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千年京都何以成为日本最具魅力的城市,平衡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京都策略”或可借鉴

2018-12-25 13:23

zDkQfenIahhcQspV7BgwoqAFpFR5hdrAruH6C756.jpg

​京都,古老典雅且静谧。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处处都彰显着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然而实际上在今天的京都,平安时代的建筑早已因大火、战乱等各种原因荡然无存。这座都城是如何诞生,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迁,才最终作为“古都”残存下来的呢?作为“阅读日本书系”之一,《千年古都京都》以古都的诞生开篇,用悠然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悠悠历史漫漫人情。近日,《千年古都京都》作者高桥昌明首次来到中国,与上海读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京都漫游。

“京都”这座大城市,始于都城“平安京”,这也是平安时代的由来。平安京又或者说京都,曾几度遭逢战乱、大火、大地震等重大灾难。在灾难与重建的反复循环中,京都没有直接继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筑。至少,在地面上可见的平安京建筑荡然无存。高桥昌明认为,文化遗产因为古老才值得尊敬,因为新建被视作卑下,但在理解京都时,不得不首先考虑以上事实——非重建无以成就今天的京都。《千年古都京都》从现代日本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来,到近代开端为止所经历的波澜起伏的历史,重点阐述了京都如何克服了修建得“头大脚轻”的平安京的不便之处,成为顺应时代和人心的新型城市的过程。

在京都,以重新开发为目标的城市建设被称为京都策略。京都策略共有三期,1881年(明治十四年)前为第一期,1895年之前为第二期,其后到大正年间(1912至1926年)为第三期。第一期时,京都在全国首先创办了小学。当时各町组中的町数各不相同,也没有空间上的整体性,亲町与枝町的地位也不平等,京都市将原有的町组改编为大范围且平等的组织(番组),让其负责小学的创建、维持与运营。此外还派遣织工和技术人员前往西欧,尝试实现西阵锦缎、有禅印花、清水烧 等传统产业的近代化。第一期京都策略的主要内容还有以1871年的京都博览会为起点接连举行的产业博览会,即通过举办活动来刺激经济的政策。总而言之,就是培养人才和提倡实业。第二期的中心是建设琵琶湖水渠,目的是开凿水路连接琵琶湖与京都,进而确保通往大阪的运送道路和运送能力,此外还有浇灌田地、通过水车动力振兴工业、为城区提供消防用水、确保饮用水等多个目标。第三期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被称为三大事业的“道路拓宽及铺设电气铁道、上水道建设、第二水渠建设”等。

在推行三大事业的同时,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即不能一边倒地推进近代化,而是要活用曾为“首都”的记忆、通过打造“文化城市”来寻求城市的出路。在高桥昌明看来,这也是身为历史城市的一种自觉。1898年,京都获得自治权,建立了自己的市长选举体制。内贵甚三郎被市议会选为初代市长,两年后他在议会提出,要建设“五十万人以上、拥有百万人口的京都”。在他的这一构想中,值得注目的是“东方景观需要保留”。他提出,外国人到京都是为了欣赏风景、参观名胜古迹,与其说外国人是来日本,不如说他们是来京都才更合适。因此,“保护名胜古迹是京都决不能放弃的事业”。

高桥昌明在书中梳理了日本及京都市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1897年(明治三十年)的《古神社寺院保存法》,是日本第一部包含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基本内容的法案。1919年(大正八年)颁布了《城市规划法》与《市区建筑物法》。这两部法律共同促进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行政的真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京都确立了“景致地区”、“美观地区”制度,成为景观行政的重要支柱。几乎于同一时期还制定了《名胜古迹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国宝保存法》(1929年)将保护对象扩大至古神社寺院的所有物之外,取代了《古神社寺院保护法》。为了防止艺术品流失海外、实现规范保护,又制定了关于保存重要艺术品等的法律(1933年),使得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有了长足进展。京都的景致地区在1934年达到市区面积的27%,远远超过东京的0.3%和大阪的9.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台了现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后,因开发导致的历史环境的破坏在日本各地引发了社会问题。在京都,1964年建设的京都站前的京都塔建设计划,以及同年的双丘开发计划引发巨大震动,推动了1966年《古都保存法》的制定,规定了京都、奈良、镰仓等古都应传承于国民。

在高桥昌明看来,今天的京都既是留存很多古迹的原都城所在,同时也是追求时尚、不断进取的城市。古老而又富于创新,这才是京都。而其中“古老”的一部分,其实很大程度上应该理解为新与旧的结合。因为千年来日本人对神佛的信仰,尽管在京都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乱和火灾,但佛像总是被优先保护起来。京都的很多建筑早已在历史中灰飞烟灭,但佛像被保留下来,构成了“新建筑+古佛”的组合,这便是后人所感受到的京都“古老”的一面。

“阅读日本书系”由笹川日中友好基金资助,2009年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新星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参与,翻译出版介绍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的优秀日文书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9年,出版百余种图书,发行总数超过45万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介绍日本的图书系列。

作者:施晨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