运用,不但没有一般人所担心的生硬之感,反而觉得更加情趣盎然。在一幅题为《秋声》的作品中,为了表现秋日残荷的萧瑟凄清之境,陈湘波以写意的笔法画出大片的荷叶,淡淡的墨色使整个画面的调子格外低沉;左下角的水鸟则用工细的细条钩出,让观者在一种强烈的对比中,引发出一串又一串对人生暮年的慨叹。
  另一幅名为《清韵》的作品,更显示出陈湘波布局构思,营造氛围的独特才能。静静的月夜里,微风轻轻地吹拂,满塘的荷叶在轻风中隐隐若现,一对鸳鸯相依在荷下,几朵洁白的荷花在一片宁静的蓝色调中显得更加恬静、孤清和高洁。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气氛中,洋溢着画家特有的高雅情调,就像一首平和幽淡的小诗,描述了自然美,也抒写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思。
  我实在不想套用所谓“传统”或“现代”一类的名词来界定陈正的绘画,更不想玩弄文字游戏,在两者之间搞折衷。事实上,当人们面对着画家的作品时,所有的语言似乎都将成为一种多余。再说,陈湘波自己也并不希望将自己过早地束缚在某种固定的框架之内。路无尽途,艺无止境,而立之年的陈湘波,此时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抓紧时间多画几幅好画。我深信不久的将来他会有更多更好的佳作出现。

作者:胡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