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戴卫的哲理画

  这几年,一些画家更加关心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意蕴,更自觉地追求深层的「画外意」,就艺术认识而言,这无疑是创作发展的一个象征。但知易难行,在我目睹的这类作品中,确有不少作品「迹不逮意」,如果不加上作者自己或评论家的旁白,实在也难窥其奥。当然,众多「奥理冥造」的作品并非一一如此,戴卫的哲理画便是一个例外。拜读他的作品,首先引起的是感情波澜,随之又不得不进入那隐约着启人深思的哲理画境,那哲理不限于画又不离于画。
  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家戴卫,成都市人。虽已从事中国画探索多年,但开始画哲理画,还是近年的事。此前,他的中国画多为关注人生的水墨写实与神游于古圣先贤之外的即兴写意之作,虽然艺术才能逐渐脱颖而出,然而他并未满足。这是因为,远在十年风雨之前,他便以拥抱生活的热情,忠于艺术的远志,率先成了农村的知青,却又意想不到地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磨难,作为一个经历不凢,倍尝人间甘苦而又不甘放弃初衷的四十七岁的中年艺术家,他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更有着从切实的人生体验中触发而来的深沉思索。惟其如此,他便不会满意于为任何时下流行的文化观念和哲学命题充当被动的载体。他要把各种复杂的激荡人心又宜人心智的人生感悟,升华为超越自我并充满了历史感的艺术。于是他的别具一格的哲理画出现了,并且一开始就初步形成了晓于情而深于理、富于意而精于形的特点。
  从《重逢》《智者》和《钟声》可以看出,戴卫的哲理画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似乎有情节又似乎没有情节,人物则似古而今似真而幻,不过,他十分注意于人物内在感情与内心世界的开掘,非常着力于在激动人心又超越历史时空的强烈感悟中引发哲理。面对戴卫的内涵丰厚又耐人咀嚼的作品,人们难免首先被具体的积淀了深厚感情的形象所吸引,进而不得不同作者一起思考他提出的具有哲理意味的问题。
  以《重逢》为例,他描写的是由人物的身姿和手势体现出大喜大悲交织如一的人物关系,但何以重逢者如此不能自己?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难以设想的人生惨剧?人们应该怎样才能在痛定思痛中去反思?画家没有强迫观者接受现成的结论,一切留给有思想能力的观者;再以《钟声》为例,戴卫画的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们面对着令人猛醒的钟声所呈现的惶惑不安与惊异,是战争?是种族之偏见?是生态失去平衡,还是人口之爆满,是疾病?抑或是泛指人类的一切盲目,及盲目追求的恶果,也许有人以为作者表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或某些宗教意识,可是不仅于此,他分明把这些人处理成并立于此的山岳,他是否在提醒人们,是在行将灭顶的某种危机面前作鸟兽散以致灭亡!还是并肩合力众志成城地迎接毁灭性的挑战?不管是否如此,总归他是正以震撼人心的艺术语言迫使观众去进行深沉的思索、去领会作者所提出的哲理。不难看出诉诸于形、动之以情、导之以思、晓之以理正是戴卫哲理画的高明处。他善于在捕捉观者感情脉搏的同时,通过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的方式,去诱发观者的主体意识,而不是把艺术变成某些时髦哲学观念或文化观念的乏味的传声筒。
原文刊载《人民日报》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八日第八版  
薛永年
著名美术理论家
中央美术学院博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薛永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