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水墨新抽象”开幕现场 嘉宾合影
水墨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发展的历史,与油画、版画、水彩等并不一样,它远不限于一个画种的概念,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宝贵资源与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水墨走过了从起步到形成,并不断壮大的四十余年历程。基于这一背景,上海明圆美术馆推出“锋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在策展人鲁虹与美术馆的共同协调下,展览分为两个篇章。去年10月,第一单元展览“水墨新意象”已顺利举办。1月12日,展览的第二部分“水墨新抽象”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继续由艺术史学者鲁虹担任策展人。
相关链接:【雅昌快讯】“锋向——2018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开幕 14位艺术家的“水墨新意象”
与“水墨新意象”强调与当下消费文化或都市文化紧密相关的新型人物画创作不同,本次展览着重展出抽象型水墨在新世纪的新表现。鲁虹表示,虽然在传统中国画中也有抽象表现的因素,但从来没有走到纯抽象的地步。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所谓“抽象艺术”最早出现在西方。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身处法国的赵无极、身处台湾的刘国松与身处香港的吕寿昆等人才开始探索,将西方抽象艺术的观念与技法引入水墨画,结果也引发了抽象水墨的诞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的抽象水墨实验不仅深受他们的创作启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水墨新抽象”展览现场
此次参展的13位艺术家分别是:洪耀、王劼音、查国钧、梁铨、仇德树、王川、谷文达、杨劲松、刘子建、张羽、朱岚、魏立刚、魏青吉(按出生年月排序)。他们既是长期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中坚力量,也是在中国当代水墨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各具特色,但他们的创作精神有相同之处——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艺术家不同,他们不主张“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而更强调“再传统”与“再中国化”的价值观。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与抄袭传统,恰恰相反,而是基于当下感受而对传统的再创造与再发展。可以说,这也正好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抽象水墨的创作特色。另外,他们颇具时代特点的作品也足以证明:真正能与当代文化相匹配的新水墨传统,绝对不可能由守成而来,只能由创造而来。这种将当代水墨与传统文脉保持紧密联系的追求,恰恰是我们从事当下创作,或参与国际对话时必须充分注意与发扬光大的。
12日下午,本次展览策展人鲁虹与艺术批评家陈孝信、策展人李旭一同就“水墨新抽象”的话题展开讨论。部分参展艺术家也从各自的创作提出了新观点。艺术头条进行了现场直播。
据悉,展览持续至3月25日。
部分展览作品
洪耀 水墨弹性(局部) 纸本水墨 200×1450cm 2008年
王劼音 看图识字 水墨七画 52×62cm 2018
查国钧 混沌世界1 110×94cm 布面宣纸综合材料 2018年
梁铨 流星花园 色、墨宣纸拼贴 160×122cm 2016
仇德树 裂变—2018,10号 宣纸、丙烯、墨、画布 93×200cm 2018年
王川 , 2011A-No.11, 纸上水墨 , 138×69cm, 2011
谷文达 《天象·芒种》 儒石(石灰岩) 80×50×70cm 2017年
杨劲松 《2018个人观》 183x202cm 手工纸 自制墨 2018 (2)
刘子建 诡丽-2 宣纸水墨 136×68cm 2017
张羽 上墨,被水墨浸泡的《光明日报》:通过水墨实施的一次清洗行动 行为、《光明日报》、墨汁、水 53.5×74.5cm 2017年
朱岚 致近 纸本水墨 180×193cm 2017年
魏立刚 锦垛 182×145cm 宣纸 墨 丙烯 2010
魏青吉 花——致 宣纸、水墨综合材料 180×97cm 2015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