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7-31 10:32
导语:2018年1月12日,“柳学智山水画作品学术展暨《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专著出版论坛·高峰论艺”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开幕。本次活动由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共同主办,江苏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江西新会傅抱石纪念馆、湖美·周韶华艺术中心、武汉中部兰亭博物馆、大楚艺术机构联合承办,系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学术系列展览”收个展览,展出柳学智自2013年开始至2017年3月出版《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专著过程中的一批研究性创作作品,其中包括临作、初创与再创作品,基本反映了柳学智研究与创作的学术面貌。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傅抱石的艺术生涯、艺术成就、艺术思想、艺术理论、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虽然系统性、深入性有待强化,但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其中,柳学智以‘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这个视角入手,将 30 余年来对傅抱石山水画的认知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从傅抱石山水画概论与画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并以傅抱石山水画的经典画面与局部探微进行对照,在研究中还对傅抱石山水画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和艺术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配以他自己的践行体验与实例进行诠释,从创作体验入手,可谓是有血有肉”。
在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沐看来,通过柳学智的了解认知与梳理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傅抱石的从艺经历、艺术实践、艺术创造以及艺术理论的理解。“柳学智这种逐步深入的严谨探讨,使他的《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显现了学术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等的多重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对创作的指导意义。相信通过这一系统深入的研究,一定会不断培植其艺术发展的根基,进而为其今后山水画创作与发展,提供新思考、新视野与新方法”。
柳学智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您在今年1月份举办的个展?
柳学智:傅抱石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中国画大家,在对他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现在对傅抱石的研究尤其是在他的美学观念和技艺体系上的研究是缺位的。每一个追求艺术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喜好与偏重。所以 ,傅抱石是我追求的目标。
雅昌艺术网:这也是您把自己的个展与对傅抱石先生这样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柳学智:是的。正因为有《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专著,才能称得上是学术展览。
柳学智《傅抱石山水画法研究》
柳学智《穿山越岭》之七 55.5X39.2cm 2017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您在这次个展上研究傅抱石的重要作品?
柳学智:《强渡大渡河》这件作品气势恢宏 。因是红色题材临摹时有难度,画面中要表现风雨中的河岸与雷电中急速船行的红军战士;气氛强烈 、人物交织,其对绘画技艺的要求较高。
雅昌艺术网:您之前在华师的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为什么后来又转向中国画的创作?
柳学智:其实我当时学中国古代史就是很简单的动机——到高等院校去学习、去开阔眼光,画家仅仅是画画还不行,不懂美术史、不懂古代史是很难走得长远的。
柳学智《观岩图》 34X139cm 2017
柳学智《妙处闻书声》 52X118cm 2017
雅昌艺术网:您为什么会选择傅抱石的山水画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向?
柳学智:我少年时画过三年左右基础的《芥子园画谱》,也画过大概两三年的明代的吴门绘画,用来学习古人的基本技法;后来我又对石涛的绘画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与实践,加上长时间对中国书法的认知以及对甲骨文与石鼓文书法的实践不断打下了较坚实地求艺根基。傅抱石的山水确乎可谓“画之大者”,徐悲鸿曾为傅抱石巨作题赞“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他的画有浑然天成的象外之象,在技术同时具有千变万化的看似偶然为之,率急而行的非理性,因此墨色淋漓,水气氤氲,如同神授。傅抱石哪种大气磅礴地独特的精神气象和热情奔放的艺术塑造,时刻感昭着我的创作思想并激发着我的创作热情。
柳学智《长江万里情写生之重庆龚滩》140X69cm 2017
柳学智 《临傅抱石<抢渡大渡河>》 240X122cm 2010-2017
雅昌艺术网: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您走的其实是一条传统文人的道路,是建立在对杰出艺术大师个案上、建立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研究基础上的创作?
柳学智:因早年见过郭沫若先生并亲受的教诲与启迪,又酷爱精研深追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从临摹手追到心应神往,再到精进心悟的过程,一步步走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绘画风格与精神风貌。其学习与探索,始终沿着文化的精神指向,在注重审美品格的陶育过程中,把审美经验的积淀与系统化当作重要的探索目标,从研究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武术、舞蹈、书法、篆刻,再到傅抱石绘画。一路走来,在深悟与体验中,努力探寻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灵性与博大的文化气象。
柳学智 《临傅抱石<潇潇暮雨>》 140X69cm 2010-2017
柳学智《俯仰天地》 230X179cm 2017
雅昌艺术网:如果把您的山水画学习和创作分几个阶段的话,您会怎样来划分?
柳学智:大概有四个阶段。首先是在朦胧阶段中无意识地接触到你喜欢的画,就像最早拜访郭沫若先生时看到傅抱石作品时的心灵震撼,我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发自于情的触动和后来出于审美本能的感觉是特别重要的,它基本上奠定了我在创作上的基调。随后就开始研究关注的画家的绘画技法、用笔习惯、色彩特征、构图方式,这其实也是我稳打稳扎地练习了很多年《芥子园画谱》、“吴门绘画”、“清代四王”的初衷,我几乎是按照中国传统文人学画的方式把这条路走了一遍。
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把最初打动我的傅抱石山水和李可染、陆俨少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看读与比较;临摹了傅抱石作品近百件,带着研究的方式来思考傅抱石的绘画特点,并以研究个案的方法做了较详细的考量。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功夫太琐碎,还未必能有效果;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逐渐确定自有创作风格特征审美的重要方式与必经阶段。
现在可能是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把绘画本身的积累、研究上的积累逐渐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并且有意识地去建立个人风格。这个阶段我才刚开始……
我们知道中国画家并不缺少对形象“逼真”和“再现”的能力,只是绘画在中国从一开始就主张传神,画家用笔取像、写景、赋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心灵通向神宇。在这里,“神采”使中国画家迁想妙得的创造思维和表现超越了时空。所以,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在崇尚人文精神世界时注重造型的严谨与自由,释放生命激情时注意笔墨的张扬与内敛,追求形式语言表现时注重个性与风格。我追求的也正是在寻找一种既能体现傅抱石艺术的理念,又能贯通傅抱石技法,并在山水画再创造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雅昌艺术网:谢谢柳老师!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